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培优】专项03 判断题-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真题培优】专项03 判断题-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7 15: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
专项03 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4-25·五上·广西防城港·期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
2.(25-26·五上·全国·课后作业)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
3.(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面积一定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4.(24-25·五上·海南海口·期中)小数的小数部分可能大于1。( )
5.(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气温﹣5℃比﹣6℃高。( )
6.(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
7.(24-25·五上·海南海口·期中)﹣5℃比0℃温度高。( )
8.(24-25·五上·江苏宿迁·期中)8.00和8,大小相同,意义不同。( )
9.(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
10.(25-26·五上·全国·单元测试)如果1平方米可以站8个小朋友,那么2公顷可以站16000个小朋友。( )
11.(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盐城的土地总面积约为16931公顷。( )
12.(24-25·五上·山西太原·期中)在﹢4,﹣6,0,9,﹣0.35,20.58,﹣中,一共有4个正数。( )
13.(24-25·五上·山西太原·期中)把0.080化简成0.08,两个数的大小还是一样的,因为80个0.001等于8个0.01。( )
14.(24-25·五上·山西太原·期中)7.41>□.4,□中可以填0,1,2,3,4,5,6这7个数。( )
15.(24-25·五上·山西太原·期中)4.99和5.04保留一位小数都是5.0。( )
16.(24-25·五上·山西临汾·期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 )
17.(24-25·五上·山西太原·期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等底等高的时候,三角形的面积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18.(24-25·五上·江苏南京·期中)大于0.8而小于0.9的两位小数有9个。( )
19.(24-25·五上·江苏·课后作业)0.46和0.48之间只有1个小数。( )
20.(24-25·五上·江苏南京·期中)8.088保留两位小数是8.08。( )
21.(24-25·五上·海南海口·期中)1.3和1.30大小相等,表示的意义也相等。( )
22.(24-25·五上·江苏·期中)近似数3.50比3.5更精确。( )
23.(24-25·五上·江苏苏州·期中)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24.(24-25·五上·山西临汾·期中)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
25.(24-25·五上·山西临汾·期中)大于0.2小于0.8的小数有5个。( )
26.(24-25·五上·海南海口·期中)一个三位小数近似值是4.9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4.954。( )
27.(24-25·五上·江苏·期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28.(24-25·五上·江苏·期中)某地某一天12时的气温是﹣4℃,19时的气温比12时下降了2℃,19时的气温是﹣2℃。( )
29.(24-25·五上·海南海口·期中)所有的正数大于0,所有的负数小于0。( )
30.(24-25·五上·江苏苏州·期中)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学习过的知识。( )
31.(24-25·五上·江苏·期中)5个10、7个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57.2。( )
32.(24-25·五上·江苏·期中)保留整数也就是要精确到个位。( )
33.(24-25·五上·江苏·期中)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
34.(24-25·五上·海南海口·期中)梯形的上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4倍。( )
35.(24-25·五上·江苏·期中)小明向北走50米记作﹢50米,﹣40米表示他向南走40米。( )
36.(24-25·五上·江苏·期中)中国人最先认识和使用负数。( )
37.(2016·全国·小升初真题)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值不变。( )
38.(23-24·五上·江苏常州·期中)5.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5.90。( )
39.(23-24·五上·江苏常州·期中)计算0.8+0.2-0.8+0.2的结果是0。( )
40.(23-24·五上·江苏连云港·期中)把9先缩小到它的,再扩大到新数的100倍,结果是原来的10倍。( )
41.(22-23·五上·福建莆田·期末)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42.(23-24·五上·河南周口·期中)3.03乘一个末尾无零的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
43.(23-24·五上·全国·课后作业)6.08×6的积一定是一位小数。( )
44.(23-24·五上·河南南阳·期末)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9.04,最小是8.95,它们之间相差0.9。( )
45.(23-24·五上·广东江门·期中)计算小数乘法时,积的小数点一定要和因数的小数点对齐。( )
46.(22-23·五上·江苏盐城·期中)大于4.1而小于4.2的小数有无数个。( )
47.(22-23·五上·江苏盐城·期中)9.5与9.50的大小和意义都一样。( )
48.(23-24·五上·陕西咸阳·阶段练习)一根6米长的钢材重15千克,这根钢材平均每米重2.5千克。( )
49.(22-23·五上·河南南阳·期中)是一个带分数,a一定大于b。( )
50.(22-23·五上·江西赣州·期中)如果用n表示一个自然数,那么是奇数。( )
51.(22-23·五上·江苏连云港·期末)公共汽车记录乘客变化情况下车3人记作﹣3,上车5人应该记作﹢5。( )
52.(23-24·五上·江苏盐城·期末)用1、3、9、0这四个数和小数点组成的小数中,最小的是1.039。( )
53.(23-24·五上·河南平顶山·期中)自然数分为正数和负数。( )
54.(23-24·五上·河南平顶山·期中)29.□6<29.5,□里有5种不同的填法。( )
55.(23-24·五上·山西太原·期中)君君在计算-(4.5+3.7)时,错算成了-4.5+3.7这样计算出结果比原来正确结果是大。( )
56.(23-24·五上·湖南邵阳·期中)0.06和0.06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等。( )
57.(23-24·五上·湖南邵阳·期中)100.064中的“4”表示4个千分之一。( )
58.(23-24·五上·河南平顶山·期中)a的3倍减去1.8的差,可用式子表示为(3a-1.8)。( )
59.(23-24·五上·安徽合肥·期中)0.323232是循环小数。( )
60.(22-23·五上·山西临汾·期中)0.85与0.85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
61.(23-24·五上·河南平顶山·期中)鲁山某天最高气温18摄氏度,最低气温﹣2摄氏度,温差最大是20摄氏度。( )
62.(23-24·五上·广西防城港·期中)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一定相等。( )
63.(23-24·五上·河南平顶山·期中)12.08-2.5+7.5=12.08-(2.5+7.5)=2.08。( )
64.(23-24·五上·广西防城港·期中)0.95再加上5个百分之一就是1。( )
65.(23-24·五上·湖南邵阳·期中)一个非0自然数的最高位不可以为零,小数的最高位可以为零。( )
66.(23-24·五上·山西太原·期中)11月1日太原这天的气温是5℃~25℃,那么这一天的温差是20℃。( )
67.(23-24·五上·湖南邵阳·期中)小海向东走8米记作﹢8米,那么向南走8米记作﹣8米。( )
68.(23-24·五上·江苏盐城·期中)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
69.(23-24·五上·江苏盐城·期中)甲、乙两个冷库,甲冷库温度﹣18度,乙冷库温度﹣20度,乙冷库温度高。( )
70.(23-24·五上·江苏盐城·期中)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位。( )
71.(22-23·五上·河南洛阳·期中)红红买一本字典用去10.5元,买一本科技书用去14.8元,付出30元,找回4.7元。( )
72.(23-24·五上·江苏·期中)在9.2,﹣8,0,7,﹣33中,正数有3个。( )
73.(23-24·五上·江苏·期中)0.02和0.020的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
74.(23-24·五上·江苏·期中)大于3.1而小于3.3的小数只有一个。( )
75.(23-24·五上·江苏·期中)温度计从﹣1摄氏度下降1摄氏度后是0摄氏度。( )
76.(23-24·五上·江苏·期中)小数中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之一。( )
77.(23-24·五上·江苏·期中)0.08500化简后是0.085。( )
78.(22-23·五上·广西防城港·期中)一个数乘10与这个数除以0.1的结果相等。( )
79.(22-23·五上·广西防城港·期末)一块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是400米,高是100米,面积是4公顷。( )
80.(22-23·五上·江苏南通·期中)凌晨的最低气温是﹣3摄氏度,中午气温上升2摄氏度,是﹣5摄氏度。( )
81.(22-23·五上·江苏扬州·期中)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约等于3.7,这个小数最大是3.744。( )
82.(23-24·五上·江苏·期中)如果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6.8,那么这个小数最大是6.79。( )
83.(23-24·五上·江苏·期中)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梯形一定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84.(23-24·五上·江苏·期中)﹣3℃表示的温度比0℃低。( )
85.(22-23·五上·海南海口·期中)如果9.4÷a<9.4(a不为0),那么a一定小于1。( )
86.(22-23·五上·广西防城港·期中)甲数是10.56,比乙数少0.56,乙数是10。( )
87.(22-23·五上·广西防城港·期中)把6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1的数是0.06。( )
88.(22-23·五上·江苏淮安·期中)8.00和8大小相同,意义也相同。( )
89.(22-23·五上·山西大同·期末)如果1平方米能种30株花生,那么1平方千米能种3千万株花生。( )
90.(22-23·五上·河南平顶山·期中)小张,小李,小王三人称体重,小张和小李合称共重90.8千克,小王和小李合称共重88.5千克。小张比小王重2.3千克。( )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若两者等底等高,则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但题干未说明两者是否等底等高,因此该结论不一定成立。
【解析】举例:平行四边形底3cm、高4cm,面积为3×4=12(cm2);
三角形底5cm、高6cm,面积为5×6÷2=15(cm2)。
12不是15的2倍。
故答案为:×
2.×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底和高决定,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但周长由底和邻边的长度共同决定,当底和高固定时,邻边的长度可能因倾斜角度不同而变化,因此周长不一定相等。
【解析】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设为a),高相等(设为h)。面积均为,故面积相等。但周长计算为,其中b为邻边长度。b的大小可能因倾斜角度不同而变化,导致周长不同。因此周长不一定相等,结论错误。
故答案为:×
3.×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则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共同决定的,题目中说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但未说明高的变化情况,因此面积的变化情况无法确定,举例说明即可。
【解析】由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知,当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高不变时,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10倍;当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高缩小到原来的时,三角形的面积不变,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面积不一定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
【分析】根据小数的定义,小数部分是指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每一位的计数单位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无论小数点后有多少位,每一位上的数字最大为9,因此小数部分的最大值为0.999…,始终小于1。
【解析】小数的小数部分由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组成,每一位的数值范围是0到9。例如,0.9的小数部分是0.9,0.99的小数部分是0.99,依此类推。无论小数点后有几位,小数部分的总和始终小于1(如0.999…无限趋近于1但始终小于1)。因此,小数的小数部分不可能大于1,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
【分析】正负数主要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以0℃为分界点,气温高于0℃用“﹢”表示,正号可以省略,气温低于0℃用“﹣”表示,负数比较大小时,去掉负号后的数值越大负数越小,去掉负号后的数值越小负数越大,据此解答。
【解析】分析可知,因为5<6,所以﹣5℃>﹣6℃,即气温﹣5℃比﹣6℃高,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若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底等高,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但题目未说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是否等底等高,因此无法确定两者的面积关系。
【解析】通过分析可得: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但题目未明确两者底和高相等,因此该结论不一定成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
【分析】在温度比较中,0℃是基准点,正数温度高于0℃,负数温度低于0℃;﹣5℃是负数温度,因此比0℃低。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5℃比0℃低。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8.√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8.00和8的大小相同。但8.00的计数单位是0.01,8的计数单位是1,两者的意义不同。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8.00和8,大小相同,意义不同。
故答案为:√
9.√
【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时一样,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开始算起。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不能将小数末尾对齐。则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0.×
【分析】由题意知,根据1公顷=10000平方米,先将2公顷转换为平方米,再计算总人数。
【解析】2×10000=20000(平方米)
每平方米可站8个小朋友,总人数为:
20000×8=160000(个)
故答案为:×
11.×
【分析】1平方千米=100公顷,根据生活经验,平方千米适合计量特别大的土地面积,例如:国土面积、城市面积;公顷适合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例如:广场面积、校园面积、湖泊面积。盐城是一座城市,面积特别大,所以适合用平方千米计量,据此解答。
【解析】 据分析可知,盐城是一座城市,盐城的土地总面积应该约为16931平方千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2.×
【分析】比0大的数叫正数,正数前面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比0小的数叫负数,负数前面有一个符号“﹣”; 注意,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解析】在﹢4,﹣6,0,9,﹣0.35,20.58,﹣中,正数有:﹢4,9,20.58,一共有3个。
故答案为:×
13.√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0.080=0.08,10个0.001是0.01,80个0.001就是8个0.01。
【解析】根据分析可得:
把0.080化简成0.08,两个数的大小还是一样的,因为80个0.001等于8个0.0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4.√
【分析】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1)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往右进行比较,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解析】7.41>□.4,根据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可知,□≤7,因此□中可以填0,1,2,3,4,5,6这7个数,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的数字,如果百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给十分位加1再去掉十分位后面的数字,如果百分位的数字小于5,则直接去掉十分位后的数字即可,据此解答。
【解析】4.99≈5.0
5.04≈5.0
4.99和5.04保留一位小数都是5.0。
故答案为:√
16.×
【分析】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不一定这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据此举例解答。
【解析】三角形的底是4,高是6;
面积:4×6÷2
=12÷2
=6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高是4;
面积:3×4=12
4≠3;6≠4;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个三角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等底等高。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据此可知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乘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乘积相等时,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可以据此举例判断。
【解析】假设三角形的底是6,高是4,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高是3;
三角形的面积:
4×6÷2
=24÷2
=1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8×3=24
24÷12=2
所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等底等高的时候,三角形的面积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故答案为:√
18.√
【分析】大于0.8而小于0.9的小数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大于0.8而小于0.9的两位小数有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共9个;大于0.8而小于0.9的小数有无数个,据此解答。
【解析】大于0.8而小于0.9的两位小数有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共9个。题目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在0.46和0.48之间的两位小数有0.47,在0.46和0.48之间的三位小数有0.461、0.462、0.463…,在0.46和0.48之间的四位小数有0.4611、0.4621、0.4631…,所以在0.46和0.48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在0.46和0.48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
20.×
【分析】8.088保留两位小数,要对小数点后第三位上的数字8四舍五入,据此解答。
【解析】小数点后第三位上的数字8,四舍五入应向前一位进一。故8.088保留两位小数是8.09。题目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
21.×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据此判断。
【解析】1.3=1.30
1.3表示13个0.1,1.30表示130个0.01。
因此1.3和1.30大小相等,表示的意义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求近似数时,小数的数位不同,精确度就不同,保留的小数数位越多,精确度就越高,据此结合小数的意义判断。
【解析】近似数3.50精确到百分位,表示350个0.01;近似数3.5精确到十分位,表示35个0.1,所以取近似值时,3.50比3.5更精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两个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说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只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小数比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比较大小方法进行比较,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数就大;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数就大;百分位相同比较千分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据此做出判断即可。
【解析】由小数比大小的方法可知: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故答案为:√
25.×
【分析】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将0.2和0.8的末尾添上1个0、2个0、3个0…,中间又会出现新的小数,据此分析。
【解析】0.2=0.20=0.200=0.2000…、0.8=0.80=0.800=0.8000…
大于0.2小于0.8的小数除了0.3、0.4、0.5、0.6、0.7,还有0.31、0.301、0.3001等无数个小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6.√
【分析】四舍法求得的近似数小于原数,,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的近似值是4.95,要使这个三位小数最大,4.95应该是四舍法求得的近似数,原数千分位上的数最大是4,所以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应是4.954,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得:
一个三位小数近似值是4.9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4.954。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7.×
【分析】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1)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解析】根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可知,小数的大小与小数部分的位数无关,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8.×
【分析】以0℃为标准,低于0℃记为负,﹣4℃比0℃低了4℃,19时的气温比12时下降了2℃,在4℃的基础上又下降了2℃,据此确定低于0℃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即可。
【解析】4℃+2℃=6℃
某地某一天12时的气温是﹣4℃,19时的气温比12时下降了2℃,19时的气温是﹣6℃,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9.√
【分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可知,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据此判断。
【解析】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7<0<﹢9。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0.√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把它们分别转化为长方形进行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它们分别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因此,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将新知识转化成学习过的知识,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学习过的知识。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1.×
【分析】首先明确这个数字在小数的什么数位上和有几个计数单位,在对应数位写出即可,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的,就用0来占位。
【解析】由分析可得:5个10、7个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50.702,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2.√
【分析】根据小数近似数的求法,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解析】保留整数也就是要精确到个位。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3.×
【分析】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如图:
四条边的长度没变,则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宽>底×高
即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4.×
【分析】假设梯形的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则上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上底和高分别是2×2=4(厘米)、4×2=8(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分别求出原来的梯形面积和上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梯形的面积,再用上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梯形的面积除以原来梯形的面积即可解答。
【解析】假设梯形的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则上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上底和高分别是2×2=4(厘米)、4×2=8(厘米)。
(2+3)×4÷2
=5×4÷2
=20÷2
=10(平方厘米)
(4+3)×8÷2
=7×8÷2
=56÷2
=28(平方厘米)
28÷10=2.8
所以梯形的上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没有扩大到原来的4倍。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5.√
【分析】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相反的就为负。据此判断。
【解析】小明向北走50米记作﹢50米,﹣40米表示他向南走40米。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6.√
【分析】有关正负数的意义和正负数加减运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九章算术》中,其中的“方程”一章明确引进了负数,并给出了正数、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称为“正负术”。《九章算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完成;国外最早提到负数的是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
【解析】由分析中内容可知:中国人最先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7.×
【分析】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应该注意“末尾”二字。由此可以判定此题。
【解析】例如:5.20=5.2;5.02≠5.2
小数的末尾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原题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
38.×
【分析】保留两位小数看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的数,如果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则进一,小于5,则舍去,据此即可判断。
【解析】由分析可知:
5.998≈6.00
所以5.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6.0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9.×
【分析】根据带符号搬家,原式化为:0.8-0.8+0.2+0.2,在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解析】0.8+0.2-0.8+0.2
=0.8-0.8+0.2+0.2
=0.2+0.2
=0.4
所以计算0.8+0.2-0.8+0.2的结果是0.4,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0.√
【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扩大到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把9先缩小到它的,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0.9,再扩大到新数的100倍就是将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90,90是9的10倍。
【解析】把9先缩小到它的,再扩大到新数的100倍,结果是原来的10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1.×
【分析】根据和可进行推理。
【解析】若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原题并不知道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则不能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
故答案为:×
42.√
【分析】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需要在前面补0占位。
【解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知,在不考虑两位小数末尾有零的情况,如1.10、2.00等,那么3.03乘一个末尾无零的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3.×
【分析】小数乘整数,先将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据此解答。
【解析】6.08×6=36.48,积36.48共有2位小数。
因此题目说,6.08×6的积一定是一位小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44.×
【分析】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需要看百分位上数的大小,百分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需要向前一位进一,小于5直接舍去,用“四舍五入”法求它的近似数。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0,可以是8.95 “五入”得到的,也可以是9.04“四舍”得到的,所以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9.04,最小是8.95,用9.04减去8.95就是两者相差多少,据此解答。
【解析】9.04-8.95=0.09
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9.04,最小是8.95,它们之间相差0.9。这句话错误,应该相差0.09。
故答案为:×
45.×
【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法则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不是将积的小数点和因数的小数点对齐。例如:,先按照整数的乘法计算,,因数有两位小数,有一位小数,两个因数有位小数,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即可得。
【解析】因为小数乘法的法则是先按照整数的乘法计算,再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所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不是将积的小数点和因数的小数点对齐,
所以“计算小数乘法时,积的小数点一定要和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6.√
【分析】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确定大于4.1而小于4.2的小数的个数。
【解析】4.1=4.10=4.100=4.1000…
4.2=4.20=4.200=4.2000…
大于4.1而小于4.2的小数有4.11、4.12、4.111、4.112、4.1111、4.1112等无数个小数,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7.×
【分析】根据题意,应从数值大小和计数单位两方面来考虑。从数值大小看,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9.50去掉末尾的0后为9.5;从计数单位看,9.5的计数单位是0.1,表示95个0.1;9.50的计数单位是0.01,表示950个0.01,据此解答。
【解析】9.5与9.50的大小相等。因为9.50=9.5
但它们的意义不同。9.5表示95个0.1,9.50表示950个0.01
故答案为:×
48.√
【分析】用总千克数除以总长度,求出钢材平均每米重,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15÷6=2.5(千克)
一根6米长的钢材重15千克,这根钢材平均每米重2.5千克。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9.√
【分析】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因为带分数的分数部分是真分数,所以分母大于分子。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是一个带分数,a一定大于b。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0.√
【分析】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连续的奇数与偶数相差1。如果表示一个自然数,则表示偶数,表示奇数,据此判断。
【解析】由分析可知,如果用表示一个自然数,那么是奇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1.√
【分析】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下车人数记为负,则上车人数记为正,据此分析。
【解析】公共汽车记录乘客变化情况下车3人记作﹣3,上车5人应该记作﹢5,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2.×
【分析】要使组成的小数最小,整数部分应为0,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分别是1、3、9,所以最小的是0.139,原题说法错误。
【解析】由分析可知:
用1、3、9、0这四个数和小数点组成的小数中,最小的是1.039。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3.×
【分析】自然数就是像0、1、2、3 这样的数;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自然数应包括0和正整数,则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4.√
【分析】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它们的小数部分,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直到比出为止。据此可解答。
【解析】因为29.□6<29.5,所以□里可以填0、1、2、3、4共5种填法。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5.√
【分析】
假设中的数为10,然后把10代入到算式-(4.5+3.7)和-4.5+3.7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对比即可。
【解析】
假设中的数为10
-(4.5+3.7)
=10-(4.5+3.7)
=10-8.2
=1.8
-4.5+3.7
=10-4.5+3.7
=5.5+3.7
=9.2
1.8<9.2
则这样计算出结果比原来正确结果是大。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6.×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0.06和0.060大小相等;0.06的计数单位是0.01;0.060的计数单位是0.001,计数单位不同,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0.06和0.06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相等。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7.√
【分析】小数数位上的意义是:个位上的数是几就是几个1,十分位上的数是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数是几就是几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数是几就是几个千分之一。据此可得出答案。
【解析】100.064中的“4”在千分位上,则表示4个千分之一。
故答案为:√
58.√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求差用减法,据此用字母表示出a的3倍减去1.8的差。
【解析】a×3-1.8=(3a-1.8)
a的3倍减去1.8的差,可用式子表示为(3a-1.8),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9.×
【分析】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就是有限小数;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重复出现的一个或一节数字的无限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0.323232是有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0.√
【分析】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0.85=0.850,所以0.85与0.850大小相等;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0.85的计数单位是0.01,0.850的计数单位是0.001,所以0.85与0.850计数单位不同,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由分析可知,0.85与0.85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1.√
【分析】最高气温18摄氏度高于0摄氏度18度,最低气温﹣2摄氏度,低于0摄氏度2度,则它们相差18+2=20摄氏度,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8+2=20(摄氏度)
鲁山某天最高气温18摄氏度,最低气温﹣2摄氏度,温差最大是20摄氏度。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2.×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决定的,当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不相等时,底和高的乘积可能相等;可以举例说明。
【解析】如: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cm、高是2cm;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cm、高是3cm;
6×2÷2=6(cm2)
4×3÷2=6(cm2)
两个面积都是6cm2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不相等。
所以,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不一定相等。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3.×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结果,不能运用减法性质进行解答。
【解析】12.08-2.5+7.5
=9.58+7.5
=17.08
12.08-2.7+7.5=9.58+7.5=17.08。
原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64.√
【分析】根据题意,0.95再加上5个百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即0.05,也就是0.95+0.05,根据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算出得数,即可判断。
【解析】0.95+0.05=1
0.95再加上5个百分之一就是1。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5.√
【分析】小数有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零,据此分析。
【解析】一个非0自然数的最高位不可以为零,小数的最高位可以为零,如0.3的最高位就是零,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6.√
【分析】因为气温都是0℃以上,所以用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即可求出这一天的温度差,据此解答。
【解析】25℃-5℃=20℃
11月1日太原这天的气温是5℃~25℃,那么这一天的温差是20℃。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7.×
【分析】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向东走记为正,那么向西走记为负,据此分析。
【解析】小海向东走8米记作﹢8米,那么向西走记为负,南和东不表示相反意义,向南走8米不能用负数表示,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8.√
【分析】三角形面积=底×高÷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2)倍,据此分析。
【解析】2×2=4
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69.×
【分析】两负数比大小,不管负号,数值越大的负数越小,据此分析。
【解析】18<20,所以﹣18>﹣20,甲、乙两个冷库,甲冷库温度﹣18度,乙冷库温度﹣20度,甲冷库温度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0.×
【分析】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对应的数位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解析】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1.√
【分析】先用10.5加上14.8,求出红红一共花了多少钱,再用30减去花的钱数,即可求出应找回的钱数,据此判断。
【解析】30-(10.5+14.8)
=30-25.3
=4.7(元)
则应找回4.7元。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根据数量关系正确列式是解题的关键。
72.×
【分析】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前面有负号,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在9.2,﹣8,0,7,﹣33中,正数有9.2和7,共2个。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正负数的认识,明确正负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73.√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一个小数的计数单位由它的最低位决定。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0.02和0.020的大小相等;0.02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20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即0.02和0.020的计数单位不同。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74.×
【分析】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知,3.1和3.3之间的一位小数有3.2;两位小数有3.21、3.22、3.23 ,三位小数有3.211、3.212 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大于3.1而小于3.3的小数有无数个。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应用。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是几位小数时,在两个小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75.×
【分析】温度计中零下温度,数值越高温度越低;负数中数字越大,负数越小,据此可得出答案。
【解析】温度计从﹣1摄氏度下降1摄氏度,即﹣1 1=﹣2。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负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数的定义,进而得出答案。
76.×
【分析】如图:
,根据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
【解析】小数中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77.√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解析】0.08500化简后是0.085,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
78.√
【分析】采用赋值法,假设这个数是0、2、1.5,分别计算出这个数乘10与这个数除以0.1的结果即可。
【解析】假设这个数是0。
0×10=0、0÷0.1=0
假设这个数是2。
2×10=20、2÷0.1=20
假设这个数是1.5。
1.5×10=15、1.5÷0.1=15
一个数乘10与这个数除以0.1的结果相等,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79.×
【分析】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上下底之和×高÷2,代入求出面积;然后根据1公顷=10000平方米,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求解即可。
【解析】400×100÷2
=40000÷2
=20000(平方米)
20000平方米=2公顷
即面积是2公顷,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梯形的面积,以及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和转化,要重点掌握。
80.×
【分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气温低于0°C记为负, 则高于0°C记为正,气温上升2摄氏度,则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即﹣1摄氏度。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凌晨的最低气温是﹣3摄氏度,中午气温上升2摄氏度,是﹣1摄氏度。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正负数的意义及应用,明确正负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1.×
【分析】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小于5直接舍去,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据此确定最大的原三位小数。
【解析】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约等于3.7,这个小数最大是3.749,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掌握用四舍五入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82.×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6.8,若近似值6.8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则这个两位小数是6.84、6.83、6.82、6.81;若近似值6.8是用“五入”法得到的,则这个两位小数是6.75、6.76、6.77、6.78、6.79。即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6.84,最小是6.75。
【解析】如果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6.8,那么这个小数最大是6.84。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用“四舍”法求近似数时,准确数大于近似数,准确数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最大是4;用“五入”法求近似数时,准确数小于近似数,准确数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最小是5。
83.×
【分析】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举例说明即可。
【解析】
如图,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熟悉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84.√
【分析】通常情况下,表示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3℃表示零下3℃,即﹣3℃比0℃低3℃。
【解析】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所以﹣3℃表示的温度比0℃低。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记录温度时,0℃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85.×
【分析】一个不为零的数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据此解答。
【解析】如果9.4÷a<9.4(a不为0),那么a一定大于1。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一个不为零的数除以一个大于1或小于1的数,商和被除数之间的关系。
86.×
【分析】根据小数加法的意义,用甲数加上其比乙数少的数值,可得乙数是多少,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
10.56+0.56=11.12
据此可得乙数是11.12,而不是10。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加法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甲数+0.56=乙数。
87.×
【分析】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6=6.00,因此把6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1的数是6.0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8.×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知8.00和8的大小相同,但8.00的计数单位是0.01,8的计算单位是1;进而得出结论。
【解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8.00和8的大小相同,但8.00的计数单位是0.01,8的计算单位是1,即计数单位不同;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及意义,应明确小数的性质。
89.√
【分析】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用1000000乘30,求出1平方千米能种多少株花生,再把得数改写成用千万作单位,据此解答。
【解析】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000000×30=30000000(株)
30000000=3千万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0.√
【分析】用小张和小李体重和-小王和小李体重和,其中小李体重抵消,只剩下小张体重-小王体重,即小张比小王重的质量,据此分析。
【解析】90.8-88.5=2.3(千克)
小张比小王重2.3千克,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理解两个体重和中都有小李体重,两个体重和相减即可消去小李体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