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
言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
格的仰慕。
2重难点
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2.反复朗读,背诵默写。
3.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法。
3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的七律《莲蓬人》
中有四句诗: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
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螗。
”其大意是:莲蓬除去浓厚的脂粉,呈
现正直的品格,脱下鲜艳的服装,着上朴素的衣裳。这样就可以向濂溪先生宣
称自己是个洁净挺立者,不会随着残败的荷叶堕入寒塘。濂溪先生是谁?莲蓬
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
(二)、导学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复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学生自读课文:复习字、词、节奏。
2.((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
自:从
盛:很、非常
予: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
3.复习句译
(三)、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1.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2.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3.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4.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5.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6.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
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目的是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六)、课文总结
1.归纳主题(找出中心句)
2.了解本文衬托的写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写莲,还提到了什么花?几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反衬(1)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与众不同)
予爱莲(2)菊花之隐逸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衬托,表现莲的品格高出百花)
莲花之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何人(衬托,感慨世风恶浊,表现作者洁身自好)
牡丹之爱众
(七)、布置作业
1.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
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
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