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考前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考前模拟试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08 21: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考前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4分)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铜雕锈蚀 B.面包发霉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2.(4分)以下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塞进橡胶塞 B.蒸发食盐水
C.检验二氧化碳 D.取用固体药品
3.(4分)生活处处皆化学。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避免变性
B.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C.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D.氧气可以做燃料
4.(4分)常备灭火器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下列不同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中,所属物质类别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碳酸氢钠 B.硫酸铝 C.二氧化碳 D.磷酸铵
5.(4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类观:烧碱、纯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B.微粒观: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6.(4分)我国科研团队催化合成肼(N2H4)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C.该反应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7.(4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验证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8.(4分)下列各图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不相符的是(  )
A.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B.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Zn、Fe
C.T℃时,向NH4Cl饱和溶液中加水稀释
D.向Ba(NO3)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9.(4分)某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Na2SO4、NaNO3,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1℃时,Na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B.a2℃时,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与NaNO3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D.40℃时,将Na2SO4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其变为不饱和溶液
10.(4分)利用下列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测定稀盐酸的pH
B.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C.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二、填空题:本题5小题,共30分。
11.(8分)“伟人故里、美食之都、运河之都、文化名城”是淮安的四张名片。
(1)“淮味千年,香飘天下”是淮安送给世界的味道。
淮扬名菜“软兜长鱼”所用的鳝鱼,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水溶液在加热时会生成白色沉淀,分离出的沉淀     (填“能”或“不能”)重新溶解于水中。
(2)一河通古今,一脉传千年。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
①清代姚承望《袁浦》诗云:“南北舟车界,淮黄里外河”。里运河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净化后的运河水可用于工业生产。净水过程中常加入     (填物质名称),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③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的标识是     (填字母)。
A.
B.
C.
D.
(3)古城墙的青砖黛瓦述说着淮安的悠久历史。
在烧制青砖过程中,水蒸气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加快建设“幸福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创新淮安”。
①有轨电车是淮安一道亮丽的风景。有轨电车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供电,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换形式是     (填字母)。
A.电能→化学能
B.化学能→电能
C.化学能→机械能
②宁淮城际铁路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高铁车厢外壳喷刷新型涂料,可实现车厢防腐的原理是     。
③月季花是淮安的市花,在花期追肥时需施用的复合肥可以是     (填字母)。
A.NaNO3
B.NH4HCO3
C.KH2PO4
D.K2SO4
12.(7分)实验室里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棉花,以及下列仪器:
(1)写出仪器⑦的名称:    。
(2)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收集满CO2的集气瓶     (选填“正”或“反”)放在桌面并盖上玻璃片。此套装置用于制取H2时,还需要补充的药品是     。
(3)利用上述药品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制取氧气还缺少的仪器是     。
(4)医用O2极其干燥时会引起患者呼吸道不适。通过如图所示的湿化瓶装置,可使干燥的O2湿化。使用时,O2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13.(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以下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由图甲可获得的信息为     (写一条);
②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    ;
③锂原子与图乙中     (填“A”、“B”或“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④A粒子的微粒符号为     。
(2)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镍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如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框内补充C的微观模型图。
②该反应利用两种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反应难点之一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     (填微粒名称)并重新组合。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3分)氢气作为新能源,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图1是用硫化氢(H2S)气体制备氢气的模拟工艺流程图。
(1)将图1中S、H2S、H2SO4、SO2四种物质按硫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序:    。
(2)图1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写出化学式)。
(3)图2为HI转化为I2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5分)下列图示中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I物质的名称是     。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H的一种用途     。
(4)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题:本题2小题,共22分。
16.(14分)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选择空气为原料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     。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复燃的原因是     。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2,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O2(填“>”或“<”)。
Ⅱ.在天宫制出来
(4)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O2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5)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6)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17.(8分)《礼记》等文献中记载古人用草木灰制取氢氧化钾,用作纺织品漂洗剂等。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草木灰有关性质、成分、用途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草木灰是作物秸秆、枯枝等燃烧后的剩余灰烬,其中富含可溶性钾盐。
任务一 探究草木灰的酸碱性
(1)往装有草木灰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见图),经过     (填基本操作),得到无色的草木灰水和不溶性灰烬。
(2)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观察到     的现象,则证明草木灰水呈碱性。
任务二 探究草木灰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草木灰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3)兴趣小组同学另取草木灰水根据表格方案进行实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结论
方案 ①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填试剂名称) 有大量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
②另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
【反思评价】
(4)有同学认为步骤②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因此需要改进实验。
【实验改进与结论】
(5)兴趣小组同学向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和碳酸钾。
【质疑】兴趣小组同学对古人用草木灰制碱很感兴趣,但如何证明草木灰与氢氧化钙悬浊混合后生成了氢氧化钾呢?
任务三 验证草木灰古法制碱
古人用草木灰制碱:将草木灰与氢氧化钙悬浊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钾。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资料:常温下Ca(OH)2饱和溶液的pH为12.7,实验配制的K2CO3溶液pH为11.3。
【验证实验】同学们模拟古人制碱的原理,向盛有K2CO3溶液的烧杯中,分3次加入氢氧化钙悬浊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别测其溶液的pH(见图)。
(6)小组同学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认为可以证明草木灰与氢氧化钙悬浊混合后生成了氢氧化钾,依据是     。
四、计算题:本题1小题,共8分。
18.(8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现要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醋酸溶液,则要取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的醋酸溶液     g,水     。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     (选填“是”或“不是”)科学的。请你结合图中数据加以说明     。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C
解析:冰雪消融是物理变化(状态改变),其他选项(铜锈、面包发霉、火山燃烧)均为化学变化。
2. 答案:C
解析:
- A:塞橡胶塞不能把试管抵在桌面,易压碎试管;
- B:蒸发食盐水需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
-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 (木条熄灭),操作正确;
- D:不能用手直接取药品。
3. 答案:D
解析: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作燃料。
4.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其他选项(碳酸氢钠、硫酸铝、磷酸铵)均为盐类。
5. 答案:A
解析:烧碱(NaOH)是碱,不是盐;纯碱(Na CO )是盐。
6. 答案:D
解析: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但微观示意图中反应物是一种(含N、H的分子),生成物是N H 和H ,实际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选项D“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7. 答案:B
解析:
- A:溶质应为同种物质(图中是碘和高锰酸钾,不同溶质);
- B: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红磷着火点更高;
- C: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不能在敞口容器中验证质量守恒;
- D:木炭燃烧生成CO ,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
8. 答案:C
解析: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加水稀释不会改变溶解度,图C趋势错误。
9. 答案:B
解析:
- A:a ℃时NaNO 溶解度为80g, 44.4%,不是80%;
- B:a ℃时NaCl和Na SO 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适合蒸发结晶,不是降温结晶;
- D:40℃到60℃,Na SO 溶解度降低,饱和溶液升温后仍饱和(会析出晶体)。
10. 答案:D
解析:除去粗盐中的泥沙需要过滤,缺少漏斗、玻璃棒等仪器。
二、非选择题
11题(8分)
(1) 不能
解析:蛋白质加热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沉淀不能重新溶解。
(2) ① 混合物(里运河水含多种杂质);
② 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
③ D(节水标识)。
(3) 化学方程式:H2O + C高温CO + H2
(4) ① B(电池是化学能→电能);
② 隔绝氧气和水(涂料覆盖车厢,防止锈蚀);
③ C(KH PO 含K、P两种营养元素,是复合肥)。
12题(7分)
(1) 仪器⑦名称:锥形瓶
(2) 发生装置仪器:②⑦⑨(固液不加热型);
集气瓶正放(CO 密度比空气大);
制取H 需补充药品:锌粒(或其他活泼金属)。
(3) 制O 化学方程式:2KMnO4= 2K2MnO + MnO2 + O↑
缺少的仪器:试管。
(4) O 从b口通入(使气体与水充分接触,达到加湿目的)。
13题(7分)
(1) ① 示例: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② x=8(C粒子是K ,最外层电子数为8);
③ A(Li与A(N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④ A粒子符号:Na+
(2) ① C的微观模型:2个CO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为\ce{CH_{4} + CO_\text{催化剂}} 2CO + 2H_{2}});
② 分为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③ 化学方程式:\ce{CH_{4} + CO_{2}催化剂2CO + 2H_{2}}。
14题(3分)
(1) 硫元素化合价排序:\ce{H_{2}S}(-2价)< \ce{S}(0价)< \ce{SO_{2}}(+4价)< \ce{H_{2}SO_{4}}(+6价)。
(2) 可循环利用的物质:\ce{S}、\ce{H_{2}SO_{4}}。
(3) 化学方程式:2HI + O_{2} = I_{2} + 2H_{2}O}(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物为HI和O ,生成物为I 和H O)。
16题(14分)
化学方程式:2KCl{MnO22KCl + 3O_
工业制氧原因:空气来源广泛、成本低。
(2) 木条熄灭原因:液态空气中N 沸点低,先蒸发出来,N 不支持燃烧;
木条复燃原因:N 蒸发后,O 浓度升高,支持燃烧。
(3){N_{2} > O_{2}(N 不能通过分子筛,说明分子更大)。
(4) 化学方程式:{2Na_{2}O_{2} + 2CO_{2} = 2Na_{2}CO_{3} + O_{2}}。
(5) 空间站CO 来源:航天员呼吸作用。
(6) 正确选项:abc。
17题(8分)
(1) 基本操作:过滤(分离草木灰水和不溶性灰烬)。
(2) 现象: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酚酞变红)。
(3) ① 试剂:稀盐酸(或稀硫酸);
化学方程式:{K_{2}CO_{3} + 2HCl = 2KCl + H_{2}O + CO_{2}
(4) 理由:碳酸钾与氯化钡也会生成白色沉淀(BaCO ),无法证明硫酸钾存在。
(5) 现象: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BaCO 溶于硝酸,BaSO 不溶)。
(6) 依据:第3次加入后pH=14.0,大于Ca(OH) 饱和溶液的pH(12.7),说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
18题(8分)
(1) 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使电子秤读数差为CO 质量。
(2) 需取9%的醋酸溶液:150g3%=9%x x = 50g;
需加水:150g - 50g= 100g。
(3) 计算:
CO 质量:820g - 819.89g = 0.11g;
设CaCO 质量为x:
\ce{CaCO_{3} + 2HAc = CaAc_{2} + H_{2}O + CO_{2}
100 44
x 0.11g
x = 0.25g;
质量分数:0.25\g20g100\% = 1.25%。
(4) 不是;
说明:20g鱼骨中CaCO 仅0.25g,与食醋反应的量极少,无法快速溶解鱼刺,不能解决卡喉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