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7 15:53: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生活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按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2.指导学生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二、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读写融通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导入:
(出示单元任务及本单元习作要素)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这些事情或温暖,或有趣,或烦心,或尴尬,或感人至深……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令人回味。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习作课,我手写我心,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出万花筒般的生活。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任务四:抓生活点滴,记录难忘精彩瞬间
(出示课题及习作要求与本课活动)在今天的课堂上希望同学们能借鉴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写清楚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我们将通过下面几个活动完成本课任务。
任务四:抓生活点滴,记录难忘精彩瞬间
活动一:回忆生活片段,拓宽选材思路。
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想一想: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结合下面的图示进行交流分享。
——示例:我想写跑步比赛。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激烈的跑步比赛,
参赛同学你追我赶,一旁的啦啦队员们高喊“加油!”当冠军冲线时,全场沸腾,太令人难忘了!
活动二:回顾本单元所学方法。
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麻雀》和《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结合“交流平台”关于如何写清楚一件事的讲解,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你都了解到哪些表达方法?
——按一定的顺序写。
——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抓住当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借助名家片段再次感受上面的写法。
运用连续动词写过程。
我们第二次又摆开阵势。当我们慢慢地缩小着包围圈的时候,那公鸡还想像第一次那样腾空而起。但是我们一窝蜂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大公鸡咯咯地叫着,它再也忍受不住疼痛,竟然拼出了那么大的力气,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又一次腾空飞起来。 ——《颤抖的羽毛》/ 金波
——我的发现: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摆开、缩小、扑、擒住、拔”等动词,把捉鸡的过程写得很清楚。
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内容写清楚。
我听见小鸟尖细的叫声。在哪儿叫?我拿起鞋,刚要穿,忽然发现鞋子里藏着一只羽毛未丰的雏鸟。这时,头顶的树梢上,也有一只鸟在叫。
我明白了,这只雏鸟是从树上的鸟窝里掉下来的。由于害怕,它钻进我的鞋子里。我把带来的饼干分给雏鸟吃。它摇摇头,不肯吃,只是仰起头来,望着树上的鸟妈妈在叫。 ——(《树上的鞋》/ 金波)
——作者把雏鸟的声音和动作写得很具体,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清楚地展现了发现并救助雏鸟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三:品读例文,学习写作技巧。
阅读教材中的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看看刚才说的写作方法在这两篇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
《我家的杏熟了》重点关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总评: 这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与杏儿相关的两件事(数杏、分杏),歌颂了奶奶的善良,反映了纯朴的乡情。文章所写的两件事,表面上看似乎不相关,其实正是对奶奶从爱“我”到爱邻家小孩,再到爱乡亲们的心灵的层层剖解。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奶奶“分杏”这件事的。课文是通过奶奶的动作(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神态(嘴角露出了微笑)、语言(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把“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小木船》重点关注事件中人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起因——小木船被摔,我们的友谊破裂。
经过——陈明送“我”木船,我们和好。
结果——陈明搬到外地,“我”珍藏了小木船。
总评: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摔坏木船,关系破裂——送木船,关系和好——珍藏木船。事情描述完整,人物刻画生动。
“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和同学交流。
——写清楚了。课文这样写详略得当,详写“我”和陈明的关系破裂和关系和好,略写矛盾持续这段时间的情况,交代清楚了事情的过程。
结合几篇文章,进行写法点拨——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
(1)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要思考客观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掌握发展过程,写的时候要把实际发展过程写完整。
(2)其次是抓重点过程写,重点过程要详写,一般过程要略写。
(3)观察要仔细,要全面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
(4)情节要曲折。
活动四:构思提纲并进行创作。
请你先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构思,然后再完成习作吧。
第二课时
活动五:佳作欣赏,修改习作内容。
结合所学到的习作方法,出示例文,全班共评习作。
说一说例文中的其它亮点或不足之处、
结合例文学习,反思文章需要改进的地方,修改自己的习作。没写完的学生继续完成习作。
改好习作后,小组内互相分享交流。
活动六:互相评改习作,制作“生活万花筒精彩瞬间”图文册。
参照右边的习作评价卡,同桌互评并继续修改完善,为制作图文册做准备。
出示制作“图文册”步骤,课后汇编本单元图文册。
(1)准备材料: 几张A4白纸、彩纸、剪刀、胶水、订书机、彩笔。
(2)封面设计富有创意 (3)内页排版合理布局
(4)设计目录简洁明了 (5)最后一步装订成册
四、板书设计(共36张PPT)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校即将开展一次“最
子任务一:集中精神地读,争取做到不回读,搭軹苪嚐更璀仮濟軾鼎詔示提速基石,欣赏沿路美好
强大脑一一快速阅读达人赛”,来评选阅读达人,欢迎你来参赛。
单元任务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稍微转动就会组合出不同的画面,充满着无限精彩。让我们做一个小小摄影师,捕捉点滴生活,定格难忘时刻,感受生活美好,制作“生活万花筒精彩瞬间”图文册。
品真情流露,
按发展顺序练笔
学习任务一
悟生活事件,
依顺序清楚记录
学习任务二
读生活趣事,
按顺序讲述内容
学习任务三
抓生活点滴,
记录难忘精彩瞬间
学习任务四
任务清单
读生活趣事,
按顺序讲述内容
学习任务三
品真情流露,
按发展顺序练笔
学习任务一
任务清单
悟生活事件,
依顺序清楚记录
学习任务二
抓生活点滴,
记录难忘精彩瞬间
学习任务四
生活万花筒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读写融通课
课时建议:2课时
习作内容:
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习作要求:
1.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把事情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任务四:
抓生活点滴,记录难忘精彩瞬间
◎活动一:回忆生活片段,拓宽选材思路。
◎活动二: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方法。
◎活动三:品读例文,学习写作技巧。
◎活动四:构思提纲并进行创作。
◎活动五:佳作欣赏,修改习作内容。
◎活动六:互相评改习作,制作“生活万花筒精彩瞬间”图文册。
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想一想: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活动一:回忆生活片段,拓宽选材思路。
4.有趣的经历
1.学习本领类
2.比赛竞技类
3.温暖的瞬间
生活
万花筒
学骑自行车、学包水饺……
拔河比赛、跑步比赛……
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安慰伤心的同学……
5.其他
捉蚊记、偷偷给爸爸化妆……
闯祸、买礼物……
看一看下面的选材图示,你一定会“脑洞大开”。

我想写跑步比赛。
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激烈的跑步比赛,
参赛同学你追我赶,一旁的啦啦队员们高喊“加
油!”当冠军冲线时,全场沸腾,太令人难忘了!

我想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分享
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麻雀》和《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结合“交流平台”关于如何写清楚一件事的讲解,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你都了解到哪些表达方法?
活动二: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方法。
——按一定的顺序写。
——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抓住当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借助下面两个片段,再次感受一下作者是如何把事件的重点内容写清楚的。
① 运用连续动词写过程。
我们第二次又摆开阵势。当我们慢慢地缩小着包围圈的时候,那公鸡还想像第一次那样腾空而起。但是我们一窝蜂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大公鸡咯咯地叫着,它再也忍受不住疼痛,竟然拼出了那么大的力气,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又一次腾空飞起来。(《颤抖的羽毛》/ 金波)

我的发现: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摆开、缩小、_____、_____、_____”等动词,把捉鸡的_____写得很清楚。

擒住

过程
② 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内容写清楚。
我听见小鸟尖细的叫声。在哪儿叫?我拿起鞋,刚要穿,忽然发现鞋子里藏着一只羽毛未丰的雏鸟。这时,头顶的树梢上,也有一只鸟在叫。
我明白了,这只雏鸟是从树上的鸟窝里掉下来的。由于害怕,它钻进我的鞋子里。我把带来的饼干分给雏鸟吃。它摇摇头,不肯吃,只是仰起头来,望着树上的鸟妈妈在叫。(《树上的鞋》/ 金波)

作者把雏鸟的_____和_____写得很具体,并加入了自己的_____,清楚地展现了__________,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
动作
理解
发现并救助雏鸟的故事
活动三:品读例文,学习写作技巧。
阅读教材中的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看看刚才说的写作方法在这两篇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
佳作在线:
我家的杏熟了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啊!”
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奶奶说栽杏树的时候还没有我呢。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
写法品析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要不,你数数看。”
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啊,数啊,数到后来就糊涂了。奶奶忍不住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多。
这一年,杏又熟了。有一天,奶奶正在做饭,忽然听见有孩子在哭。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 和他一起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我没好气地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
开头通过“说杏”“数杏”,介绍了杏好、杏多。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
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
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一衣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
事情的经过:奶奶扶起小淘淘, 给他揉揉腿,还进屋拿竹竿打杏给他们吃。
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听了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每年都照着奶奶的嘱咐,把熟透了的金黄金黄的杏分给小伙伴们吃, 也送给邻居的叔叔婶子们尝鲜。 (本文作者周蓉,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事情的结果:奶奶用“ 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教育了“我”。
结尾交代了奶奶分杏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这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与杏儿相关的两件事(数杏、分杏),歌颂了奶奶的善良,反映了纯朴的乡情。文章所写的两件事,表面上看似乎不相关,其实正是对奶奶从爱“我”到爱邻家小孩,再到爱乡亲们的心灵的层层剖解。
总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课文先写杏成熟了,几个小伙伴偷摘树上的杏被发现了;然后写奶奶不仅不批评偷杏的孩子,反而拿出一根长竹竿,挑树上熟透的杏往下打,奶奶虽然脚底不稳,却仍然打下来一围兜杏;最后奶奶分给几个孩子一人五六个杏,剩下的才给了“我”,还对“我”说“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情节完整又逻辑分明。
佳作在线:
小木船
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陈明和我是同班同学。我们两家离得很近。每天我们一起上学、回家,一起温习功课。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直到四年级。
开篇说明小木船和陈明有关系。
简单交代了人物:“我”和好朋友陈明。
写法品析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俩温习完功课,把自己在舰模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我见他那只做得很精致,就拿在手上,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总舍不得放下。不料我一失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我上前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 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
这一部分属于“我”和陈明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分辩”“生气地”说明当时“我”很委屈,而陈明很生气。
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了两下,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在前面,陈明走在后面。我偷偷地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右手插在裤兜里,裤兜胀得鼓鼓的,不知手里攥着什么。忽然,他几步追上了我,从裤兜
这一部分属于陈明的动作描写,“拿”“摔”“踩”“抓”“走”一系列动作,说明陈明当时真的很生气。
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我”摔坏了陈明的小木船,陈明踩坏了“我”的小木船,导致“我们”关系破裂。
里掏出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来。我惊讶地望着他。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到我手里。想想那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陈明跟着爸爸妈妈搬到外地去了。那天以后, 我们俩再也没有见过面。 我把他送给我的小木船珍藏在抽屉里。一看见这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好像看见陈明站在我的面前。
交代了故事的经过:陈明送给“我”小木船,“我”很惊讶,“我们”关系和好。这部分写了“我”和陈明的动作(看、望、握;攥、追、掏、塞)、神态(偷偷、惊讶;满脸通红、激动),写出了当时陈明道歉时很不好意思,而“我”却非常吃惊。
交代了故事的结果:“我”一直珍藏着小
木船。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摔坏木船,关系破裂——送木船,关系和好——珍藏木船。事情描述完整,人物刻画生动。
总评:
“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和同学交流。
写清楚了。课文重点写了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详写“我”和陈明的关系破裂和关系和好,略写矛盾持续这段时间的情况,交代清楚了事情的过程。
写法点拨
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
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要思考客观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掌握发展过程,写的时候要把实际发展过程写完整。
1
2
其次是抓重点过程写,重点过程要详写,一般过程要略写。
3
观察要仔细,要全面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
4
情节要曲折。
活动四:构思提纲并进行创作。
请你先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构思,然后再完成习作吧。
第二课时
活动五:佳作欣赏,修改习作内容。
由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写一件事除了按照顺序写之外,还应该抓住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才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
请你读一读下面这位同学的作文,结合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评一评他的习作吧!
学骑自行车
学会骑自行车是我很早的愿望。暑假到了,妈妈终于给我买回来一辆自行车。小小的车轮,灵巧的身躯,显得十分精致。它还是折叠式的,龙头、坐垫可随意升降,方便极了,再加上蓝色的外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骑自行车,您能教我吗?”“当然可以!”妈妈说。
第二天吃完早饭,我们就去楼下学骑自行车了。我先坐到自行车的座位上,左脚支着地,右脚慢慢抬起踩在脚蹬上,然后用左脚踩地慢慢向前走。看似简单,但当我把两只脚都放在脚蹬上骑起来时,自行车却像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一会儿左摇,一会儿右摆,摇摇晃晃,我怎么也控制不住它,一下子就从车上重重地摔下来了,还吃了一口土。
开门见山,交代事情的起因。
用“坐、 支、 抬、踩、走”等动词,把学骑自行车的动作写得很具体。
作者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把学骑自行车这件事写清楚了。
我又推着自行车到小公园练习,里面有个小斜坡,我骑自行车顺着坡路滑下去,再骑上坡,就这样反复练习之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上下坡。
经过几天的练习,自行车终于被我驯服了,我能像妈妈一样骑得很好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学骑自行车,我明白了凡事贵在坚持。
结尾写出了自己的体会,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你觉得这篇文章中还有哪些亮点或是不足之处呢?和大家畅谈一下你的看法吧!
请你参考同学们对这篇习作的评价与修改意见,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改好后,小组内互相分享交流。
活动六:互相评改习作,制作“生活万花筒精彩瞬间”图文册。
参照右边的习作评价卡,同桌互评并继续修改完善,为制作图文册做准备。
制作图文册
“图文册”少不了图片的装点,课后请你为事情“最精彩的瞬间”配图,按照下面的步骤,一起制作一本图文册吧!
(1)准备材料: 几张A4白纸、彩纸、剪刀、胶水、订书机、彩笔。
(2)封面设计富有创意 (3)内页排版合理布局
(4)设计目录简洁明了 (5)最后一步装订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