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期中核心素养考试
九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共8页,33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1表是古埃及季节及农民主要活动分布表。从中可知,古埃及( )
题1表
季节 泛滥季 (7—10月) 生长季 (11—2月) 干旱季 (3—6月)
农民主要活动 服劳役,如建金字塔 经营庄稼,又称播种季 忙于秋收,又称收获季
A.重视农业生产 B.法律十分完善
C.天文历法发达 D.人口数量稀少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土了具有印度河谷文明特色的石印章、玛瑙珠子;印度河谷遗址出土了一些具有美索不达米亚雕刻风格的小人像。这表明( )
A.古代文明形态相同 B.两种文明存在着交流
C.地理环境影响文化 D.古巴比伦文明更先进
印度社会规定低种姓人不能喝高种姓人的水,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表明,古印度( )
A.行业分工明确 B.饮食礼仪先进
C.社会等级森严 D.种姓世代相袭
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城邦所有的法令、法律、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这说明,雅典注重( )
A.经济的交流 B.政府的权威
C.政策的执行 D.公民的监督
史书记载:屋大维平息了罗马的内战,授予自己“奥古斯都”尊号。他总揽军政大权,元老院名义上仍是国家机构,但实际决策皆由他掌控。这标志着( )
A.罗马开始推行成文法 B.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C.布匿战争取得了胜利 D.外敌入侵引发政治动荡
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开始接触希腊文化,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略微调整了字母的形状与发音,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拉丁字母。这体现了古罗马文化( )
A.注重吸收创新 B.追求风格多元
C.侧重标新立异 D.凸显中西合璧
题7表包含了两部法典的各一节法律条文。表中两个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题7表
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 ——《汉谟拉比法典》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 ——《十二铜表法》
A.保障君主权威 B.反映商业繁荣
C.保护私有财产 D.印证法治完备
据记载,13世纪英国某庄园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由此可见,英国庄园( )
A.以畜牧业为主 B.经济自给自足
C.实行物物交换 D.商品经济发达
克洛维执政期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还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克洛维这一系列做法旨在( )
A.推动基督教发展 B.改革土地分封形式
C.防止罗马人反叛 D.加强王权维护统治
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 )
A.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
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
1252年和1253年,博洛尼亚大学章程分别得到市政当局和教皇的正式承认。巴黎大学则先后获得了司法审判权、罢课权、制定大学章程权等。这体现了中世纪欧洲大学的( )
A.自治地位 B.反抗精神
C.宗教色彩 D.办学理念
君士坦丁堡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流,使它的文化“在吸收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也不排斥西亚和远东的文化艺术”。这有助于( )
A.基督教的兴起 B.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
C.契约制度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1世纪的日本,庄园主为了扩大领地,经常要去强占别人的土地;被别人强占土地的领主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大多要诉诸武力。于是,一部分庄民被武装起来。这表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庄园之间的经济往来 B.天皇权力的高度集中
C.寺院和贵族兼并土地 D.地方豪强的武力冲突
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中亚的宝石、织造品,东非的象牙、金粉,印度的香料,俄罗斯的蜂蜜、黄蜡和毛皮,都在阿拉伯的市场上交易。材料意在说明阿拉伯( )
A.开辟东方商路 B.传播西欧文化
C.商品经济活跃 D.发展资本主义
题15表为1549年,英国苏塞克斯东部的弗莱兴铸铁厂的员工身份。这表明,该厂( )
题15表
工种 精炼工 仆役 铸造工 填料工 监工 运货马车夫
人数 2 2 1 1 1 2
A.消除阶级矛盾 B.出现技术分工
C.丰富产品类型 D.创新冶炼技术
根据历史研究,在16-18世纪时,荷兰与英国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两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 B.庄园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联邦政治体制保障经济增长 D.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发展
14世纪后,意大利逐渐流行用油画装饰居所,古代贤哲、贵族商人等各种人物走进了画面,甚至宗教题材人物,也被描绘出了人的气息和情感。这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生活奢华 B.教会控制人们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绘画技术走向成熟
文艺复兴期间,工匠不再受到鄙视,人们重视纺织、制陶、制玻璃以及冶金方面的实用技术。这一现象( )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关系 B.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导致了欧洲城市的衰落 D.推动了西欧大学的兴起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这得益于(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君主立宪制 D.三角贸易
题20图漫画所示现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源于商品经济发展 B.加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加剧了欧洲的矛盾 D.推动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题21图是英国画家透纳在1840年创作的油画《贩奴船》及所赋诗句。该作品反映了( )
无数只手伸向上苍,伸向那桅杆和风樯。夕阳西垂,乌云汹涌,暴风雨就要来临。快清理甲板,将尸体和病人扔进海浪,别管那些锁链还套在颈上。
题21图
A.近代远洋贸易促进物种交换 B.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
C.早期殖民掠夺带来丰厚利润 D.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1640年,查理一世率领卫队前往议院逮捕议员时,数千手工业者及平民武装起来,挡住了他的去路;伦敦市内及郊区的水手、脚夫及附近的白金汉郡的农民也集结队伍开到伦敦。材料表明当时的英国革命( )
A.以手工业者和农民为领导 B.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有中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 D.是一场世界范围的革命
17世纪的英国社会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后,选择了一种以相对和平的方式结束王权专制但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确立使英国( )
A.走向政治民主化道路 B.彻底摧毁封建君主制度
C.强化了封建君主权威 D.实行邦联制度限制地方
到18世纪中叶,在反对英国的斗争中,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认同感大为削弱,他们认为“他们是与英国本土居民有所不同的‘美利坚人’,是一种新人”。这说明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英国殖民统治的残酷压迫 B.英美两国民族文化的不同
C.北美人民独立意识的觉醒 D.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纪念美国独立,美国著名诗人爱默生在《康科德之歌》中写道:“简陋的拱桥边下,河水流淌,旗帜迎着四月的微风飘扬,从戎征战的农夫,在此打响了声震全球的第一枪。”诗中“打响了声震全球的第一枪”指的是( )
A.约克镇战役 B.萨拉托加大捷
C.滑铁卢战役 D.来克星顿的枪声
《独立宣言》发表后,即被印刷成几百份并被分送到当时的13个殖民地,各地人民纷纷拥上街头,载歌载舞,教堂更是以彻夜不停的钟声,欢庆自由的来临。这说明,《独立宣言》( )
A.传承了法国大革命思想 B.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D.推动了独立运动的发展
麦迪逊声称,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的政府既非纯粹的“联盟”,也不是纯粹的“全国性政府”,而是兼具“全国性政府”和“联盟”的性质。这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 )
A.强调各州政治独立运行 B.注重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
C.使美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D.推动了美国商品经济发展
大革命前,法国人大多把自己归为一个特定的阶层或职业群体,人与人之间有着鲜明的等级区分;大革命后,法国人首先将自己视为享有平等权利的公民,他们有权追求正义。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 )
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C.开创了暴力革命先例 D.传播了民主平等的思想
“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布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 )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C.损害了欧洲人民利益 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题30图是近代欧美历史时间轴。据此可知,17—19世纪初的欧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 )
题30图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反抗殖民压迫争取独立
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图一 埃及金字塔 图二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图三 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最高统治者哈里发在首都巴格达创立规模宏伟的智慧宫,重金延揽人才,派遣使者到各地访求书籍,并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善于学习波斯、印度、中国有用的东西并将其发扬光大,还将它们传入欧洲,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的筹备和通过,是为了满足平民的要求,意图限制执政官任意武断的权力。就立法过程而论,立法会主席必须以主动姿态向民众高声询问,民众则以沉默的姿态作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部法典最终成为一些伟大民族的法典的基础。 ——摘编自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 制宪者们认为联邦宪法旨在限制政府权力,需对权力进行分割。在宪法批准阶段,基于共享的理念,十三州代表公开辩论,在分歧中凝聚共识,从而维护政治体系稳定。其对后来其他许多国家的法律提供了借以仿效的榜样。 ——摘编自孙世鳌《美国国家构建进程中的共识与分歧》
(1)指出材料一中三种文物的史料类型,并任选一个文物,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为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和1787 年美国宪法在“制定过程或目的”上的共同点。
(4分)
32.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过往人类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句话,若要得到确切的理解,就必须把它们置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来看待,“超时空”的立论必然远离“事实的真相”。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材料二
序号 言论 出处
① 天覆地载,帝道唯一。自今以后,君无二政,臣无二朝。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
② 细想一想你们的来源吧:你们生来不是为的像兽类一般活着,而是为追求美德和知识。 但丁《神曲》
③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得好价钱。 哥伦布《航海日记》
(1)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则言论,根据材料一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8分。要求:选择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除了时空条件外,“确切理解”历史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请列举两点。(4分)
33.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九年级某班同学围绕“近代史上的英雄人物”举办故事会,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参与,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74年10月,当各个殖民地纷纷成立政府维护自己的权益之时,华盛顿在(致罗伯特·麦肯齐上尉的)信中写道:“我想,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殖民地政府或者北美大陆的任何其他机构,对于分别或集体寻求独立毫无意愿和兴趣。我本人对于我的现状感到无比满意。”……然而他逐渐认识到,对英国在殖民地权力上的越界篡权行为进行反抗不仅合法,而且是一种道德义务。他确信,如果他能够保持美利坚政府和军队存在足够长的时间,当英国当局厌倦了战争,最终会承认他们的存在,这也排除了谈判的可能,使独立成为最终唯一的结果。因此他要打一场持久战,一场消耗战。
——摘编自[英]保罗·约翰逊《乔治·华盛顿传》
材料二
《英雄交响曲》 拿破仑
原稿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理想。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 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思想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贝多芬有没有必要修改交响曲的曲名,并说明理由。
(6分)
(3)世界近代史上,哥伦布、达·芬奇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出其主要历史功绩。(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D B A C B D A A B D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A D D C A C D D B D A D
二、综合题
31.(14分)
(1)
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2分)
【示例一】选择金字塔。说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2分)
【示例二】选择《汉谟拉比法典》石柱。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示例三】选择帕特农神庙遗址。说明:帕特农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性成就。(以上任选一例,史实说明正确得2分)
原因:政治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善于吸收、学习外来文化并加以创新;统治者的重视。(任答2点即可,4分)
贡献: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开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任答1点即可2分)
相同点:都限制了权力的任用和滥用;都通过公开讨论、辩论等方式制定,体现一定的民主性;都深刻影响了后世法律的发展等。(2点4分)
32.(12分)
(1)例如:
选择①
解读: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了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背景2分)
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后,年号大化。并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4分)
因此,孝德天皇强调天皇地位的至高无上,帝道唯一。(2分)
(2)阶级立场(作者的立场与意图);史料互证;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言之有理即可,任答2点,4分)
33(14分)
(共4分)
变化:由对寻求独立毫无意愿和兴趣变为坚决要求获得独立。(2分)
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2分)
(2)(共6分)
观点一:有必要修改。(2分)
理由:拿破仑前期发动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拿破仑法典》,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打击欧洲封建势力,具有“英雄”特质;但后期拿破仑建立帝国,实行独裁统治,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违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初衷。贝多芬修改曲名,体现了他对民主、自由的坚持。(4分,答出拿破仑两个角度的不足之处即可。如果只写有必要,但没有说明理由不得分)
观点二:没必要修改。(2分)
理由:拿破仑虽然称帝,但他在执政期间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他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4分,答出拿破仑两个角度的贡献即可。如果只写没有必要,但没有说明理由不得分)
(3)(共4分)
示例1
推荐人物:哥伦布
主要功绩:哥伦布发现美洲,推动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4分,史实2分,影响2分)。
示例2
推荐人物:达·芬奇
主要功绩:达·芬奇创作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杰出艺术作品,将科学观察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的发展。(4分,史实2分,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