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虞美人 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8 17:37:34

内容文字预览

虞美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交往、体验;从而掌握并能简单运用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诗词;
3.通过理解本词的内容,了解词人情感、献身精神,激发学生为文学、科学努力奋斗;从而树立起对艺术的真善美的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2新设计
通过“初读-美读-研读-唱读”的诵读方式学习本首词。
3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是初一的学生,但学生的基础较弱,比较现代文而言,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积累的知识还是比较的匮乏,有时感知不道作者在讲什么。所以要有适当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中国的诗歌都比较讲究音韵的和谐,老师正好可利用这点,让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去提升对诗歌的理解。
4
重点难点
学会用朗读和朗诵诗词来把握诗词情感。
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5教学过程
(一)
课前自主探究
1.
请同学们查阅有关作者的简介以及写作背景,准备讲述作者故事。
2.收集历代诗歌作品中写愁的相关诗句。
(说明: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前,给出一些相关的提示,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文本自主进行探究,这也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使学生在这样自主的探究中学到更多是知识。)
教学过程
媒体设计: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插入相关的情景图片、文字资料和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感性认识。
一、导入
由“李煜结局”的相关视频导入。
视频中的人物是谁?李煜。他是一位错位的君王,政治上没有建树,但却被誉为“词中之帝”。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唐后主”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学习他的《虞美人》感受他在生命最后一段的爱恨情愁……
二、解题
问:这首词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
(1)是词牌名
(2)虞姬,项羽的宠姬。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传说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后人便以这一词牌诉衷情。【花语】生离死别、悲歌。
三、诵读。
(一).初读,读准字音
(二).美读,感受词感
(三).研读,探究词心
问1:初读了诗歌,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
这愁是怎样的一种愁呢?
结合李煜生平遭际和时代背景,从而全面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具体说说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师生共同归纳:
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苦
学生再读,再深入体会。
过渡: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问2:这首词中有哪些含情的意象?
生答:春花 秋月 往事 小楼 东风 故国 雕栏 玉砌 朱颜  春水(板书)
【合作探究】
问3: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1)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
学生回答: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折磨。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A、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荣耀、地位、生存的安全感等
想象:富裕生活,万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不堪言。昔日欢乐,今日屈辱,形成对比。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总结:从时间上来看,度过了一年。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与其在说时间,不如说是重复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月明之夜,不忍回忆过去)本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如:(学生举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总结:“月”有思亲、思友、思乡之愁
想象: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风,带我回到自己故国。这便是诗人痛苦的故国之思

过渡:那么“故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呢?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只是容颜都已衰老。
师问: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
学生讨论并归纳: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后一句是“朱颜改”是什么?
生答:变老了。衰老的容颜。
师问:有那么厉害吗?仅仅一年两年的时间,少女都衰老了?
总结:夸张。体现南唐剧烈的变化。
师问:“朱颜”的含义
A、词人的容颜,
地位、身份,人生境遇、感受等
B、世事的改变,故国的改变。
“物是人非”四个字是人世间最残忍的,只轻轻四个字便将人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了,这四个字真切的感慨是李煜内心深处化不开的——
人生之痛。
(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夸张(一江春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汹涌浩荡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且连绵无绝。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
此时,我们已能充分地感受到那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心扉的愁情,此情奔流不息,汪洋恣肆,无尽无休。使抒情达到了极至。正可谓:怎一个愁字了得?此为——
亡国之恨。
(齐读最后两句,教师指导)
你能说出一些写“愁”的诗句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
板书总结: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主题思想:这首词抒写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诉说了自己的悲惨命运和人生的愁恨,抒发了词人失去故国的无限哀愁。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对比、比喻、设问、夸张等修辞。
指明学生读出节奏,真情投入、声情并有感情的来朗读。观音频朗诵。
四、总结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面对国破家亡,面对苍生黎民,面对亲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五、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收集含有“月”的诗句以及写“愁”的诗句。
3、推荐阅读李煜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附板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
往事
故国

小楼东风
虚实结合
雕栏
玉砌

明月
情景交融
朱颜
春水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
【附赏析资料】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赏析】:
这首词即景抒情,通过伤春来抒发亡国亡家之痛。词人将春花凋谢,水长东流这类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生长恨”相比照,实乃历经悲酸所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了。
词的上阕写景以暮春时节,雨打风吹,落红无数,春去匆匆,喻帝王生活之消散,作画之短暂,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之心境。首句“林花谢了春红”,似纯然写景,却是景中含情,“春红”,既代表着美好季节,又代表着美好之色彩。春花不全红,红是艳色,故以红代表所有春花。如此美好的景物,却落得“谢了”之结局,情之哀切,
不言自明。“了”字作为语助词,有完成义,是加重语气之口吻,既表现林花“完了”的现状,又是词人的沉重叹惋。接下去“太匆匆”三字,以浅显的口语,把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的挫折之悲浓缩于其中,著一“太”字,使前句所唤起的叹惋之情更为强烈。末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句,以九字长句,直叙林花匆匆谢去之因,实乃大自然风雨相摧之故。此句是描述暮春实景之景语,也暗喻南唐国亡缘于外力打击,是情语。“朝”、“晚”二字,是朝朝暮暮之意。“寒雨”的“寒”
字,点出了“雨”之冷酷。“风”字虽未及“寒”,但晚来之风,又有寒雨相伴,其寒不言而喻。朝朝暮暮,雨打风吹,“林花”又如何能不过早尽落呢?寥寥数字,不独告知了“春红”落尽之气候原因,透出了风风雨雨数量之多,对花摧残之久、打击之重,且把“无奈”二字写足了。失意人偏遇失意物,叹“林花”,宛然也是自叹了。词的上阕虽然是状客观之景物,却借“太匆匆”、“无奈”诸词,使句意染上了主观情调。
词的下阕转写对“林花”的眷恋之情,暗喻人事,抒发了好景不现、失国难复之恨。首句“胭脂泪”,用拟人手法,女子脸抹胭脂,泪流过脸即成“胭脂泪”。这是承
“林花谢了春红”句,语意双关。就花而言指朝暮风雨俱侵,雨打落红,状如胭脂之泪,是艺术联想。就人而言,则是流年忧患哀伤,泣血成泪。事实上,李煜不正是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宋兵纵马挺戟的胁迫下,仓皇辞庙的吗?花本无泪,此泪,当是李煜“以血书者”之泪,是他“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使然。此句虽从杜甫《曲江对雨》诗中“林花着雨胭脂湿”来,却凄凉缠绵,无迹可求,更耐人涵咏。下面接以“相留醉”句,缱绻多情。“相留”二字,有的版本作
“留人”,究竟花自留,花留人,抑或人留花?花自不甘凋零,落花自欲人恋,人自惜怜残英,体味词意,当皆有之。“醉”字尤传神,写出了人花依依如痴似醉的情状。这两句,也是对风雨无情,美景难再之哀叹,所以下文继之以疑问句式,提出了“几时重”之问。“几时重”,是盼重而又知其不可能,写出了无可奈何的心情。末句是三字短句的紧迫急促之转折,一气呵成逼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九字长叹。在节奏上,音节顿挫,“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
“重”字协韵,声情合一,韵律感强。句式上,与前一个九字长句遥遥相应,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九字句,一波三折,凝重而又一往无还,如开闸之水,汹涌澎湃。章法上,与前一个九字句相类,同是前面诸句的总结。当无情的风雨如巨大的阴影笼罩下来时,“相留醉”所表现的情意、“几时重”所流露的冀望,便只剩下滔滔一片无尽无休的长恨了。此句气象极为阔大,与《虞美人》词结尾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九字十分相似,都以东流之水来表现悲愁之绵绵无尽,都以画面、时空之拓展与延伸,展现愁恨之无涯;都以净化了的感情、浓缩了的语言,负荷起超过字面含义的更丰富的思想,成为千古名句。但此句以“恨”比作“水”,将喻体与本体同纳一句之内,“人生长恨”与“水长东”两“长”相叠,音节上顿挫转折,奔放中更多沉郁。两句各有千秋。
这首词是李煜从自己亡国之痛中提炼出来的人生哲理,是他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有情感。但由于其丰富、充实的内涵,把个人感情与自然现象熔于一起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抽象和高度的概括,却使它远远超过了李煜自身情感的樊篱,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师生配合默契,气氛融洽
从老师这一方来说,整节课思路清晰,整体框架布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赏识教育的思想,对学生好的发言能予以恰当的表扬、激励;对不恰当的发言也不一口否定,而是注重引导启发,使其自然探究出较准确的答案,因而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从学生这一方而言,大部分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讨论热烈。积极回答探究老师设计的问题,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但本节课的瑕疵也不少。其一是学生朗读的机会少,作为诗词教学,读的力度应加强;其二是老师检查反馈的力度仍不够;其三是在咬文嚼字上下的功夫,也就是对古人“炼字”的功夫分析较少;另外本课的小结深度、力度也不够,某些问题的讨论不充分。有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或者在学习上自觉性不够,课堂上的自我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
面对上述问题,大概得需要老师的正确的引导,设置好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