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陌上桑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 陌上桑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8 15: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陌上桑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本课的教学可采用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可以结合第一题的答案适当讲讲描写人物的知识,从中学习一些描写方法。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诗。如:
1 . 课文是怎样刻画罗敷形象的 ?
2 .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
3 . 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
4 .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5 . 罗敷的故事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现实 ?
6 . 罗敷的形象体现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 你对汉乐府有哪些了解 ? 你还能背几首汉乐府 ?
2教学目标
1 . 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 . 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 . 了解主人公罗敷反抗强暴的形象。
3重点难点
1 . 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刻画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2 . 难点理解罗敷究竟是什么身分的妇女
罗敷作为一个经常要采桑养蚕的劳动妇女,她当然不会穿上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华丽珍贵的服饰,写她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美丽动人。同样,罗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为了表现她机智聪明善于斗争的性格。同时,这也和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分不开。
4教学过程
( 一 ) 导入:今天我们非常幸运,可以借助文学的力量,回到大汉王朝与当时一位绝色美女不期而遇!
(二 )听名家朗读《陌上桑》 观看罗敷美图
(三)作品简介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四)掌握字词
1 . 注音
敷fū 倭wō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驹jū 冉rán 陌mò
2 . 词句补释
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 ( 东方 ) ,“南”字无实义。隅,角落。
自名为罗敷:自称是罗敷。为,是。
善蚕桑:擅长养蚕采桑。善,擅长。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采桑。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丝线编成篮子上的络绳。为,做。笼:篮子。系,络绳,绳子。
头上倭堕髻:头上梳的是蓬松下坠的发髻。倭堕髻,歪倒在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发髻。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明月生辉的珠子耳环。明月珠,相似是出于西域大秦国的一种宝珠。明月,形容珠子的圆润和光泽。珠,珠耳环。
缃绮为不裙:下身穿的是杏黄色花绸裙子。缃,杏黄色。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紫绮为上襦:上身穿的是紫色花绸短袄。襦,短袄。
捋髭须:抚摩着胡须。捋 ( lǚ ) ,用手指顺着抹。髭,嘴上边的胡子。
著 头: ( 只 ) 戴着包头发的纱巾。著,戴, ( qiào ) 头,包头发的纱巾。
但坐观罗敷:只是因为看见罗敷那么美丽的缘故。但,只,只是。坐,因为,由于。
谢罗敷:请问罗敷。谢,这里作“敬问”、“请问”解。
宁可共载不:愿不愿跟他一同坐车回去 ? 宁可,这里当“愿意”讲。共载,一同坐车。
一何愚:怎么这样傻 ! 一何,何等,怎么这样。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识夫婿: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 ? 何用,用何、凭什么。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专:独占。专城居:独占一城作官。
3 . 辨音
①著 zhù 著名 zhuó 著 头
②不 bù 不当 fǒu 宁可共载不
③骑qí 骑马 jì 东方千余骑
4 . 辨形
①髻 倭堕髻 髭 捋髭须
②襦 紫绮为上襦 懦 懦弱
(五)整体把握课文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六) 问题探究
1 .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说明什么 ?
罗敷勤劳,善劳动。
2 . “善蚕桑”的普通劳动妇女为什么竟提着那样珍贵的“笼” ( 篮子 )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去采桑 ? 现实生活中的采桑女果真会如此吗 ?
诗中用了夸张手法意在为下文写罗敷的美丽、高贵做铺垫。
3 . 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
先具体细致地描写罗敷采桑用具和服饰,借以上两者的美来烘托罗敷不同寻常的美丽。这样的美人的出现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喜爱。接下来,诗人就接着写了各种人物着迷似的姿态来间接地反映罗敷的美:行人停步放下担子,捋捻着胡须;少年人脱下帽子,忘记了露出鼓束发的纱巾;耕田的、锄地的也全都下手中的工作。总之罗敷的美的光照处的一切都发生了神奇的变仳,人们的所有日常秩序全被打乱了。
4 .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 为什么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 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描写人物,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服饰等。环境描写是种渲染、烘托,器物描写是一种陪衬、衬托。也可采取侧面描写 ( 又叫间接描写 ) 的方法 ( 这是相对正面、直接描写而言的 ) ,例如,用景物烘托,借助他人的反应,用其他人物对比等。
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 ( 肖像 ) ,读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其中借助他人的反应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成功。又,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5. 本诗的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人觉得夸张得真实可信。试举例说明。
如: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乃至“来归相怨怒”,其动作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而且夸张得合情合理 ,真实可信。
6.罗敷是怎样对待使君的?她为什么要夸耀她的丈?
罗敷的对话有理有节,含蓄而有针对性,先是用“使君一何愚”严词拒绝,正面斥责,接着从当时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展开说理:“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两句不但揭露了使君的可耻行为,也表明了罗敷的坚贞不阿,不屈服于使君的权势。进而盛夸丈夫,压到使君,对使君的侮辱性要求给予无情的嘲讽。“东方千余骑”,“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这些夸张描写,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罗敷的丈夫声势显赫、威风凛凛,和使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罗敷的丈夫从15岁到40岁之间,官运亨通,飞黄腾达,正是有为之年。“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这些描述,形象地表明了她的丈夫是仪表堂堂,英俊不凡,甚至同僚属下也都夸她的丈夫举止大方,才貌出众。
7. 这些夸张描写对刻画罗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罗敷这一段盛夸丈夫的描述,不仅含蓄地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劳动妇女聪明、机智、勇敢的性格和坚贞不阿的品质,而且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鄙和可耻,给了封建官吏以无情的鞭挞。
8 . 诗篇第二段勾画出了使君什么样的形象 ? 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
“使君”,点明他的高官地位,“五马”,表现他的煊赫声势,“遣吏往”,显示他的权势气派。陌路相逢,就踟蹰不进,先遣吏问,后又自请“共载”,勾画出了他凭借权势,觊觎美色,调戏诱骗罗敷的丑恶嘴脸。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
9 . 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 ?
倘若罗敷真有这样气派的丈夫,她还用去城南采桑吗 ? 所以,罗敷夸大,只是想借此来贬低使君,并表示自己对使君 赫声势的冷漠态度,以使使君自渐形秽,不敢纠缠。
10 .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可是罗敷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敢于嘲弄并拒绝身居高位的使君。可见罗敷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
11 . 这个故事的结局会如何 ? 请推测。
结尾如何,诗人写有写出,但从罗敷学辞的某些内容来看,使君大概只好认输,罗敷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12 .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诗歌通过描写了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封建达官贵人的丑恶无耻,热情赞美了劳动妇女的坚贞不阿和对强暴的反抗。
(七) 课文知识点总结
(1) 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详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
(2) 罗敷的形象
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勤劳,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人。
(3)诗歌主题
诗歌通过描写了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封建达官贵人的丑恶无耻,热情赞美了劳动妇女的坚贞不阿和对强暴的反抗。
(4 ) 本诗的写作特色
写作上,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描写,又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相结合,还运用了夸张、排比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三、拓展延伸
了解《上邪》
四 德育:爱情很美,忠贞更可贵。
五 作业 背诵全诗
六 板书
陌上桑
汉乐府
容颜美丽
罗 乐于劳作 理想的
敷 聪慧机智 女性形象
勇敢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