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狼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狼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1: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二)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2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以中等生为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浓,但对文言知识的学习刚刚接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运用现代文的一贯的学习方法面对文言知识的时候就束手无策。首先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做不到,这牵扯到文言的特殊现象,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方面重视度不够高,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混淆或掌握不够,往往就产生负面影响,学生惧怕文言知识。为了解决此种困惑,课文学习安排两个课时。首先是整体感知疏通文意,接着就是深入探究文章内涵。
3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一段短文,回答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粗的文言词语。
(1)一狼径去(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4)屠自后断其股( )
(5)盖以诱敌(

(6)久之( )
(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
C.问之,鬼言:“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
3、“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用四个字表示),从中可看出,屠户的性格_______,狼的本性________。从全文看,这段文字属于故事的________。
5、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离开 (2)像狗一样 (3)打洞 (4)大腿 (5)表原因,“原来是” (6)音节助词,无实义 (7)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2.A
3.B
4.屠户杀狼 勇敢警觉 狡诈阴险 高潮和结局
5.狼子野心 引狼入室
活动2【讲授】新课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屠户与狼博斗,最后战胜的故事。)
2、理清故事情节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屠夫“遇狼”。
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屠夫“惧狼”。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
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屠夫“御狼”。
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用屠夫“杀狼”。第4段是高潮和结局。
第5段,“评狼”(议狼)。
二、四边互动,研讨课文
(一)遇狼
1、“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凶狠)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时间:晚
地点:途中

物:屠户
二狼)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二)惧狼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迁就退让)
2、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贪婪凶狠)
(三)御狼
1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狼的表现呢 (耽耽相向)
(四)杀狼
1、请用原文回答
①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②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
③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④前狼假寐的目的:诱敌
⑤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⑥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愚蠢
2、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
3、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且细心)
(五)评论(议狼)
1、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
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3、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三、合作探究
1、狼的狡猾和贪婪表现在哪里?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语,刻画出狼的贪婪、凶残、得寸进尺的吃人本性;用“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将隧入”等语,描绘出狼的狡猾、阴险。
2、屠夫的机智和勇敢表现在哪里?
用“惧”、“大窘”、“投以骨”、“复投之”等语,表现出他的恐惧、退让、存在幻想;用“顾”、“奔”、“倚”、“驰”、“持”、“暴起”、“劈”、“毙”等语,活画出他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启示: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活动3【作业】布置作业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作业提示:
1、开头可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突出屠夫的紧张心理
2、“投以骨”时,屠夫的心理活动
3、屠夫看到麦场时的心理
4、屠夫杀狼的经过
5、两狼的动作、神态描写
6、结尾可呼应开头,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反衬屠夫得胜而归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