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 )
A.陈胜、吴广 B.李冰、蒙恬 C.商汤、盘庚 D.黄帝、炎帝
2.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秦朝法律规定:户籍上必须写明家庭人口、年龄、身份、土地等信息,这一规定主要目的是( )
A.推行重农抑商 B.保障赋税征收 C.加强思想控制 D.维护社会秩序
3.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对下列史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研究秦朝的一手史料 B.可作为评价秦始皇的重要证据
C.均可实证秦始皇是著名暴君 D.反映了秦统一六国的历程
4.秦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于( )
A.巨鹿 B.大泽乡 C.长安 D.洛阳
5.《史记》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材料提及的起义( )
A.因商纣王的残暴统治而爆发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是西楚霸王领导的 D.曾经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6.《过秦论》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推行郡县制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刑罚残酷
7.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措施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盐铁官营专卖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②④⑤⑥
8.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大泽乡 B.陈 C.新安 D.咸阳
9.历史学家范文澜的《秦朝的事功》提到:“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棉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了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书同文 B.坑儒生 C.行郡县 D.修秦陵
10.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记载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马陵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函谷关之战
二、填空题
11.秦的暴政表现
(1)沉重的 ;
(2)繁重的 和兵役。
(3)刑罚残酷(车裂、腰斩、活埋等)。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
(5)“焚书坑儒”(秦始皇思想方面的措施)
12.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是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3.秦的暴政
1.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 ,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 和 。
3.秦朝实行的 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4.秦始皇死后, 的统治更加残暴。(闷杀工匠,残杀兄妹,四处巡游,穷奢极欲等)(宦官 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成语:指鹿为马)。
14.陈胜、吴广起义人物: 、吴广
15.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沉重的 ;繁重的 和兵役;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三、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大发展,要求打破分裂带来的阻碍。秦“据崤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请依据材料一概括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材料二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示意图
(2)请完成材料二示意图中的填空。
材料三
图1 大泽乡起义 图2 成语释义
(3)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的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图2成语来源于哪次战役?该战役的结果如何?
17.【文献整理】
朝代 作者及文献 有关秦始皇的论述
西汉 贾谊《过秦论》 “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 陆贾《新语·无为》 “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东汉 班固《汉书·晁错传》 “法令烦惜(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概括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共同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评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太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徭役非常繁重,刑罚非常严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摘编自秦朝民谣
(1)根据材料一,概述秦朝暴政的表现。
(2)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是滥用民力,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功及后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的观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秦朝灭亡带给你的启示。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B A B B D C
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A项正确;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排除B项;汤是商朝的建立者,盘庚是商朝中期的统治者,排除C项;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户籍上必须写明家庭人口、年龄、身份、土地等信息”可知,土地决定田租,人口和年龄用于计算人头税及征调劳力,直接服务于赋税征收,B项正确;重农抑商虽为秦朝政策,但户籍内容未直接针对商业,排除A项;思想控制与户籍无关,排除C项;维护社会秩序是户籍制度的间接作用,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图一是《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的记载,图二图三图四都与秦始皇统治时期巩固统一有关,故四幅图片均可作为评价秦始皇的重要证据,B项正确;图四灵渠是后来拍摄的照片,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不能实证秦始皇是著名暴君,也不能反映秦统一六国的历程,排除C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B项正确;巨鹿之战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不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地点,排除A项;长安是西汉的都城,不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地点,排除C项;洛阳是东汉的都城,不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地点,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起义最终在秦军的反击而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因秦二世的暴政而爆发,排除A项;陈胜、吴广是起义的领导者,排除C项;项羽曾经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样就巩固了统一,推行郡县制不是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 秦朝实行暴政,表现在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这些原因最终导致秦朝速亡,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但是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残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可知①②③⑤属于秦始皇的措施,B项正确;盐铁官营、专卖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④错误;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的李冰,当时还没有秦朝,⑥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而被迫停止前进,不能按期到达,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B项正确;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排除A项;新安不是陈胜、吴广发动了起义,建立政权的地点,排除C项;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棉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了许多事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修筑长城增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役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项正确;书同文反映的是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治,排除A项;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焚诗书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施行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反对秦的统治,C项正确;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马陵之战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前341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函谷关之战指公元前318年,楚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燕国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1. 赋税 徭役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暴政的表现有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残酷(车裂、腰斩、活埋等);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焚书坑儒”(秦始皇思想方面的措施)。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3. 赋税 徭役 兵役 法律 秦二世 赵高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因此填写赋税。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因此填写徭役;兵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因此填写法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在埋葬秦始皇时他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宦官赵高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成语:指鹿为马)。因此填写秦二世;赵高。
14.陈胜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领导人物是陈胜、吴广。
15. 赋税 徭役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在: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故本题第一空填赋税;第二空填徭役。
16.(1)长期战乱,人们渴望安定统一;秦地理位置优越;秦王励精图治,有雄才大略;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实力。
(2)①皇帝、②郡县、③灵渠、④长城、⑤焚书坑儒。
(3)由于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两者是因果关系;巨鹿之战;秦军失败,楚军获胜,秦朝灭亡。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可以归纳为,长期战乱,人们渴望安定统一;根据材料“秦“据崤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归纳为,秦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可以归纳为,秦王励精图治,有雄才大略;根据材料“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可以归纳为,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实力。
(2)①结合所学可知,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②结合所学可知,在地方上秦朝推行郡县制;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岭南地区修建灵渠;
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入侵,修建了长城;
⑤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加强控制,秦朝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
(3)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两者是因果关系;
战役:结合所学可知,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它是秦末大起义中的一场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率领数万楚军,以及联合各诸侯义军救援巨鹿,在敌多我寡,各诸侯义军畏缩不前的情况下,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口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
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巨鹿之战的最后的结果是秦军失败,楚军获胜,秦朝灭亡。
17.共同点:实施暴政。
示例一:我同意他们的说法。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措施都是暴政的表现。
示例二: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还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尽管秦始皇性格上急于求成,秦朝法律严苛,但是不能仅用暴政来对秦始皇进行评价,需要全面看待秦始皇。
【详解】共同点:根据材料“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刑罚暴酷,轻绝人命”可得出,共同点是实施暴政。
示例一:结合所学秦始皇暴政的知识进行分析,我同意他们的说法。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措施都是暴政的表现。
示例二:结合所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准则,要一分为二进行分析,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还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尽管秦始皇性格上急于求成,秦朝法律严苛,但是不能仅用暴政来对秦始皇进行评价,需要全面看待秦始皇。
18.(1)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下进攻,但它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言之有理即可)
(3)治理国家,应该爱惜百姓,以民为本,不能严刑重罚,赋役沉重,否则将使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最终只会自取灭亡。(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太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徭役非常繁重,刑罚非常严酷”可知,秦朝暴政表现为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修长城的好处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下进攻;同时秦始皇修长城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3)启示:根据上述材料秦始皇暴政导致秦朝灭亡,可以得到启示是国家治理需要爱惜百姓,以民为本,不能严刑重罚,赋役沉重,否则将使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最终只会自取灭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