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期中拔尖测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2分)
1. 他在折(zhé shé)腾了半天,最终还是把树枝折(zhé shé)断了。
2. 这些搭石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ān jiàn)隔,一字排开。
3. 行(xíng háng)人匆匆走过,路边一行(xíng háng)白杨树格外挺拔。
4. 这篇文章的重点(diǎn tiǎn)段落,他读得很有分(fēn fèn)量。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bō li jiǎo huá zhēng zhí lǐ mào
dǎn qiè zhì xù xiàn mù kuí wú
三、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万象更新,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B.他平时说话温文尔雅,没想到辩论时竟能理直气壮,句句在理。
C.洪水过后,灾区人民流离失所,政府及时伸出援手,让他们重建家园。
D.他明明犯了错,却还振振有词地辩解,真是别出心裁。
四、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勤奋的人总能收获成功,懒惰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B.南方的雨细腻温柔,北方的雨粗犷豪放。
C.这片草原一望无际,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色美极了。
D.同样的时间,有的人在努力学习,有的人却在虚度光阴。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8分)
1. 完璧归( ): 2. 负( )请罪:
3. 攻无不( ): 4. 同心( )力:
5. 理( )气壮: 6. ( )口不提:
7. 迫不( )待: 8. 应接不( ):
六、句子训练(6分)
1. 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缩写句子)
2. 雨滴落在窗户上。(改成拟人句)
3. 修改病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 《牛郎织女》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________分隔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________的向往。
2.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________与被毁灭后的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________之情,以及对侵略者的________。
3. 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
八、口语交际(3分)
在你读过的书籍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是________(出自《________》)。你敬佩他(她)的原因是:
阅读与理解(32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慈母情深》(节选)
①母亲得意地扬起脸,说:“是的,先生,前几天我请人给孩子做了一套新衣服,你看,他穿得多体面。”
②先生打量着男孩,又看看母亲,说:“夫人,这孩子我收下了。”
③母亲千恩万谢地离开了。男孩穿着崭新的衣服,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学堂。
④从此,男孩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堂,勤奋刻苦地学习。他深知,这套衣服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他不能辜负母亲的期望。
⑤几年后,男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了一个有学问、有品德的人。他常常对人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母亲的支持和鼓励。是母亲用她的爱,为我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⑥母亲看着儿子的成就,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1. (2分)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 ) 努力——( ) 欣慰——( )
2. (4分)短文围绕“母亲送儿子上学”写了哪几件事?
3. (5分)第①自然段中,母亲“得意地扬起脸”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 (4分)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男孩最终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二)课外阅读(7分)
父亲的老黄牛
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有一头老黄牛。它毛色枯黄,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却总是任劳任怨地跟着父亲劳作。
②小时候,家里穷,田地多,老黄牛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天天不亮,父亲就牵着老黄牛下地了。父亲在前面拉着犁,老黄牛在后面使劲地拽着,一步一个脚印,把贫瘠的土地翻得松软。太阳火辣辣地照着,父亲和老黄牛的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从不叫苦叫累。
③每到秋收季节,老黄牛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它拉着装满稻谷的车,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把粮食运回家。我常常跟在车后面,看着老黄牛的背影,心里既心疼又敬佩。父亲总会笑着说:“这老黄牛,比人还能干呢!”
④有一次,老黄牛生病了,不吃不喝,父亲急得团团转。他四处打听兽医,跑了几十里路才把兽医请来。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老黄牛终于康复了。看着老黄牛又能下地干活,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⑤后来,我长大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父亲不再需要老黄牛下地干活了,但他依然把老黄牛照顾得无微不至。他说:“这老黄牛陪了我十几年,是家里的功臣,我不能忘了它的功劳。”
⑥如今,老黄牛已经不在了,但它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它就像父亲一样,用自己的汗水,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
1. (2分)短文围绕“父亲的老黄牛”写了哪几件事?
2. (2分)第②自然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分)短文结尾说“它就像父亲一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 (2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弃去: (2)方磨铁杵: (3)欲作针: (4)还卒业:
2. (2分)翻译下列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 (3分)老媪磨铁杵的行为给了李白怎样的启示?
4. (3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习作(30分)
题目: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__
要求:①在横线上补充完整题目,可以是“母爱”“坚持”“友谊”等;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件具体的事;③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④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期中拔尖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 折(zhē√)腾 折(shé√)断 2. 间(jiàn√)隔
3. 行(xíng√)人 一行(háng√) 4. 重点(diǎn√) 分(fèn√)量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bō li(玻璃) jiǎo huá(狡猾) zhēng zhí(争执) lǐ mào(礼貌) dǎn qiè(胆怯) zhì xù(秩序) xiàn mù(羡慕) kuí wú(魁梧)
三、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答案:D 解析:“别出心裁”指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用于形容犯错后强词夺理的辩解,语境不符;A、B、C项成语均使用恰当。
四、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2分)
答案:C 解析:A项对比“勤奋者”与“懒惰者”,B项对比“南方的雨”与“北方的雨”,D项对比“努力学习”与“虚度光阴”,均运用对比手法;C项仅描写草原景色,未使用对比。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8分)
1. 完璧归(赵):赵国(指原主) 2. 负(荆)请罪:荆条(表示认错赔罪)
3. 攻无不(克):战胜(指攻克) 4. 同心(协)力:共同(指合力)
5. 理(直)气壮:正确、合理(指理由充分) 6. (绝)口不提:断绝(指完全不)
7. 迫不(及)待:等待(指急迫地) 8. 应接不(暇):空闲(指来不及应付)
六、句子训练(6分)
1. 缩写句子:万里长城是奇迹。 解析:保留句子主干(主语“万里长城”、谓语“是”、宾语“奇迹”),删去修饰限定成分。 2. 改成拟人句:示例:雨滴在窗户上跳着欢快的舞蹈。 解析:赋予雨滴人的动作或情感,符合拟人修辞要求。 3. 修改病句: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或: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解析:原句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即可。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 民间 天河 美好爱情 2. 辉煌 残破 热爱与惋惜 憎恨 3. 不弃功于寸阴
八、口语交际(3分)
示例:诸葛亮 《三国演义》 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面对复杂局势总能从容应对;更可贵的是他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智慧与忠诚让我深深敬佩。 (解析:人物、作品对应正确,敬佩理由具体合理即可。)
阅读与理解(32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1. 骄傲——(得意) 努力——(勤奋) 欣慰——(欣慰)
2. ①母亲请人给孩子做新衣服,希望孩子能体面入学;②母亲向先生推荐孩子,成功让先生收下孩子;③孩子入学后勤奋学习;④孩子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 原因:母亲为孩子做了新衣服,能让孩子体面地走进学堂,成功说服先生收下孩子。情感: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求学的期盼,以及为孩子能入学而感到的自豪。
4. ①母亲的支持与鼓励(为孩子做新衣服、争取入学机会);②孩子自身的勤奋刻苦;③孩子懂得感恩,不愿辜负母亲的期望。
(二)课外阅读(7分)
1. ①老黄牛常年跟着父亲下地劳作,翻耕土地;②秋收时老黄牛拉运粮食;③老黄牛生病,父亲四处请兽医并精心照料;④生活好转后,父亲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老黄牛。
2. 动作描写;通过“拉着犁”“使劲地拽着”“一步一个脚印”等动作,生动展现了父亲和老黄牛劳作的辛苦,突出了他们任劳任怨的品质。
3. 老黄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十几年如一日为家里劳作;父亲也像老黄牛一样,勤劳朴实、默默付出,用自己的汗水支撑起整个家,二者的精神品质高度契合。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1. (1)弃去:放弃离开 (2)方磨铁杵:正在
(3)欲作针:想要 (4)还卒业:回去完成学业
2. 李白被老媪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3. 启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即使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能成功。
4. 道理: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就是胜利。
十、习作(30分) 评分标准:
1. 题目补充(3分):补充内容贴合主题,如“母爱”“坚持”“友谊”等,恰当合理。 2. 内容表达(18分):围绕题目选择具体事例,过程完整,细节描写生动,能体现“读懂”的过程。 3. 情感表达(6分):真情实感,能体现对主题的理解与感悟。 4. 语言表达(3分):语句通顺,无明显语病,用词准确。
示例范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