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7 09: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放着一根黑色的石柱,石柱上刻有楔形文字的法典规定:自由民藏匿宫廷……所有之逃奴于其家,而不依传令者的命令将其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这部成文法典源自
A.法国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2.早期的文明大多产生在大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的是:( )
A.长江 B.尼罗河 C.两河流域 D.亚马孙河
3.图一所示文物反映的是图二中A、B、C、D中哪一处的文明
A.A
B.B
C.C
D.D
4.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 )
A.罗马大竞技场 B.阿拉伯数字 C.封君封臣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5.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是
A.胡夫 B.亚历山大 C.汉谟拉比 D.查士丁尼
6.《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耳朵。判罚的依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7.下图“苏美尔人的战车”出自古代两河流域的乌尔王室陵,壁画描绘了苏美尔人战争的情景。下列描述反映这一地区文明发展的是( )
A.金字塔是该地区文明的象征 B.汉谟拉比完成了该地区中下游的统一
C.该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D.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该文明的鼎盛时期
8.《汉谟拉比法典》中曾提及当时十多种手工业行业、如纺织、制陶、冶金、木工、皮革、造船、制砖和建筑等。这些内容有利于研究( )
A.欧洲成文法的发展演变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埃及的农业发展水平 D.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
9.下列图1、图2、图3中的文字分别是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经学者破译,发现三者构造方式都采用了会意、象形、表音等原则。这表明在古代( )
A.各地文明之间相互借鉴明显 B.文字的产生都源于字母文字
C.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相似性 D.文字的书写材料都是相同的
1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国王权力的象征 B.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C.奴隶制君主专制政治 D.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二、填空题
11.统治措施:①汉谟拉比实行 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②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的时期。
1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文明起源:发祥于西亚的 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又称“ ”。
2.国家兴起:约从 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 ,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4.鼎盛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 国家。
5.文化建树:两河流域人发明了 和60进位制,并制定出阴历。
13.古代两河流域主要文明成就: 。
14.《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宣扬了:
15.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 、 、 、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该石柱上端是浮雕,下端刻满法典条文。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共有282条。该石柱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1)浮雕中站立的人物是法典的颁布者,法典因其而得名。根据已学知识判断,这个人物是谁?
(2)浮雕中的画面对法典的来源做了什么样的诠释?
(3)石柱上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4)这部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它是谁命人编写的?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与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高0.65公尺、宽0.6公尺)。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法典第66至100条)在古代就被磨损。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法。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胆战心惊的。因为,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1)《汉谟拉比法典》是由谁在什么时候编订的?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法典由哪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4)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5)依据材料二来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四、材料题
19.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雄才大略的国王】
材料一 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在一连串的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而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
(1)材料一描述的这位国王是谁?列举他的主要功绩。(举出两点即可)
【流传千古的法典】
材料二 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典?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3)从材料二的序言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观点。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D C A B D C A
1.C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石柱上刻有楔形文字的法典”、“自由民藏匿宫廷……此家家主应处死”可知,这是《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由此可知,这部成文法典源自古巴比伦,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C。
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称为“新月沃地”。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的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后,苏美尔人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城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C项符合题意;A项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B项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D项不是古代早期文明的发源地。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史遗迹图片与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埃及的金字塔图片,埃及处于尼罗河流域,地图中D的位置,选项D符合题意,而地图中A的位置是中国;B的位置是印度;C的位置是古巴比伦;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D
【详解】根据题干“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D项正确;罗马大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展现出古罗马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审美观念,排除A项;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印度,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现已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表示方法,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是中古西欧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契约建立等级权利与义务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C项符合题意;胡夫是埃及的国王,A项不合题意;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帝国的王位,出兵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项不合题意;527年查士定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6.A
【详解】根据题干“《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耳朵。”结合所学知识,判罚的依据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也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A项正确;《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人权宣言》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下图‘苏美尔人的战车’出自古代两河流域的乌尔王室陵,壁画描绘了苏美尔人战争的情景”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建立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符合两河流域文明发展,B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是尼罗河流域文明象征,并非两河流域,排除A项;欧洲文明发祥地是古希腊,不是两河流域,排除C项;孔雀王朝是古印度的王朝,和两河流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由材料“《汉谟拉比法典》”“手工业行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颁布的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以这些内容有利于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B项正确;题干和欧洲成文法的发展演变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和古埃及、古印度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题干“三者构造方式都采用了会意、象形、表音等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在文字创造中独立发展出相似的构造原则,反映出人类对事物符号化的共同思维模式,体现了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对符号表达的共同需求,说明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相似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不同文明间存在直接的借鉴关系,且古代西亚、埃及与中国的文字基本独立发展,排除A项;文字的产生并不是都源于字母文字,而是有着多种不同的起源和发展路径,如甲骨文不属于字母文字,排除B项;楔形文字用泥板、象形文字多铭刻于石碑或纸草,甲骨文则契刻于兽骨龟甲,书写材料差异显著,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其巨大的体型代表了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汉谟拉比法典》将国王置于了石柱的顶端,也同样象征了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故选A;金字塔并不能体现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排除B;仅从图片本身的信息无法确知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是否处于奴隶社会,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两张图片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但是否处于较高水平,还需材料的进一步佐证,故D项不是最佳答案,排除。
11. 君主专制 最强盛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因此填写君主专制;最强盛。
12. 幼发拉底河 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3500 24世纪 奴隶制 “楔形文字”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两河”流域指的是发祥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所以①是幼发拉底河,②是美索不达米亚。结合所学知识,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所以③是公元前3500。结合所学知识,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所以④为24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所以⑤是奴隶制。结合所学知识,两河流域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和60进位制,并制定出阴历。所以⑥是“楔形文字”。
13.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新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因此古代两河流域主要文明成就有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14.君权神授思想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因此填写君权神授思想。
15. 楔形文字 阴历 60进制 《汉谟拉比法典》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由于这种文字很像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由此可知,题干中①可填写楔形文字,②可填写阴历,③可填写60进制,④可填写《汉谟拉比法典》。
16.(1)汉谟拉比。
(2)君权神授。
(3)楔形文字。
(4)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共有282条。该石柱先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个法典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法典,所以颁布法典的人物是汉谟拉比。
(2)诠释: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是浮雕,刻画了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形象,体现了君权神授。
(3)文字:结合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使用楔形文字刻写。
(4)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7.《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详解】由材料“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可知,这是对《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8.(1)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时编订。
(2)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3)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内容,对等级制、土地制、雇佣制等都作了具体法律规定。
(4)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5) 实质是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2)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集大成者,也是早期东方世界代表性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人民的重要财产。
(3)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4)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5)依据材料二“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法”的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19.(1)国王:汉谟拉比。
主要功绩: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任答两点即可)。
(2)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价值: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目的: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事实并非如此。论证观点:“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
【详解】(1)人物:根据根据材料一“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在一连串的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而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使得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
主要功绩:根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的贡献有: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2)法典:根据材料二法典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目的:根据材料二“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可知,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但事实并非如此。
论证观点:根据材料二“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因此,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