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童年往事
成长过程中,充满了纯真、欢笑、泪水和无尽的探索,你的童年趣事有哪些呢?成长中又有哪些囧事让你哭笑不得?你最喜欢的童年游戏是什么?近期,学校将举办一场“趣感悟乐成长——童年故事交流会”,让我们一起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吧!
捕捉复杂的
心情变化
体会深刻的
成长感悟
分享快乐的游戏体验
记录一次印象深刻的游戏
品读曲折的生动情节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19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活 动 一: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活 动 三:拓展阅读,尝试开导他人。
学习活动
活 动 二: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并找出原因。
活 动 四:小练笔,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回顾旧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我”对自己的演出非常失望,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演出会失败。
结果
经过
“我”不会豁虎跳,在排练时遭到同学嘲笑,演出时逗乐了全场观众。
起因
“我”非常羡慕班级要演出的节目,老师安排“我”扮演一只不用说话、不用演唱的大老虎。
回顾旧知
在预习课上,你在文章中圈画出了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除了可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外,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哪些批注角度?
人物评价
预测
理解
赏析点评
体会
启示
__________
活动一: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小组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运用所学方法,多角度进行批注。
(2)互相交流,分享批注,并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活动二: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并找出原因。
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我”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提示进行分享表达。
(2)关注课后练习第二题,结合自己的感悟完成表格。
表达提示: 从 这句话,看出“我”的心情是 ,因为 。
选角前
神态描写
原因
心情
期待
体会人物心情
排练时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担心
原因
自信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神态
演出时
紧张
因为是第一次上台,没有演出经验。
更加紧张
演出后
心理描写
自责
原因
疑惑不解
心情变化
变化原因
期待
有些担心
自信
紧张
疑惑
因不会豁虎跳,害怕老师不让“我”上台表演。
认为老师没换掉我
表演笨拙,听见台下一阵哄笑。
不明白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为什么没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
认为要是学会豁虎跳,就不会搞砸。
自责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让我们根据事情的发展,一起来制作作者的“心情变化图”吧!
在你的眼中,作者是不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呢?让我们以此来开展一场有趣的辩论赛,请大家积极发表看法吧!
评价人物
VS
我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我不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理由
理由
“我”认真的演出逗笑了在场观众并没有失败。
“我”不会豁虎跳。
演小哥哥的同学说“我”是窝囊的大老虎。
老师让“我”演老虎,且没有换角。
……
……
自主评价小助手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能从不同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批注。
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人物的心情。
能根据事情发展,梳理作者的心情变化,找出原因。
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人物进行评价。
比一比,评一评
第二课时
活动三:拓展阅读,尝试开导他人。
阅读丛书两篇文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运用所学的批注角度,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批注。
(2)圈画出文章中描写作者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并批注作者的心情变化。
制作“人物心情变化图”
心情变化
变化原因
小组合作:结合组员们的批注,选择其中一篇文章制作下面的“人物心情变化图”。
交流展示
心情变化
变化原因
伤心
委屈
和妈妈诉说自己的遭遇。
得到了妈妈的开导。
轻松
被老师安排在后台工作。
《没人喝彩的工作》
交流展示
心情变化
变化原因
强烈欲望
从迟疑、胆怯到好奇
从勇敢到害怕
吃惊
准备捅马蜂窝,这是一场冒险。
“我”捅掉马蜂窝却被锁门外,被马蜂蜇了。
被马蜂蜇的包消肿了,去院子里看马蜂窝。
惊恐稍定
奶奶总为马蜂窝生气,可爷爷却不让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
后悔
感叹马蜂为了捍卫家园有视死如归的激情和勇气。
想用胶水把马蜂窝粘上去。
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中“我”的演出窝囊吗?“我”后台的工作重要吗?发表自己的看法
交流
分享各自批注,修正补充
记录
写清楚理由,摘录关键词语
合作学习: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在现场,看到“我”如此惭愧,自责,你打算如何安慰两位主人公?写一写,然后同桌演一演。
我觉得你不窝囊,表演就是让大家高兴,你把大家逗乐了,不就是成功了吗?真老虎也没豁虎跳呢,所以不用遗憾。
在后台工作虽然没有人喝彩,但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不能只做有人喝彩的工作,也要做没有喝彩的幕后工作。
活动四:小练笔,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表演节目
主持活动
参加比赛
……
示例
那是我上三年级时,第一次站在全校师生面前参加演讲比赛。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每一个字的发音,每一个手势,甚至脸上应该有的微笑,我都设计好了。我还能清晰地背出稿子的第一句:“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想》……”我练得那么熟练,+连妈妈都说我“做梦都在背稿子”。
可是,当我真正站到台上,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时,脑子突然“嗡”的一声,变成了一片空白。刺眼的灯光打在我脸上,我只听见自己心脏“咚咚”狂跳的声音。我好像机械地张开了嘴,那些背了无数遍的句子自己从嘴里“流”了出来。我根本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做手势,脸上的表情是哭还是笑。我只记得最后一个字说完时,台下响起了掌声,我像梦游一样鞠了个躬,然后同手同脚地走下了台。直到回到座位上,好朋友使劲捏了我的手,我才猛地“醒”过来。
后来老师夸我讲得很流利,一个错都没出。但我心里知道,那短短的几分钟,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片模糊的记忆。那种感觉非常奇怪,就好像是另一个“我”替我完成了任务,而真正的“我”只是在旁边紧张地看着。
分享你类似的经历吧!
自主评价小助手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能从多种角度运用批注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
能结合相关语句捕捉人物的心情变化并发现原因。
能在创设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导他人。
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积极表达分享。
比一比,评一评
把你从这些文章中获得到的成长启示批注在书中,并和同学积极分享。
作业
时光悄然,
成长无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引导学生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引导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二、拓展资源
丛书:《没有人喝彩的工作》《捅马蜂窝》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单元导读页和学习任务页)回顾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本单元学习任务。
人文主题:童年往事
语文要素:(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学习任务:成长过程中,充满了纯真、欢笑、泪水和无尽的探索,你的童年趣事有哪些呢?成长中又有哪些囧事让你哭笑不得?你最喜欢的童年游戏是什么?近期,学校将举办一场“趣感悟乐成长——童年故事交流会”,让我们一起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吧!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任务二:品读曲折生动的情节。
(出示本课课题)——《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一提起老虎,人们就会想到它那健壮的身体、锋利的爪牙和威风的样子,它张开血盆大口,大吼一声,威震山林,群兽颤抖。的确,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它是胜利和勇敢的象征。可是,参加文艺表演时“我”却把老虎演得很窝囊,既不会豁虎跳,也不会大声吼叫,就连走路也紧张得不行,“我”笨拙的表演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出示本课学习活动)——活动一: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活动二: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并找出原因;活动三:拓展阅读,尝试开导他人。活动四:小练笔,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回顾旧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起因:“我”非常羡慕班级要演出的节目,老师安排“我”扮演一只不用说话、不用演唱的大老虎。
经过:“我”不会豁虎跳,在排练时遭到同学嘲笑,演出时逗乐了全场观众。
结果:“我”对自己的演出非常失望,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演出会失败。
引导学生说说在预习课上圈画出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结合上节课所学,引导学生说说除了可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外,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哪些批注角度?
——人物评价、理解、体会、赏析点评、启示、预测……
活动一: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课文,运用所学方法,多角度进行批注。
(2)互相交流,分享批注,并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组织学生派小组代表简单进行分享。
预设:
——之所以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是因为“我”没有表演的经历和经验,怕“我”演砸了。老师让“我”演这个角色很为难,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为了照顾“我”的自尊心,满足“我”的心愿。
——老虎是“百兽之王”,虎虎生威,小朋友认为只有豁虎跳才能展示老虎的神威,而“我”却不会豁虎跳,所以他认为“我”不能表演出老虎的神威,算不上什么“老虎”。
——因为“我”太紧张了,只关注观众的反应,而对自己怎么演的已经没有印象了,所以对于演出的过程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
小结:读文章时,我们经常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可能是一些词,也可能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这些地方作批注,可以加深我们对文章的了解,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活动二: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并找出原因。
组织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我”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提示进行分享表达。
关注课后练习第二题,结合自己的感悟完成表格。
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选角前:
我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有一回又轮到我们班表演,班主任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
——神态描写“殷切的目光”表现出作者的期待。
——原因:一直没在台上露过面,想在台上露脸。
——排练时:
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担心。
——原因:担心老师不让“我”上台表演。
“记住了!”我连忙答应。我有充分的自信。
——语言描写,表现出作者对上台的自信。
——原因:因为老师没换掉我。
——演出时:
我穿上老虎皮,套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
——动作描写,表现出我在上台时的紧张。
——原因: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没有演出经验。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的狼狈。
我站起来摘下老虎头,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我”更加紧张、尴尬的心情。
——原因:表演笨拙,听见台下一阵哄笑。
——演出后: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自责。
——原因:认为要是学会豁虎跳,就不会搞砸。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 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 我至今还不明白。
——心理描写及几个为什么连用,表现出“我”的疑惑不解。
——原因:不明白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为什么没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
借助刚才的梳理,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制作作者的“心情变化图”。
借助就“心情变化图”回顾故事后,引导学生评价人物:在你的眼中,作者是不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呢?以此为题开展辩论。
指导学生结合自主评价小助手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活动三:拓展阅读,尝试开导他人。
组织学生阅读丛书两篇文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运用所学的批注角度,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批注。
(2)圈画出文章中描写作者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并批注作者的心情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结合组员们的批注,选择其中一篇文章制作下面的“人物心情变化图”。
——《没人喝彩的工作》
——《捅马蜂窝》
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中“我”的演出窝囊吗?“我”后台的工作重要吗?发表自己的看法。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在现场,看到“我”如此惭愧,自责,你打算如何安慰两位主人公?写一写,然后同桌演一演。
——对“窝囊的大老虎”说:我觉得你不窝囊,表演就是让大家高兴,你把大家逗乐了,不就是成功了吗?真老虎也没豁虎跳呢,所以不用遗憾。
——对“后台工作的我”说:在后台工作虽然没有人喝彩,但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不能只做有人喝彩的工作,也要做没有喝彩的幕后工作。
活动四:小练笔,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关注课后选做内容:
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回忆类似经历。
——表演节目、主持活动、参加比赛……
组织学生结合示例进行练笔、分享。
——示例:
那是我上三年级时,第一次站在全校师生面前参加演讲比赛。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每一个字的发音,每一个手势,甚至脸上应该有的微笑,我都设计好了。我还能清晰地背出稿子的第一句:“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想》……”我练得那么熟练,+连妈妈都说我“做梦都在背稿子”。
可是,当我真正站到台上,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时,脑子突然“嗡”的一声,变成了一片空白。刺眼的灯光打在我脸上,我只听见自己心脏“咚咚”狂跳的声音。我好像机械地张开了嘴,那些背了无数遍的句子自己从嘴里“流”了出来。我根本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做手势,脸上的表情是哭还是笑。我只记得最后一个字说完时,台下响起了掌声,我像梦游一样鞠了个躬,然后同手同脚地走下了台。直到回到座位上,好朋友使劲捏了我的手,我才猛地“醒”过来。
后来老师夸我讲得很流利,一个错都没出。但我心里知道,那短短的几分钟,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片模糊的记忆。那种感觉非常奇怪,就好像是另一个“我”替我完成了任务,而真正的“我”只是在旁边紧张地看着。
指导学生结合自主评价小助手进行评价。
布置作业:
把你从这些文章中获得到的成长启示批注在书中,并和同学积极分享。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