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期中拔尖测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渲染(xuàn) 日寇(kòu) 抽屉(tì) 惟妙惟肖(xiāo)
B.崎岖(qū) 岷山(mín) 旗帜(zhì) 居高临下(lín)
C.颓然(tuí) 抵卸(dǐ) 拍摄(shè) 沧海一粟(sù)
D.咆哮(xiào) 揪出(jiū) 沮丧(zǔ) 大步流星(liú)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zhèng fǔ bào fā shān jiàn fèi téng
jǔ sàng dǐ yù xī miè diāo kè
三、对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浪淘风簸自天涯(颠簸)
B.两山排闼送青来(小门)
C.伯牙鼓琴(弹奏)
D.尾搐入两股间(屁股)
四、我会查字典。(3分)
“薄”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薄”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②轻微,少;③不厚道,不庄重;④看不起,轻视。“薄利多销”的“薄”应选第( )种解释;“厚此薄彼”的“薄”应选第( )种解释。
五、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3分)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2.“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
六、句子训练。(6分)
1.通过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2.教室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均匀的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仿写夸张句)
3.草原的空气是清新的,草原的天空是明朗的,草原的人们是热情的。(仿写排比句)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7分)
1.《七律·长征》中,用夸张手法表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诗句是“ , ”。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描写丰收景象的诗句是“ , ”。
3.《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写山水美景的诗句是“ , ”。
4.“ ,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杜牧的《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秀丽景色。
八、语言实践。(3分)
如今,很多同学周末要么奔波于各种辅导班,要么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很少有时间走进大自然、参与户外活动。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与理解(26分)
(一)课内阅读。(6分)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2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放肆——( ) 祭奠——( )
2.(2分)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
3.(2分)结尾处“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课外阅读。(10分)
中国的“老规矩”
①“老规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处世哲学。这些规矩虽然看似简单,却能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②“老规矩”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时,要“食不言,寝不语”,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交谈时,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对待长辈,要“晨昏定省”,早晚问候,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这些看似琐碎的规矩,实则是对他人、对生活的敬畏之心。
③“老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可以与时俱进的智慧。古代的“老规矩”强调“百善孝为先”,如今我们依然倡导孝敬父母,但形式更加多样——可以是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也可以是为父母分担家务,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些“老规矩”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比如“诚实守信”,在古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今更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保障。
④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老规矩”渐渐被人们遗忘。有些年轻人认为“老规矩”过时了,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节奏;还有些人觉得遵守“老规矩”太麻烦,缺乏耐心。其实,“老规矩”不是负担,而是我们生活的“指南针”,它能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本心,坚守底线。
⑤传承“老规矩”,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这些智慧的结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老规矩”,传承传统美德,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1.(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老规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老规矩”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C.“老规矩”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D.传承“老规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分)下列不属于“老规矩”的一项是( )
A.食不言,寝不语
B.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C.晨昏定省,孝敬父母
D.追求时尚,标新立异
3.(2分)文中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2分)作者认为“老规矩”可以与时俱进,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强调“百善孝为先”,如今孝敬父母的形式更加多样。
B.“诚实守信”在古代是做人准则,如今仍是人际交往的保障。
C.有些“老规矩”不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应该被彻底抛弃。
D.“老规矩”可以被赋予新的内涵,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5.(2分)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最认同的一条“老规矩”,并说明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杨震拒贿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2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2)故人知君( )
2.(2分)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3.(3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大 将 军 邓 骘 闻 其 贤 而 辟 之
4.(3分)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作文。(40分)
以“难忘的______体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可以是“成功”“失败”“冒险”“合作”等;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期中拔尖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答案:B 解析:A项“惟妙惟肖”的“肖”应读“xiào”;C项“抵卸”应为“抵御”;D项“沮丧”的“沮”应读“jǔ”。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zhèng fǔ(政府) bào fā(爆发) shān jiàn(山涧) fèi téng(沸腾)
jǔ sàng(沮丧) dǐ yù(抵御) xī miè(熄灭) diāo kè(雕刻)
三、对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答案:D 解析:“尾搐入两股间”的“股”指“大腿”,而非“屁股”。
四、我会查字典。(3分)
音序(B),音节(bó);部首(艹),再查(13)画;“薄利多销”选②,“厚此薄彼”选④。
解析:“薄”为多音字,表“轻微、少”时读“bó”,“薄利多销”指利润少但销量大;“厚此薄彼”指重视一方、轻视另一方,“薄”表“看不起”。
五、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3分)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第1句描写面部、服饰等外在特征;第2句直接引用人物对话;第3句“冲、揪”是动作,引号内是语言。
六、句子训练。(6分)
1.修改病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或:通过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
解析:原句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即可。
2.仿写夸张句:示例:教室里静得能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解析:通过极端场景突出“静”的特点,符合夸张修辞要求。
3.仿写排比句:示例:春天的风是温柔的,春天的雨是细密的,春天的花是娇艳的。
解析:围绕同一主题,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句构成排比。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7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千里莺啼绿映红。
八、语言实践。(3分)
示例: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太好。长期奔波于辅导班或沉迷电子产品,会让我们失去亲近自然、锻炼能力的机会。走进大自然能放松心情、增长见识,户外活动还能锻炼体质、培养合作精神,这些都是辅导班和电子产品无法替代的。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娱乐和户外活动。
解析:观点明确,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理由,语言通顺即可。
九、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6分)
1.放肆——(放纵) 祭奠——(祭祀)
2.拟人、夸张;突出了洪水的凶猛和形势的危急。
解析:“舔着人们的腰”赋予洪水人的动作,是拟人;“蹿上来”“舔腰”夸大了洪水上涨的速度和高度,是夸张。
设置悬念,结尾揭晓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了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深化了主题。
(二)课外阅读(10分)
1.答案:C 解析:文章开篇点出“老规矩值得传承和发扬”,后文围绕这一核心展开论述。
2.答案:D 解析:“追求时尚,标新立异”是现代生活态度,不属于传统“老规矩”。
3.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吃饭、交谈、对待长辈等方面的“老规矩”,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老规矩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4.答案:C 解析:作者认为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彻底抛弃”不符合节奏的“老规矩”。
5.示例:我最认同“诚实守信”。因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能让我们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让人际交往更加和谐。比如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解析:结合生活实际,理由充分、语言通顺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1.(1)遗(赠送) (2)知(了解)
2.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3.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4.杨震是一个廉洁奉公、正直无私、好学博学的人。他拒绝王密的贿赂,体现了廉洁正直;“少好学,明经博览”体现了他的博学;不为子孙置办产业,希望后代以“清白吏子孙”为荣,进一步凸显其公廉之心。
十、作文(40分)
评分标准:
1.题目补充完整(2分):补充内容贴合“体验”主题,合理恰当。
2.内容具体(20分):能详细描写体验的过程,有具体的场景、动作、心理描写,细节生动。
3.感情真实(10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真挚,能引发共鸣。
4.语句通顺(5分):句子通顺流畅,无明显语病,用词准确。
5.字数达标(3分):不少于500字,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示例范文: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