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观刈麦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8 17:2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观刈麦 白居易题目解说
?
?
?
?
?
《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元年
(
公元
806

)
白居易任周至县
(
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
县尉时写的。县
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
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 复习:上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齐读全诗:要求:
1、大声朗读;
2、读准字音;
3、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结合注释,说出大意: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秉:用手握着。 敝:破。 顾:视,看。 输税:缴纳租税。 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自读全诗,思考问题:1、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叙述的?
2、作者看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他有什么感受?请简要概括。“观”1、农民割麦子;2、贫妇拾麦穗;3、念此私自愧。齐读第一画面 ,思考:1、这一节围绕哪个词语来描写的?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民割麦的情景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民真的不知道热吗?这表现了农民怎样的心情?“倍忙”。“妇姑荷箪食‥ ‥ ‥丁壮在南冈。”对偶,“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辛苦不是。农民不顾天气炎热,忙于割麦,珍惜夏日时长的矛盾心情。齐读第二画面 ,思考:
1、用一个字来概括妇人的遭遇。
2、导致妇人“贫”的原因是怎么?这表现了什么?“家田输税尽。”表现了封建社会赋税的繁重。“悲”。齐读第三画面 ,思考:1、用一个字概括作者“观刈麦”的感受?他是怎样来突出这种感受的?
2、真正应该“愧”的是哪些人?“愧”,对比:“曾不事农桑”,却“岁晏有余粮”。统治阶级。探究:1、诗中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贫妇人之间在遭遇上有何相同之处?
2、作者对割麦者和拾穗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今日的拾穗者,就是昨日的割麦者;
今日的割麦者,将是明日的拾穗者。同情。概括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割麦的繁忙景象和贫妇拾麦穗充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中唐时期繁重的赋税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愧疚和对老百姓的同情。愧疚忙悲同情 1. 《观刈麦》的作者是 ,字 ,号 ________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两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_______  蒸、灼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当堂训练:(用原文回答)
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 。
, 。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7.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
, 。
8.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 。
, 。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9、结合本文内容,看下面的图片,对比古代农民和新时期农民的生活,说说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古代农民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新农村感言忆往昔,诗人观刈自责,当朝赋税苛重民生苦;
看今朝,人民赞政欢歌,国家惠农补贴百姓乐。课后写作:
把诗歌改写成散文,进一步理解百姓的“苦”和诗人的“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