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课二 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
21世纪是世界各种文化碰撞、冲突和交汇的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是21世纪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这世界潮流由无数支流汇成,交叉冲击,此消彼长,经历了反复的冲击和碰撞才走到今天这番复杂模样。
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东西方文化并非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各种文化也只有与其他文化碰撞冲突,积极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营养,才不会落伍于时代潮流,才能更好地保持民族的独特性。中国当代改革正是在这世界潮流涌动之中,展示了中华文明寻求新路,不断与外来文化碰撞积累的往复历程。
活动内容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了解,特别是两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文明碰撞、激烈冲突。建议教师在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收集资料、撰写论文、论文讲演、资料整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尽可能地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和整理埃及和俄国改革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论述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坚定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4.通过对历史小论文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在交流中展示成果、获取知识和提高认识的能力。
5.通过对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探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准备
1.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能力、兴趣、性格等不同,把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每小组6~9人,在本小组中,选出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召集人;选知识面较广、思辩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设计收集资料;选认真负责、细心谨慎的学生负责资料的整理和保管;其他学生则收集资料。
2.指导各小组在课外时间收集所需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协调者,对学生进行一些策略上和宏观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帮助他们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从而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处理,并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查找资料的来源有:图书馆(有大量的历史文献,一些影视片断、VCD、DVD历史资料片、录音等音像资料)、互联网、博物馆、历史遗址、遗迹等。指导学生学会图书检索方法和互联网上的搜索功能。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
学生可从19世纪埃及和俄国的改革或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评论。如在改革过程中怎样面对传统势力和传统习惯,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好是有创意的见解。
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些问题:改革的过程中是全盘接收外来文化还是有选择地融合外来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应如何继承与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哪些势力得益,哪些阶层失利;埃及与俄国改革的异同点。这些问题是本次活动课的难点,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讨论的过程可以如下安排:
①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后经济文化现象的不同之处,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②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的经济文化现象的不同之处,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③埃及和俄国的改革中东西文化的碰撞,如何评价这种碰撞?
④在三国的改革中,三国是怎样对待旧传统旧势力的?
2.论文方案
①各小组成员根据本小组收集的资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确定一个论文题目或论点。题目最好有创意,或比较新颖有趣,论点最好能联系实际,有现实意义,或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有借鉴意义。各小组的题目应多样化,不单调、不雷同。
②各小组根据本组的题目或论点筛选、整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资料的分类和去粗存精。
③指导学生制定论文评比标准评价表,可从是否论从史出、观点是否有创意、分析是否有深度、论证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考虑。
3.选题参考
“拿破仑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从村社的变化看俄国农奴制改革”
“传统文化的扬与弃
──从埃及与俄国的改革说起”
“肉鸡蛋鱼咏叹调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4.撰写论文
①参考要求有:
●
文体为议论文
●
字数在1000~1500字左右为宜
●
最好使用打印稿
●
有完整注释的,注明所引用资料的作者与出处。
②撰写论文时应注意:
●
论文应内容紧扣论题,中心论点突出、明确。论文就某一个角度深入挖掘,不应泛泛而谈。
●
论文应具有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等。论据为论点服务,论证方法适当。
●
文字通顺,表达意思明确、清晰无异义。语言简练易懂,文笔较为优美。
5.论文交流
论文交流主要是指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论文交流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课堂上的论文讲演。通过部分学生的讲演,部分同学参与提问和讨论,部分同学评价,这样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评价,教师在理论上引导,可以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第二种形式是把撰写好的论文,按照主题的内在逻辑顺序整理,在橱窗中展示或在网络上发布。
活动延伸
方案一:论文讲演会
1.准备工作
由学生事先推选出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活动的主持人,负责整个活动过程的主持工作,下设三个组:会务组,负责会场的布置和成果的展示;评审组,负责对代表的论文演讲进行评价;宣传组,负责策划与寻找讨论后展示成果的方法。
在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以将论文的主体内容制成演示文稿,准备在现场演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各小组将收集来的资料在全班交流,特别是评审组的学生要比较了解,为后面的论文评价打好基础。
2.论文讲演会
①开场白
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课的目的、过程、意义作简单的介绍,然后就主题“改革带来的碰撞”作比较全面的阐述。
②论文讲演
各小组选派学生上台演讲本小组的论文。教师提醒学生在演讲时要努力做到:态度大方、自信;有幽默感;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咬字准确,声音洪亮;声调抑扬顿挫,有吸引力。
其他学生认真聆听论文内容,将论文中涉及的主要观点做好笔记,以便在下一步讨论。
③问题讨论
全班同学就各小组演讲的论文中涉及到的论点进行讨论。主要包括:论文中的观点是否正确得当;材料是否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论点;材料是否全面等。主持人可以请不同意论文观点的同学上台阐述其观点,论文作者也可进行简单的答辩。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序进行,既能让学生自由阐明观点,又不显得场面失控。
④评价过程
活动课评价中可以评出最佳小组奖、最佳论文奖、最佳演讲奖、最佳创新奖等。
对论文讲演的评审主要有如下评审标准:
1.论据内容丰厚,引进资料充实,恰当
(20分)
2.分析的角度和层次、有说服力、逻辑性
(20分)
3.语言的表达能力流畅、有文采
(20分)
4.机智、辩才、反驳和应变能力
(20分)
5.幽默感
(10分)
6.举止、表情、风度
(10分)
对最佳小组奖的评审主要可以参考下面标准:
评价内容评价主体
搜集整理资料(10分)
探究问题(10分)
语言表达(10分)
与人合作(10分)
其他(10分)
⑤活动总结并公布评选结果
由活动主持人总结本次活动,包括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教师提出建议,如何进一步改进,不断完善与提高。
在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重在评价学生活动的过程、轨迹和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使学生学会实践、不断反思自我;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吸取别人之长。
当场公布评选结果,进行各个奖项的颁发。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并将评价结果和学生的作品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使学生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⑥活动课的注意点
历史论文演讲会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堂课为宜,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时间。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学生组织为主。教师仅在必要时给予帮助、指导。
课后做好资料的整理保存工作。
方案二:成果展示会
各小组将撰写好的论文,按照主题的内在逻辑顺序整理,在学校橱窗中展示或在学校的网站上发布或印刷成小册子让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论文撰写,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与人分享,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资料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