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观沧海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8 15:4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沧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回忆汉乐府的相关知识。
2、朗读并了解诗文大意,背诵诗歌。
3、尝试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和小学的积累,对于诗词的知识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乐府诗的掌握还有一定的不足。本节课在学生对曹操的了解的基础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理解曹操,理解乐府诗。www.21-cn-jy.com
3重点难点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学会分辨乐府诗。
2.背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读: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现在来看诗的正文。21·cn·jy·com
本诗选自《 乐府诗集》是乐府诗《 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作者是 曹操 ,字 孟德 ,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2·1·c·n·j·y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课堂探究导学
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要先提出问题:①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1cnjy.com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分别描绘出大海怎样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表现了大海充满生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上景色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壮气势。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古人说:“诗言志。”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21教育网
三、总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四、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课文。
2.按照本文的格式仿写《观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