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7 10: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汉武帝 D.汉文帝
2.“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战役实是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关于这场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文景之治时期 B.在漠北彻底打败冒顿单于
C.指挥者是大将军蒙恬 D.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下图所示生产工具属于( )
A.翻土工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鼓风工具
4.汉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道:“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易,国小则亡邪心。”贾谊的这一思想已经具有( )
A.推恩令的色彩 B.尊崇儒术的趋势 C.汉承秦制的特点 D.盐铁官营的想法
5.汉武帝为推进我国大一统格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焚书坑儒 C.百家争鸣 D.统一文字
6.下图《汉代讲经图》反映出汉朝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学人才为统治阶级所需。这得益于( )
《汉代讲经图》
A.主父偃 B.东方朔 C.董仲舒 D.霍去病
7.下面所述历史人物( )
公元前141年 即皇帝位 公元前129年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公元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87年 崩,葬于茂陵
A.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D.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8.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汉朝对匈奴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和亲政策产生积极效应 B.汉代重新实现大一统
C.人民渴望和平统一 D.国家实力的明显增强
9.匈奴是游牧于蒙古草原的一支少数民族,秦末汉初时经常南下袭扰。汉武帝时,与卫青一起三次与匈奴进行大战的人物是( )
A.蒙恬 B.霍去病 C.张骞 D.班超
10.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二、填空题
11.北击匈奴概况: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 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痛击匈奴军队,大获全胜。匈奴经过 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 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 四郡。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①采纳 的“ ”建议 ②建立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思想上:①接受 “ ”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经济上:①把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②实行 、专卖
③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派 、 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5.民族关系上:派 出使西域,加强与 的联系。
6.对外关系上:开通 和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3.建立刺史制度
(1)背景:地方豪强地主 ,欺压百姓,危及国家统一。
(2)刺史的权力:定期巡视,代表 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14.经济上,汉武帝把 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15.北击匈奴将领: 、
三、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读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
(1)选择、归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中两个方面的措施及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武帝,并谈谈你对杰出人物的感悟。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具体措施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并写出该措施的名称。
材料二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赞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的理论深得汉武帝的赞赏并采纳的原因。并进一步说明由此对儒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增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加强对社会经济控制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以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铸造币以赡用。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异同点。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A C D D B A
1.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指的是秦朝灭亡后建立的西汉,“兹后延续达四百年”指的是西汉和东汉统治长达400余年,根据所学可知,“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指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项正确;汉高祖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和他的继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汉初经济恢复和发展,排除A项;汉光武帝是东汉建立者,他在位后期出现“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排除B项;汉文帝是汉朝前期的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王朝达到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可知,这场战役是汉武帝时期的漠北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19年,即公元前2世纪后期, D 项正确;文景之治时期,汉朝国力弱小,无力反击匈奴,排除 A 项;汉武帝时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冒顿单于向汉称臣,并向汉朝交纳岁币,排除 B 项;漠北战役的指挥者是卫青、霍去病,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汉代耧车,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力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汉代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而不是翻土工具,排除A项;灌溉工具是指通过人为措施从水源取水,补给到农田的工具,而题干内容为播种工具,排除B项; 鼓风工具 是指用于强制送风,主要用于提高冶炼效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主张通过增加诸侯数量来分散其力量,从而削弱诸侯国的威胁,A项正确;尊崇儒术是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与题干削弱诸侯无关,排除B项;汉承秦制指的是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题干削弱诸侯无关,排除C项;盐铁官营是汉武帝经济上的措施,与削弱诸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A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排除C项;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C项正确;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排除A项;东方朔,西汉时期文学家、辞赋家,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政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排除B项;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的将领,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颁布推恩令”可以得出这指的是汉武帝,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初始西域,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项正确;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的是秦始皇,排除A项;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是秦始皇,排除B项;历史上多个朝代在经历大动乱后都有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因此不能判断是否与汉武帝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过“文景之治”为西汉的西汉强盛打下基础。汉武帝政治上施行“推恩令”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汉进鼎盛奠定了经济基础。西汉国力的强盛直接影响到了对匈奴的态度,D项正确;和亲政策产生积极效应、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汉代实现大一统是一系列措施(包括北击匈奴)的结果,排除B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与卫青一起三次与匈奴进行大战”和所学可知,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不断南下袭扰。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项正确;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排除A项;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密切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与材料时间“汉武帝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和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A项正确;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道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是影响最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法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是影响最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墨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是影响最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1. 漠北战役 霍去病 漠北战役 河西走廊 敦煌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末汉初,游牧于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痛击匈奴军队,大获全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分别填写:漠北战役;霍去病;漠北战役;河西走廊;敦煌。
12. 主父偃 推恩 建立刺史制度 董仲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铸币权 五铢钱 盐铁官营 卫青 霍去病 张骞 西域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详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①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
②建立建立刺史制度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思想上:①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经济上: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5.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6.对外关系上:开通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3. 兼并土地 朝廷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14.铸币
【详解】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15. 卫青 霍去病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分别填写:卫青;霍去病。
16.(1)措施及影响:政治上,削弱地方势力,颁布“推恩令”,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上,加强经济管控,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上,北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任选两个即可)
(2)评价: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感悟: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详解】(1)措施及影响:根据材料“巩固大一统、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政治上,削弱地方势力,颁布“推恩令”,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上,加强经济管控,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上,北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任选两个即可)
(2)评价:结合所学汉武帝的知识可知,可从其采取的措施、贡献等角度进行分析,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感悟: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例如图示人物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因此可得出感悟是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17.(1)问题: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威胁中央;名称:推恩令。
(2)原因: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措施: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主题:巩固大一统。
【详解】(1)问题:根据材料一“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是为了解决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威胁中央的问题。
名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推恩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实力。
(2)原因:根据材料“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赞赏。”可归纳出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措施:根据材料三“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可归纳出统一铸造五铢钱;根据“还在全国各地设增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可归纳出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根据“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可归纳出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主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汉武帝对社会经济控制的措施可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巩固统治,所以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巩固大一统。
18.(1)措施: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国有,统一铸五铢钱。
(2)相同点: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都是古代杰出的君王等。
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利用法家思想治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家思想治国。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铸造币以赡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有:在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经济方面: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2)相同点:结合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可知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都是古代杰出的君王等。
不同点:结合汉武帝和秦始皇统治思想的差异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利用法家思想治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家思想治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