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 (6)_西师大版(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 (6)_西师大版(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18 15: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长度测量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长度测量中,应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
会用“厘米”作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孩子们,红星小学新换了一批课桌,为了了解课桌的长度,同学们正在积极测量课桌的长度。认真观察,他们分别用什么工具在测量?测量的结果是什么呢?
2、学生汇报。
3、质疑: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相同大小的,可他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他们所用的工具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量出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6、小结:对!因为他们测量课桌的工具不同,测量的单位也就不同,当然测量出的数据就不同了。但这样测量很麻烦,非常的不方便。
7、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测量出的数据一样吗?(用同样的测量工具,用统一的单位)
8、小结:对,我们可以用统一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量出的结果会更准确。
9、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尺
(1)提问:在生活中,因为物体不同,我们选择测量工具也就不同。看看这些测量长度的工具,你都认识哪些?(课件展示不同的测量工具)
抽生说说有哪些测量工具。
小结: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直尺就是米尺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直尺,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看谁能和直尺成为最好的朋友。
(2)课件示直尺:这是一把放大后的直尺。仔细观察你的直尺,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独立观察,再同桌说一说,最后抽生汇报交流:(课件同步展示)
预设1:直尺上有很多竖线。
追问:这些竖线有什么特点呢?(有的竖线长,有的竖线比较短,相邻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小结:我们把这些长长短短的竖线叫做刻度线(课件闪烁刻度线)
预设2:直尺上还有很多数字。
追问:这些数字是写在什么地方的呢?(这些数字都是写在长刻度线的下边)
小结:我们把写在长刻度线下边的数字叫做刻度。
提问:你的直尺上有哪些刻度呢?(学生读一读自己直尺上的数字。)
抽生汇报自己直尺上的刻度是从几到几。(板书:0-15
0-18
0-30…)
请有相同刻度的同学起立,举起你的直尺让大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对了,刻度多的直尺要长些,刻度就少的,直尺短些。虽然刻度的多少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从哪个刻度开始的?(0刻度)
学生找一找自己直尺上的0刻度。
提问:你知道0刻度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吗?(表示开始、起点。)
0刻度所对的刻度线我们把它叫做0刻度线。
预设3:0的旁边还有两个字母“cm”。
(板书:
cm)
介绍:0旁边的这两个字母“cm”它表示长度单位:厘米,厘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板书:cm----长度单位:厘米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1厘米。
2.认识1厘米
(1)提问: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在尺子上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5到6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根据学生汇报课件闪烁这些1厘米。
像这样,刻度0-1之间我们把它叫做一大格,2-3之间也是一大格,5-6之间也是大格,仔细观察,这一大格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都相等)
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在直尺上,你还能找出几到几是1厘米呢?
孩子们找到的1厘米太多了,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在直尺上从哪里到哪里就是1厘米?
小结: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学生齐读)
(3)比一比: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手型不变,举起手,同桌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再放在直尺上验证一下,再举起来。(重复操作几次)
(4)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5)你能在你的身上找到1厘米吗?
提问:你哪一根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呢 (课堂活动第2题)
将手指放到直尺上比一比,观察哪一根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抽几生汇报,再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
(5)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呢?(小扣子的宽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宽大约是1厘米,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6)
3.认识几厘米
(1)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直尺上找一找。(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比一比,同桌相互说一说)
抽生汇报: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为什么?(强调:2厘米里面有2个1厘米)课件展示
(2)在直尺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是怎么想的?(5个1厘米就是5厘米。)
(3)从哪儿到哪儿是8厘米长?
(4)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在直尺上,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5)在直尺上,从3到8又是几厘米?为什么?(数:把3厘米看作0厘米,从0开始接着数;用减法:8-3=5;也可以用加法等)
从4厘米到7厘米是几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在直尺上,要想知道从刻度几到几的长度有多长,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小结:数,把起点看作0,然后接着数;减法,用后一个刻度去减前一个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4.测量长度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现在老师手中有一支铅笔,
(1)举起一支铅笔,问:猜猜这支铅笔长几厘米?(抽生猜)
(2)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我们可以怎么办?(用尺子去量)
(3)怎么量?(自学书52页例2)
(4)汇报测量方法。你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5)判断。他们测量对了吗?为什么?
(4)你们会量的吗?谁愿意上来量一量老师手中的这支铅笔的长度。(一生测量,边量边说测量方法)
(5)孩子们,你们想试试吗?请拿出信封里的三根直条,量一量,分别有多长?
生汇报测量结果。
讨论:怎样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将物体的一端对齐0刻度;2、物体紧贴直尺;3、看物体的另一端对齐的数是几就是几厘米。(板书:用直尺测量长度:对齐
紧贴
读数)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
测量橡皮的长度。
(1)先估一估,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
(2)在测量时,有没有遇到新问题?
(2)抽生展示。像这样,物体的右端不是刚好对着一个数时,就看它最接近哪个数就是大约几厘米。
(3)同桌交流测量方法。
(4)指生汇报。全班交流。
(3)观察:书中这块橡皮有多长?你是怎样看的?(学生独立观察,再抽生汇报,集体订正。)
2.
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
(1)生独立测量。
(2)在测量时,你们有没有遇到新问题?(用直尺一次测量不完)
(3)用直尺一次测量不完,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课件展示测量方法。)
(5)生继续测量,汇报结果。

四、拓展练习
出示没有0刻度的直尺,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量出铅笔的长度。
老师的直尺不小心断了,能量吗?想一想怎么量?
示图,你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你是怎么想的?
除了从2开始量,还可以从几开始量。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有什么收获呢?测量物体时要注意什么呢?
六、课外练习:
1.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物体的长度。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