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品析课文,把握文中所写三峡景物的特征,领略三
峡景色之美。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重点难点
1.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图片
由描写三峡的诗导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出示三峡略图)我们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道了三峡的地理位置,下面请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郦道元)
活动2【讲授】作者及出处
活动3【活动】读课文
这篇文章虽属于节选,但结构严谨,布局自然,作者以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请同学们一边看可看屏幕,一边听录音,一起感受一下三峡的美景,注意文中字的读音和断句。
1、听读课文:(课文听完了,如果那位同学对字的读音和断句还有疑问,请举手,大家一起来解决。)
2、自由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3、找生读:(下面请哪位同学,大声的,有感情的,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
4、齐读:(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相信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看大屏幕)
给加点字注音
解释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提问)
活动4【讲授】分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找人读,齐读,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板书山】
(提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有何特点?
(开头几句,作者大笔勾勒出了磅礴的700里三峡全景,那耸峙两岸的群峰,拔地而起的叠峰,连绵疾走,瞬息之间占据了天空,遮蔽了云日,他们的涌现,简直使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天地是三峡的,连日月也只能在亭午或夜分,才能进入其中。不过高山总需有流水陪衬,才显得灵气十足,那看下一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水景的)
2、第二自然段:(找人读,齐读,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板书夏水】
(提问):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有何特点?
本段作者写的是三峡的夏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水势最盛的夏日,水流滚滚滔滔,奔腾咆哮,这正与两岸沉默的高山相呼应,为三峡带来了蓬勃的活力,而水势浩大,漫过高陵,又使三峡于雄峻之中,增添了几分惊险状奇的神色,作者在这里没有直接下江水的惊涛拍岸,行于江上的风波险恶,而是在波峰浪尖上虚拟了一叶扁舟,让它击波逐浪,其结果呢,“朝发白帝,暮到江陵”1200公里的行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只八个字,便在路途长,时间短,速度快的比较中,显示了三峡流速的无可凌逾的湍急。作者运笔奇思,妙不可言啊。三峡之美,虽以山高水急为主要特征,但也不仅仅如此,在它700里的山山水水中,还有无尽的俊姿秀影,看下一自然段,春冬之时的三峡。)
3、第三自然段:(找人读,齐读,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板书春冬】
(提问):作者在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有何特点?
(春冬之时的三峡,幽深秀丽,你看那碧绿的潭水,浮现着峰峦花树的影子,而那些绝壁上的柏树,倾斜着躯干,情态万千,那些挂在山崖上的瀑布,正带着欢笑声,从高处飞冲下来,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构成了一副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象。那秋天的三峡又是什么样的呢,请看下一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找人读,齐读,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板书秋】
(提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有何特点?
(至于那些)
活动5【练习】理解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处引用这句渔歌有什么作用?
2、本文通过描写三峡的山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活动6【作业】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件24张PPT。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李白《宿巫山下》巫山夹青山,巴水流若兹。
李白《上三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依次为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其中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最险峻的峡谷;巫峡以曲折,
幽深秀丽闻名,西陵峡则以滩多水急著称。三峡郦道元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品析课文
把握文中所写三峡景物的特征,领略三
峡景色之美。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
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
学素养。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著有《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作者简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 峡听一听: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⑴阙处( ) ⑵叠嶂( )
⑶曦月( ) ⑷襄陵( )
⑸沿溯( ) ⑹素湍( )
⑺绝? ( ) ⑻飞漱( )
⑼长啸( ) ⑽属引( )
⑾哀转( ) ⑿郦道元( )
quēdiéxīxiāngsùtuāny?nshùxiàozh?Zu?nlì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⑴略无: ⑵亭午:
⑶曦: ⑷漱:
⑸襄陵: ⑹素湍:
⑺属引:
⑻清荣峻茂:
⑼沿溯: 完全没有正午阳光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漫上山陵白色的急流连续不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冲刷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本段主要描写了三峡的那些景色?有何特点?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本段主要描写了三峡的那些景色?有何特点?夏水水流湍急 交通阻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本段描写了三峡春冬时节的景色,有何特点?水退潭清 风景秀丽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段描写了三峡秋天时的景色,秋日中的三峡有何特点? 水枯气寒 猿鸣凄凉秋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结构梳理:水 山: 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夏:春冬:秋:水流湍急 交通阻断水退潭清 风景秀丽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雄峻之美奔放之美清幽之美凄婉之美三
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处引用这句渔歌有什么作用?想一想:议一议:本文通过描写三峡的山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业: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