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蛮族统治者以土地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犒赏给属下,依此类推,逐级封赐,直到最低一级贵族——骑士。”与这种现象相关的是( )
A.中国的商鞅变法 B.西欧的封建制度
C.日本的大化改新 D.印度的种姓制度
2.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治斗争的方式是( )
A.教皇赐予 B.国王赐予 C.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D.战争争夺
3.依据下边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
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都城:君士坦丁堡 灭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A.希腊 B.马其顿 C.波斯 D.拜占庭
4.638年,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悲哀地说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所说的“敌人”是( )
A.马其顿人 B.罗马人 C.突厥人 D.阿拉伯人
5.在中世纪欧洲,各地庄园普遍遵循一些长期形成的习惯法。如“根据庄园的习惯法,领主在征收佃户的地租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进行,不得随意增加或改变”。这说明( )
A.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C.庄园维护了公共秩序
D.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6.“西欧庄园设有庄园法庭,……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由此可知,庄园具有(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7.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8.“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由此可见,西欧城市兴起( )
A.推动庄园制度瓦解 B.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C.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D.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9.如下资料卡解释的是( )
①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②不但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一个享有特权的政治实体 ③以农业生产为主,兼及林业、牧业、渔业等 ④具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A.封君封臣制 B.西欧庄园 C.城市自治 D.大学兴起
10.“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还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据此可知,西欧庄园( )
A.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C.维护奴隶阶层利益 D.体现了等级制度的严格
二、填空题
11.大学兴起
(1)背景: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和阿拉伯文化在西欧传播。
(2)兴起: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
(3)发展
①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 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 ,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12.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 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2)庄园的性质:庄园是一个 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 和缺少自由的 ;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 (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和佃户的 (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 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 ”,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4) 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13.法兰克王国
(1)481年, 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
(2)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 ,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 。
14.庄园的人员和土地
(1)人员构成: :受封领地的封建主。 :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 。
(2)领主与佃户的关系:佃户每周要在领主直领地上劳动 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自由农民是的小生产者,领主不能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土地。
(3)土地构成: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 ”,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 。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 ”,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15.查理曼帝国
1.建立
(1)查理继位:8世纪,查理继承王位。
(2)王国扩张:800年前后, 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3)支持教会:查理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贡献“ ”。教会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
(4)加冕称帝: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 ”。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2.灭亡
(1)分裂: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走向分裂。
(2)灭亡: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 、 和 三个国家的雏形。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材料二: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1)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王国建立者是谁?
(2)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哪三个国家的雏形?
(3)材料二中的封君与封臣有何关系或特点?
(4)“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分裂,在帝国疆域的基础上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9-11世纪,教皇和皇帝(指封建君主)通常是携手合作。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权威的拜占庭对手。1073年,随着格列高利七世继位为教皇,开始了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位高权重的教皇不断干涉西欧各国世俗君主的政治事务,夺取他们的利益,由此引发了激烈的冲突与斗争。教权与王权的力量经常此消彼长,直到14世纪后,这一紧张对峙的局面才随着王权的增强与教皇势力的相对衰落而缓解。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基督教开始在希腊罗马世界中传播,它就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始吸收各种异质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希腊的,也有东方的。这种兼收并蓄和多元混合所导致的文化上的“杂交优势”,是基督教得以在罗马帝国中发展壮大并且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他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2)据材料二,说明中世纪时教皇是如何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并概括欧洲教皇与君主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基督教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查理大帝是如何发展基督教的?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B D A D B A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B项正确;中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C项正确;A、B、D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圣索菲亚大教堂”、“都城:君士坦丁堡”、“灭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并结合所学可知,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因此该国家是拜占庭,D项正确;古希腊是被马其顿王国灭亡,不是奥斯曼帝国,排除A项;马其顿王国是被罗马灭掉,不是奥斯曼帝国,排除B项;波斯帝国被阿拉伯帝国灭亡,不是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中“638年,拜占庭帝国的......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结合所学知识,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可以得出,材料中所说的“敌人”是阿拉伯人,D项正确;马其顿人,指公元前808年-前168年,生活在希腊西北部的马其顿王国的人,时间与材料中的事件不符,排除A项;公园476年,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排除B项;突厥人侵略拜占庭帝国实在9世纪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根据庄园的习惯法,领主在征收佃户的地租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进行,不得随意增加或改变”可知庄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庄园是庄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非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庄园是庄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非庄园维护了公共秩序,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庄园是庄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非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据题干“西欧庄园设有庄园法庭,……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了佃户如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庄园法庭具备处理纠纷、实施审判和惩罚的职能,说明庄园具有司法权,D项正确;庄园法庭本身不制定法律,而是依据习惯法或村法进行裁决,因此不涉及立法权,排除A项;虽然庄园法庭可能通过罚款增加领主收入,但其主要职能是审判而非财政管理,不能说明庄园具有财政权,排除B项;庄园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享有行政权,但题干强调是庄园法庭,不能说明庄园具有行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A项正确;法兰克国王查理统治时期四处征伐,使法兰克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也称为查理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翻译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等国的典籍;亚历山大帝国是公元前4世纪从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发展起来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兴起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其上层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而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西欧城市兴起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D项正确;庄园制度是中世纪西欧农村的基本经济和社会组织形式,其瓦解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如农业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等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主要是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文化运动,以及城市中世俗教育的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欧大学兴起有多种因素,如城市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学者们的学术追求等。但题干主要围绕市民阶层和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展开叙述,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庄园是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在领主统治下,不但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一个享有特权的政治实体;庄园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还有林业、牧业、渔业等行业;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是古代君主管理制度,封君对土地拥有所有权,而封臣只有使用权,而且在死后必须归还,与题干材料“中世纪乡村”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自治是一种政治性的实践,与题干材料“中世纪乡村”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12世纪,大学兴起,与题干材料“中世纪乡村”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西欧庄园内庄园主对自己的封臣和臣民拥有广泛的权力,这就形成了以庄园主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从而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西欧庄园多个方面的自主权,而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只属于其经济领域,排除B项;西欧庄园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而非奴隶阶层,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西欧庄园内各等级之间的差别,无法说明等级制度严格,排除D项。故选A项。
11. 最美好的花朵 教会学校 教师行会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所以①答案为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②答案为教会学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③答案为教师行会。
12. 农业经济 自给自足 农民 农奴 自营地 份地 份地 自营地 自由农民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农奴也比自由民承当的义务要更为繁重。领主与佃户之间是总揽与被总揽、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庄园的周围大多数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分别填写:农业经济;自给自足;农民;农奴;自营地;份地;份地;自营地;自由农民。
13. 克洛维 基督教 基督教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481年,克洛维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分别填写:克洛维;基督教;基督教。
14. 领主 佃户 农奴 3 自营地 份地 共用地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人员构成是领主与佃户,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中世纪早期西欧庄园的主要剥削方式是劳役地租。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由此可见,佃户向领主缴纳地租的形式是劳役地租。
(3)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还有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
15. 法兰克王国 什一税 罗马人的皇帝 德意志 法兰西 意大利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贡献“什一税”。教会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16.(1)克洛维
(2)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3)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每个封君只能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
【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
(2)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3)依据材料三“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结合所学可知,“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封君只能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整个欧洲处在权力分散之中。
17.(1)克洛维。
措施: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2)措施:教皇利用宗教的权威帮助皇帝制服世俗封建主,又在皇帝的支持下确立教皇在教会中的权威。表现:教皇干涉君主的政治事务,夺取他们的利益。
(3)原因:多元文化的吸收和整合(吸收各种异质文化)。
措施: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实行“什一税”。
【详解】(1)建立者:根据所学可知,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措施:根据所学可知,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2)措施:根据材料“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权威的拜占庭对手”可知,教皇利用宗教的权威帮助皇帝制服世俗封建主,又在皇帝的支持下确立教皇在教会中的权威;
表现:根据材料“位高权重的教皇不断干涉西欧各国世俗君主的政治事务,夺取他们的利益”可知,教皇干涉君主的政治事务,夺取他们的利益。
(3)原因:根据材料“它就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始吸收各种异质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希腊的,也有东方的。这种兼收并蓄和多元混合所导致的文化上的‘杂交优势’”可知,多元文化的吸收和整合(吸收各种异质文化);
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实行“什一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