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2学情分析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理清故事情节重点探讨小弗郎士心理历程变化及其原因,第二课时着重探讨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课为第一课时。
3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活动2【讲授】二、时代背景简介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活动3【讲授】三、作者与作品
阿尔封斯·都德法国19世纪后半期小说家。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活动4【测试】四、生字词预习检测
略
活动5【测试】五、预习思考题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
2.小说以什么为顺序来展开的?
3.故事情节按照课前 ﹑上课 ﹑下课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活动6【活动】六、理清课文情节
根据图片提示,学生进行复述课文
活动7【测试】七、研读第7-10自然段,完成预习表格
略
活动8【测试】八、谈论与思考
质疑: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那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从文中找出来并归纳)
提示:环境的变化—心理变化
活动9【测试】九、拓展延伸
看视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
活动10【作业】十、布置作业
小练笔:发挥想象力“下课以后,替小弗郎士写一则日记”
课件12张PPT。最后一课(法国)都德上页 下页 返回整体感知,了解文体知识 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理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镇上的人、普鲁士兵,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朗士是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情节:课前-上课-下课,或者: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环境:(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读一读膝xī盖 诧chà异 惩chéng罚
藤téng 祈qí 祷dǎo 哽gěng住
挟xié着 懊ào悔 皱zhòu折
郝hǎo叟sǒu 思量liang 踱duó步
字帖tiè 上页 下页 返回合作探究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哪些不同?(提示: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从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3、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5、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合作探究一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还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其三,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合作探究二: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从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合作探究三:
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上页 下页 返回合作探究四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课文内容来谈。合作探究五: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上页 下页 返回六、拓展延伸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
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上页 下页 返回拓展延伸 2、学习了这篇小说,你有哪些新的感受? 学习了这篇小说,我们明白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也是爱国的体现. ? 上页 下页 返回 散学了,
你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