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虞美人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8 17:44:23

文档简介

虞美人 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从有效的引导中,通过自主或合作去寻找自己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东西,从而使学生从一个学习的旁观者,变成一个学习的参与者,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同时发挥我校的教学优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创见,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教材分析
《虞美人》属于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11课的内容,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生命中最后的一篇作品,被称为他的“绝命词”,也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名篇。这首词的文意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文章的注解当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首词是他被囚禁时所作,表达了对故过的深切怀念和作为阶下囚的哀愁。”李煜被誉为一代“词宗”,在写词方面是颇有造诣,作为亡国之君的他,把他的那中亡国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这节课旨在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来分析诗词上的一些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学会鉴赏诗歌的目的。
3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比较现代文而言,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积累的知识还是比较的匮乏,稍难一点的诗词文章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来解读,从而有时感到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这在前面学习的诗词文章中反映了出来,所以要有适当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这也正是诗歌鉴赏所要加强的方面。不过有一可喜的地方是,中国的诗歌都比较讲究音韵的和谐,这也是吸引我们热爱诗歌的一个原因。而老师正好可利用这点,让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去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往往会忽略写作技巧的运用,从而自己的文章很难有什么特色,显得过于平淡,此次诗歌写作技巧的分析,也许会带给他们一次新的触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紧抓文本,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虞美人
公元975年,宋兵攻入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实际上犹如囚徒一般。987年的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在寓所演唱,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这就是《虞美人》。一首普通的词何以引起宋太宗的勃然大怒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赏析《虞美人》,从中寻找答案。
活动2【讲授】虞美人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1、简介词: ①名称:“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②特点:词有词牌,又称为词调。是词的格式名称。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就叫“填词”。 ③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④分类: 小令(≤58字) 按字数分中调(59~90) 长调(≥91字) 词按表现风格 豪放词:豪迈奔放,苏、辛 婉约词:婉约含蓄,李清照、柳永。 2、词牌“虞美人”介绍: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来一无名氏根据这个悲剧故事写一首《虞美人》,这就是词牌名的由来。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活动3【讲授】虞美人
三、简介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后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活动4【讲授】虞美人
四、品读。
1、听朗读录音。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见画面。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这些词特别 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活动5【讲授】虞美人
五、精读。
1、你认为全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词人的情感?(愁) 2、词人为表达情感借用了哪些意象?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明月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等意象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乐景哀情倍增其哀。)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6、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7、“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皇权的象征。“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度语气写,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主人对它们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追思、悔恨、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8、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什么?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朱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雕栏玉砌颜色。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9、名句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化成有形的流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10、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活动6【活动】虞美人
六、拓展延伸。
列举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写愁意的其它名句。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诗人往往能巧妙地化虚为实,把原来只可意会的“愁”写得具体可感,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描摹愁的质感、形态(以水喻愁、以山喻愁、以草喻愁)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清平乐》 (2)描摹愁的长度(夸张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3)描摹愁之广度(博喻手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描写愁之重量。 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 (5)描摹愁之动作。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在诗人的笔下,愁有了质感,有了体积,有了重量,有了一种灵动的美,抽象的愁绪变得形象可感。
活动7【练习】虞美人
七、练习。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①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煎熬②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
2、表示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
3、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哀愁。
活动8【活动】虞美人
八、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活动9【作业】虞美人
九、作业
1、请用100字左右的文字生动的描绘一下“怒”
2、积累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写愁意的其它名句。
3、背诵。
活动10【活动】虞美人
十、教学反思:
《虞美人》是李煜的名篇,篇幅虽小,却内涵丰富。这是李煜亡国后的作品,词风哀婉、缠绵,抒情大胆直露。作为一个君主,李煜是不称职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他无疑是成功的。李煜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词作家,还是一名修养极高的艺术家。李煜的词虽然不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但是因为他敢于真诚、大胆地抒发内心的愁苦和哀痛,在艺术上往往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他的词仍然不失为精品。学习《虞美人》重在体会词中流露的凄婉、哀怨、忧伤的情绪,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巧妙地将抽象的愁苦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的抒情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重在诵读,用各种诵读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理解词的艺术魅力。我结合这首词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这课的教学。本节课的优点是: 一、故事导入,进入情境,并巧设悬念,让学生很想了解这首词。公元975年,宋兵攻入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实际上犹如囚徒一般。987年的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在寓所演唱,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这就是《虞美人》。一首普通的词何以引起宋太宗的勃然大怒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赏析《虞美人》,从中寻找答案。 二、注重诵读,以读代讲,学生可以对词的音韵、内容有较深理解。我先让学生读,然后进行指导。让学生找出韵脚,做好标记;还让他们注意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读出凄婉哀怨的基调。然后我示范朗读,学生觉得这样读很好。接下来,我请个别同学读,大家评比,再齐读,他们越读越有味,渐渐入了境。这时候是进入词境进行赏析的最好时机。 三、赏析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这首词感情的落脚点,即“愁”,然后让学生思考;李煜有何愁,他是如何表达这些愁的。这样就巧妙地进入对艺术手法的赏析。最后鉴赏词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比喻夸张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愁情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 这堂课的效果还不错,学生有学习兴趣,感受到诗词的艺术魅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帮助。我的教学目标完成得也不错。 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鉴赏时为了抓紧时间,学生思考不够充分,我讲得多。 其次,提了第一个问题“李煜的愁有哪些”之后,直接让学生思考,没有结合文本,通过分析词句来总结出愁的内容,这样不实在,脱离文本,学生就不能很好地体会李煜的亡国之痛、往事之哀和思家之苦等种种愁思。
再次、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会更好些。
最后,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没做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活动11【活动】虞美人
板书设计
虞美人——李煜
抚今: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朱颜改
愁一江春水
(设问)(比喻、夸张)
追昔:往事多少故国月明雕栏玉砌
课件25张PPT。——《虞美人》 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传李煜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伎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了。“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一代词家——李煜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宋灭南唐以后,他被封为违命侯,囚禁汴京,以泪洗面,凄凉寂寞,度日如年,两年后被宋太宗毒死。
幽禁之前的词多写宫廷的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幽禁之后的词反映亡国之痛,感情真挚,极富艺术感染力。在词坛上有较高地位,被誉为一代词家。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植物名——虞美人别名: 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比利时国花。全株可入药。
全株亦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
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人名——虞姬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秦末人,项羽的宠姬,姓虞。貌美,善剑舞。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词牌名——虞美人思考题: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愁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名句欣赏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愁如何说?借景抒情——创造生动画境
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 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代表宇宙的永恒。诗人只看见人生的无常。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复存在。
春花秋月是极美好的事物,且多为爱情的象征。情人咫尺天涯,不得相见。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
——怀念亲友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只是朱颜改”的“改”。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改变的只是朱颜吗?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主要艺术手法——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今昔对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有感情的背诵《虞美人》 说说你知道的咏愁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 铸《横塘路》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拓展引申: 浪 淘 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对比赏析
《虞美人》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和绵绵不绝的愁情;
《浪涛沙》表达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
同是亡国之痛,这首比《虞美人》显得更哀伤、凄苦。
忧患意识不可少
个人愁绪当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