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2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外国小说,学生由于环境、年龄和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限制,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人际关系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所以对文字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或者只是简单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观点,以前对这篇小说主题的认识,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基于金钱之上的利害关系。以新课改的理念来看,这必然不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创造性阅读,所以我在设计时重在让学生多一些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力求使他们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依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依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依据。我们教师也应适当的提示学生注意中西方的差异,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文化中私有制的一些情况。理解了这些, 学生一定会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积极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下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我的叔叔于勒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活动2【讲授】我的叔叔于勒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研读细节——“称呼”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学生找,教师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学生讨论:
请同学大致分分类,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按时间顺序。
3、明确:
占钱——赶
赔钱——盼
有钱——赞
没钱——躲
4、教师小结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一副对联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出示对联)
5、学生试拟横批,明确文章主题。
参考: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四、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前面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注意下面的细节描写:
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2、学生明确:“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等人的语言各有特色,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明确: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
3、表情诵读这些语句。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延伸——金钱观
1、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几个人物?
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你如何看待金钱?
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探究文章的主题。
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
课件28张PPT。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歌曲欣赏《流浪歌》学习目标
一、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的主题。
二、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三、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会学学会更重要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掌握下列字的音和形
撬qiào开 诧chà异
牡mǔ蛎lì 褴lán褛lǚ
阔绰chuò 煞shà白
嘟囔dū·nang 张皇
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杰
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米龙老爹》等。 (莫泊桑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莫泊桑跳读课文 摄取信息 一、画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词语。
二、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
三、称呼中体现出哥嫂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
小子,贼,讨饭的,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大家克拉丽丝克拉丽丝菲利浦若瑟夫探究称呼语穷富穷态度:于勒--菲利普夫妇--穷撵富盼 赞穷怕(遇) 躲暗线侧面描写明线正面描写课堂演练:1.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是:
2.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
3.写出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课堂演练:1.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是:
2.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
菲利普夫妇随于勒生活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菲利普夫妇复述故事于勒:仅几笔直接描写,大部分侧面描写, 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他的过去未来,出现进在海轮上卖牡蛎的一瞬。菲利普夫妇:性格刻画笔墨较多,集中笔墨写相遇后的态度的骤变来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力的性格特征,并通过这来揭示主题。而”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文。盼于勒:衣冠整齐、海边等候、
与日俱增赞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遇于勒:脸色苍白、哆嗦、
吞吞吐吐 、贼 、 流氓躲于勒:换船逐于勒:糟蹋钱、坏蛋、流氓、
无赖、分文不值插叙: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遇 世 态 炎 凉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语言、神情、动作等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在小说中,研究人的语言、神情、动作等往往能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能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
——解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形象 莫泊桑于勒早:
中:
后:行为不端、糟蹋钱正直、有良心自食其力、不拖累人品一品,想一想,说一说:1、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买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2(当她听到卖牡蛎的像于勒时)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的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3 (当他证实那人真是于勒后)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别墅、游艇、旅游……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海边散步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语言赞于勒语言动作遇于勒语言神态动作躲于勒叙述—自私虚荣——唯利是图——冷酷无情——金钱至上—“我”: “我”是小说事情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线的作用。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若瑟夫,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小结:
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思考:
1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有几处对比描写?开头结尾的景物描写为烘托人物心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开头:喜悦的心情;结尾:象征人物灰暗的心情.①情节:一二部分与第三部分.
插叙部分,反反复复中,人性可见一斑
②称呼:有无钱
③“我”与父母:反衬
艺术特色巧设悬念双线交织实:菲利普夫妇虚:于勒选材以小见大鲜明的对比发挥想象,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任选其一。A、当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了于勒后,他们就一直在防止女婿起疑心,假如女婿知道了这一事实,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
B、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妇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发现创新 假设于勒真的变成百万富翁,菲利蒲一家在海上巧遇于勒,他们会怎样?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一段2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