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祖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语句、语段,品味作品充满童心童趣的语言。
4.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自由,寻找美,寻找爱,从而提高审美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
1.积累文中精彩的语句、语段,品味作品充满童心童趣的语言。
2.在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感悟生活中的美丽。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在你的童年时代,哪个人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教师简评:真的要感谢这些善良可爱的人们,我们的童年因为他们更加美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去结识一个这样的人物,那就是萧红笔下的“祖父”。我们将一同品味这来自美丽的呼兰河畔,依然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一起聆听依稀响在耳畔的银铃般的笑声。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打开尘封的相册,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萧红,学生看大屏幕介绍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黑龙江呼兰人。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活动3【讲授】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呢?(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2.体会人物形象,感悟祖父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祖父的怀念。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感悟生活的美丽。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了几个讨论问题:(大屏幕)1.祖父是个怎样的老人?2.小女孩为什么让祖父如此快乐?3,后花园是个怎样的世界?4.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美的文字并赏析。下面就来分享大家的 预习成果。小组间合作讨论,组长分配展示的任务。
活动5【活动】展示预习成果
活动6【讲授】感悟主旨
作者萧红以儿童的心理,从儿童的视角,用新鲜自然,率真稚拙的语言让我们感受着园子的世界,感受着祖父的爱。但是,19岁以后,她不能拥有这一切了,这是为什么呢?看大屏幕写作背景 太遗憾了,一代文学洛神像流星一样陨落了。虽然她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波折,但她笔下的后园是那么美丽,那么自由,为什呢?找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生答)萧红以一个孩子的一双眼睛寻找美好的事物,以一颗孩子的心追求美好的生活,充满阳光自由的温暖生活。
在这个充满阳光的后园里,我找到了我的快乐,而时时像阳光一样温暖我心灵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祖父。(主旨)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回忆童年的点滴就像我们生命中的另一种旅行,快乐、自由、温馨,仿佛世间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可以形容他,但我们不能仅限于在文学中回眸,在回忆中感动,希望你们将来无论是怎样的身份,怎样的年岁,都能以一颗童心关注世界,而且永远不放弃对快乐和自由的追求。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借鉴本文的语言特色,描绘一处你熟悉的景色。
课件11张PPT。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在萧红不到 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2、体会人物形象,感悟祖父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祖父的怀念之情。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感悟生活中的美丽。学习目标1、祖父是个怎样的老人?
2、为什么小女孩让祖父如此快乐?
3、后园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4、找出你认为最美的文字并进行品析。小组讨论祖父是个怎样的人?小组一 为什么小女孩让祖父如此快乐?小组二后园是个_____的世界?小组三小组四 找出你认为最美的文字并进行品析。 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了香港。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写作背景作业: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处你所熟悉的景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