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圯上敬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史记》的文学常识及司马迁、张良的有关知识。
2.积累文中出现的“衣”“履”“目”“怪”“因”“异”等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3.把握文章的基本思想内容。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较差,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查找资料,诵读、表演、评价理解两个人物形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忍”的意义与原则。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一、导语。
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能让一代帝王给予如此高评价的这位子房究竟是谁呢?(张良,字子房。)
张良曾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成为后世人们眼中的“谋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张良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上稳坐“王者师”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圯上敬履》。或许,从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二、简介司马迁与《史记》。
活动2【讲授】介绍司马迁与史记
活动3【练习】初读文本,扫清障碍
三、初读文本,扫清障碍。
(一)初读课文,并结合预习情况,将遇到的读不准的字音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明确字音字形:圯、履、老父、衣褐、孺、殴、强忍、有顷……
(二)再读课文,文中的一些文言词语和句子能够全部理解不?请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大家共同来解决。
明确词句含义,扫清阅读障碍:衣褐、履我、目之、怪之、遂去、异之、孺子可教也……
(三)继续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说说这个故事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明确:张良敬履,三次赴约,老父赠书。
(四)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分小组探讨张良和老父的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明晰人物形象。
2.反复阅读全文,圈划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词句,从文章的描述中分析人物形象。
3.小组推举代表交流,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明确要点:
张良:尊老敬贤:为老人下桥取履,并“长跪履之。”
隐忍守信、坚持不懈:面对老人的让他取履的无理要求,他“强忍”;三次按时赴约,他守信;面对老人的“怒”,他隐忍坚持。
勤奋求学:得到兵书后,“常习诵读之”。
这些品质,为张良后来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石老人:为人聪慧,谋略过人,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老人的聪慧和谋略表现在他让张良取履的“无理要求”和对张良的反复考验与磨练上,说明了他不但善于发现人才,而且善于通过考验、磨练等方式培养人才。
活动4【讲授】适当迁移,正确引导。
问题:张良的“忍”有什么意义?凡事都要“忍”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明确要点1:张良的“忍”能带来机遇,带来知识和能力,得到兵法,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他的影响下刘邦能够忍耐韩信,得到咸阳而退居灞上,忍耐一时,建立西汉王朝,张良也成为开国功臣。
点评:忍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气概,一种生活态度。忍,是能量的积蓄,是在苦难中站起来的准备,能够赢得好名声,感化一批人,忍使很多人成就大业。你能举例谈谈吗?(司马迁、韩信、勾践、重耳等)真正的忍者,是善于隐藏自己锋芒的人,忍住一时之不公,受暂时的委曲,在忍中磨炼意志,增长智慧,方能战胜自我,赢得机遇,成就事业,精彩人生。
明确要点2:并不是凡事都要“忍”,不能无原则的“忍”。对于明显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对于恶意的言行,就不能无原则的“忍”,从而助长歪风邪气。当然,对于不能“忍”的人和事,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并不能蛮干。“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侯论》开篇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借鉴。
活动5【讲授】小结
小结: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告诉我们:大抵圣贤都是经历一番磨难,忍一时之辱,而成就大业的。今天我们学的《圯上敬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活动6【作业】作业
1.积累文中学过的文言词语:履、顾、期、衣、目、怪、异……
2.课后阅读《史记·留侯世家》或苏轼的《留侯论》,全面了解张良这个人物。
课件17张PPT。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唐 李白)
圯上敬履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称赞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张良是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的“汉初三杰”之一。三杰之中,唯有张良,能够明哲保身。
《史记》中,司马迁以圯上逢黄石公的故事刻画了他的隐忍有容;以不随项伯反使沛公解脱了鸿门之危刻画了他的忠贞不贰;以建议刘邦利用黥布(qíng)、彭越、韩信三雄而刻画了他的知人;以谏止刘邦复立六国刻画了他的明察事势;以劝吕后迎四皓扭转太子的危机刻画了他的机谋的委婉;最后,以功成后急流勇退刻画了他的知止远害。通过这样特征性的事件,不仅叙述出了张良的行实,亦且明白如画地描绘出了他的性格和情操。
读准字音
邳( ) 圯( ) 老父( )
衣( )褐 堕( ) 履( )
孺( ) 强( )忍 诺( )
pīyífǔyì duòlǚ rúqiǎngnuò朗读课文。2、解释蓝色的词语,课前未预习到的借助工具书补充到笔记上。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
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
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
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
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
目之。父去里所,
(鞋子)(看)(想要)( 勉强)(给……穿鞋子,名词作动词)(直身而跪)(离开)(很,非常)(望着,名词作动词)(曾经)(穿)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
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
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
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
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天刚亮)(返回)(约会)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彀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不久)(也)(像这样)(兴起,指有作为)(是)(即以之为异,感到这件事奇怪。)理顺文本,概括文章内容。说说这个故事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张良敬履
三次赴约
老父赠书理顺文本,概括文章内容。分角色读,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分组,各自扮演文中两个人物分角色朗读。)理顺文本,概括文章内容。张良和老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默读课文,圈划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以张良是( )的人,因为( )
老父是( ) 的人,因为 ( )张良形象隐忍有容,敬老,胸怀宽广,诚实
守信,能虚心求教、知错就改,有
强烈的求知欲、坚持不懈的恒心。老人形象: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教导
有方之人。合作探究张良的“忍”有什么意义?
凡事都要忍吗?
成大业者先成人忍一时怒气,跪圯桥上敬翁履;得半部天书,坐帷幄中挥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