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1、学生自测,完成基础知识检测,夯实所学知识,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
2、视频朗读欣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莲花的高洁品格。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认识莲的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学情分析
古诗文阅读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刚刚进行完的《陋室铭》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还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在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文意同时,还需老师的协助学生方能理解大意。另外,由于时代的限制和自身的阅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可能会有难度,因此在学生课前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对时代背景的引入也要恰到好处,引领学生明确主题。对手法的理解和掌握,可采用“温故引新”的方法,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入,延伸。
4重点难点
重点:
明确莲的品质。
难点: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5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演讲
二、学生合作,进行基础知识检测
三、探究文本,研习鉴赏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这些方面体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格?
(随机,根据学生所答确立答案)
预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端庄质朴不哗众取宠
正直不苟美名远扬
气质高尚令人敬重
4、莲所具有的品格恰恰和什么人的品格是相同的?
明确:君子
5、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赞美莲的真正的目的是赞美具有莲一样品质的人,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
6、本文除了写莲,还写了哪两种花?为什么还要写这两种花,作者对它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明确:
惜菊正衬
厌牡丹反衬
资料补充
(1)陶渊明个人档案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贵,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2)牡丹在唐代甫一登场,就得到了国君爱宠并予以大力推崇,视为奇赏,旋即名倾朝野,推之民间,使“赏牡丹”成为举国若狂的盛事。据李肇《唐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7、总结学习所得
(1)明确莲花的君子品格。
(2)明确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8、欣赏视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9、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恰如———————————。
提示: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9、布置作业:完成仿写
板书设计:
爱爱莲托物言志
莲惜菊
说厌牡丹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