(共33张PPT)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型:略读实践课
课时:2课时
单元任务
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让我们穿梭在爱的场景之中,深入探索爱的不同面貌,发现爱的细微之处,评判爱的不同形式,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爱,并制作一本《爱的纪念册》吧!
任务一
“寻找母爱之光”
在梳理场景、寻觅细节、领悟“反复”中,感受母爱。
任务二
“探寻父爱航程”
在梳理场景,父爱寻迹、探究“对比”中,感受父爱。
任务三
“揭秘爱的双面镜”
完成“情感交织图谱”“爱的平衡秤”,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对孩子的成长作用。
任务五
“书写爱的信笺”
运用书信的格式,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任务清单
任务四
“触摸爱的心跳”
在一组回忆母亲的文章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任务一
“寻找母爱之光”
在梳理场景、寻觅细节、领悟“反复”中,感受母爱
任务二
“探寻父爱航程”
在梳理场景,父爱寻迹、探究“对比”中,感受父爱。
任务三
“揭秘爱的双面镜”
完成“情感交织图谱”“爱的平衡秤”,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对孩子的成长作用。
任务五
“书写爱的信笺”
运用书信的格式,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任务清单
任务四
“触摸爱的心跳”
在一组回忆母亲的文章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学习活动
活动一:用“时间轴”梳理文章内容
活动二:填“爱的平衡秤”感受父母之爱
活动三:揭“爱的双面镜”探讨父母之爱
活动四:忆爱的场景 定格“爱”的瞬间
活动一
用“时间轴”梳理文章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并概括不同时间家里的不同场景,试着借助时间轴,向大家讲一讲那天发生在巴迪家里的事情。
爸爸回来前
爸爸回来之后
“我“听到爸爸的批评后
母亲念完“我”的诗,很兴奋,赞扬“精彩极了”。
爸爸把诗扔回原处,评价“糟糕透了”
“我”跑进自己房间,扑在床上痛哭,父母在饭厅争吵。
(爸爸回来前)
(“我”听到父亲批评后)
几年后,我认可了父亲的评价,并且出版了很多作品,感觉自己很幸运。
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先讲了童年时母亲和父亲对“我”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再讲几年后“我”对这首诗的认识;最后讲“我”成年取得成就后,越来越体会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不同评价对“我”成长的重要作用。
时间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活动二
填“爱的平衡秤”感受父母之爱
1.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父母针对同一首诗的不同评价及反应,以及“我”听到父母评价后的不同反应。
2.想一想如果只有其中的一种声音,巴迪后面会怎样,并站在巴迪的角度写一写他想对父母说的话。
这两种声音
如果只有母亲的“精彩极了”,那么巴迪
妈妈,您的“精彩极了”让我
如果只有父亲的“糟糕透了”,那么巴迪
爸爸,您的“糟糕透了”让我
爱的平衡秤
你怎样评价这两种声音?
鼓励
母亲
语言
神态
动作
自豪
激动
期待
兴奋不已
巴迪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
父亲
冷静
批评
动作
语言
语言
严厉 批评
巴迪
忐忑不安
心理
动作
伤心欲绝
神态
动作
这两种声音
。
如果只有母亲的“精彩极了”,那么巴迪
。
妈妈,您的“精彩极了”让我
。
如果只有父亲的“糟糕透了”,那么巴迪
。
爸爸,您的“糟糕透了”让我
。
爱的平衡秤
鼓舞他努力前进
很自豪、很激动、兴奋不已
对写诗充满自信
伤心欲绝
冷静看待自己的作品,避免盲目自信
你怎样评价这两种声音?
活动三
揭“爱的双面镜”探讨父母之爱
阅读《母亲的纯净水》中母亲和孩子关于那瓶水的对话部分,说一说,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我明白了
1.母亲对孩子的爱也是纯净的、无条件的,这告诉我们要珍惜家人深沉质朴的爱。
2.从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中,我明白了人穷志不穷的道理。
3.母亲给我的纯净水也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真正的纯净水其实是来自内心的自
信与坦然,只要内心丰富坚强,外在物质的平凡并不能影响我们的快乐。
在《母亲的纯净水》和《多年父子成兄弟》中,作者母亲、父亲的爱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阅读这两篇文章,从中继续发现父母之爱的真谛吧!
父亲的爱
母亲的爱
爱的双面镜
父亲注重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我们看到了父亲与儿子亲近、温馨、融洽、平等,像朋友一样的关系。
母亲语重心长的话给予了女儿最宝贵的财富——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一种爱。
你怎么看待以下三个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的?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李强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就会训斥他。训斥完,爸爸又总是说:“我们爱你,才这么严格要求你。”
王小雅的妈妈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围绕“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来展开讨论,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情陈述观点。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自由读交际小贴士。
表达:敢于发言,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倾听:认真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应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明确:观点明确 选材恰当 尊重他人 积极回应
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刚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事例1:
李刚的爸爸这样做对吗?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爸爸的教育方式不当。李强考试成绩不稳,最需要的是安慰、鼓励,寻找失败的原因。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
王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事例2:
你们怎样看待王小雅的妈妈对她的爱?
合作交流
妈妈的溺爱和包办,使王小雅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合作交流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事例3:
你如何评价陈敏爸爸的行为?
合作交流
陈敏的爸爸经常陪伴陈敏,陈敏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父爱。陈敏的爸爸和孩子处得很好,他引导陈敏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在有益的活动中使陈敏得到锻炼。这种父子关系应该被提倡。
合作交流
活动四
忆爱的场景 定格“爱”的瞬间
请你回想那些承载着父母之爱的场景,拿起手中的笔,定格这些爱的瞬间,与大家分享你的经历吧。
评价要素 星级评价
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场景 ★
有人物的不同角度描写 ★
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
作业布置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梳理文中不同时间节点的家庭场景,用时间轴形式呈现,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指导学生品读父母对巴迪诗作的不同评价及反应,结合“爱的平衡秤”分析对比手法,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爱及对巴迪成长的作用。
3.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身经历中父母的爱,学会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看法与感恩之情。
二、拓展资源
丛书:《母亲的纯净水》《多年父子成兄弟》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父爱之舟》中,通过一艘小小的渔船感受到了父亲深沉无言的爱。而今天要学习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会让我们看到另一种爱的模样 —— 它藏在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里,一边是温暖的鼓励,一边是严厉的批评。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巴迪的家庭,探寻这两种评价背后共同的深情。
活动一:用“时间轴”梳理文章内容
这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巴迪童年时与父母围绕一首诗发生的故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不同时间点的家庭场景,完成“时间轴”,清晰把握文章的叙事结构,为后续深入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如“记得八九岁的时候”“爸爸回来之后”“我听到爸爸的批评后”“几年后”等,概括每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家庭场景,完成以下时间轴:
小组交流:通过梳理时间轴,你发现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明确:时间顺序,从童年事件到成年后的感悟,脉络清晰)
刚刚我们通过时间轴,把文章的叙事框架梳理得十分清晰,知道了巴迪童年时因一首诗经历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这两种评价分别给巴迪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又蕴含着父母怎样的爱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爱的平衡秤”,探寻其中的奥秘。
活动二:填“爱的平衡秤”感受父母之爱
搭建好文章框架后,我们就要聚焦核心——父母对巴迪诗作的不同评价及反应。这些评价和反应就像“爱的平衡秤”的两端,共同支撑着巴迪的成长。我们通过填写“爱的平衡秤”,深入感受父母不同形式的爱。
1.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父母针对同一首诗的不同评价及反应,以及“我”听到父母评价后的不同反应。
2.想一想如果只有其中的一种声音,巴迪后面会怎样,并站在巴迪的角度写一写他想对父母说的话。
母亲: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父亲:“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分析:“搂”“扔”,不同的动作细节,体现了不同的态度。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结合,凸显形象,传达感情。
小组讨论:
(1)如果只有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巴迪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只有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又会怎样?
(2)站在巴迪的角度,你觉得他想对父母说些什么?
师生交流总结:母亲的“精彩极了”是鼓励的爱,让巴迪充满自信,保持写作热情;父亲的“糟糕透了”是警示的爱,让巴迪冷静看待自己,避免盲目自大。两种爱缺一不可,共同平衡着巴迪的成长。
活动三:揭“爱的双面镜”探讨父母之爱
我们通过“爱的平衡秤”,深刻体会到父母不同评价背后相同的爱。其实,在其他文章中,父母的爱还有更多样的表达。接下来,让我们拓展阅读,对比不同文章中的父母之爱,进一步理解爱的真谛。
1.阅读《母亲的纯净水》中母亲和孩子关于那瓶水的对话部分,说一说,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2.在《母亲的纯净水》和《多年父子成兄弟》中,作者母亲、父亲的爱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阅读这两篇文章,从中继续发现父母之爱的真谛吧!
3.对比这些文章中的父母之爱,你发现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点?(明确:无论方式如何,核心都是对孩子的关心、期望与守护)
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伙伴都和巴迪有相似的经历,你怎么看待以下三个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的?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活动四:忆爱的场景 定格“爱”的瞬间
父母的爱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或许是一句鼓励的话,或许是一次严厉的批评,又或许是一个温暖的动作。现在,就让我们回忆这些“爱的瞬间”,用语言表达出来,让父母的爱被看见、被珍惜。
提示: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用不同方式表达爱的场景,比如考试失利时父母的反应、取得进步时父母的态度等,简要记录场景中的关键细节(语言、动作、神态)。
评价要素 星级评价
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场景 ★
有人物的不同角度描写 ★
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
作业布置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写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