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一中卓立学校2025年11月初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云南华夏旅行社为配合学生国外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研学海报,据此可知该研学的主题是
A.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 B.法典之美:古巴比伦文明
C.种姓之森严:古印度文明 D.民主之高峰:古希腊文明
2.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泥土,适宜的农业环境促进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雅典因其港口的优势成为商业中心,从而促进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构。由此可见
A.区域交流推动文明互鉴 B.农业文明出现早于海洋文明
C.早期文明王权特征明显 D.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3.2025年9月9日,以色列突袭卡塔尔首都,把世界的目光再次吸引到中东地区。在中东的两河流域曾出土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权利法案》
4.从法律地位上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权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姓通婚,实行同等级通婚。在犯罪及刑罚方面,通常采取“上等级轻罚,下等级重罚”的形式。这表明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是
A.历史悠久 B.等级森严 C.君权至上 D.崇尚法治
5.《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A. 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 B. 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 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 D. 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6.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这一时间还可以表述为
A. 公元前5世纪初期 B. 公元前6世纪初期
C. 公元前5世纪末期 D. 公元前6世纪末期
7.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针砭时弊,下图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
A.古罗马元老贵族的特权 B.希腊城邦制歧视女性
C.西欧骑士阶层权力巨大 D.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
8.公元前5世纪,雅典使斯巴达和其他所有的希腊城邦黯然失色,这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黄金时代。这里的“黄金时代”是指
A.成为希腊地区最大的城邦 B.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迈出了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9.下图所示扑克牌中的历史人物原型,他是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国王,建立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他的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他”是
A.穆罕默德
B.凯撒
C.查理大帝
D.亚历山大
10.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以下可以印证罗马“以武力”征服世界的是
A.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并推动其传播 B.以武力打败大流士灭亡波斯帝国
C.血腥镇压斯巴达克起义 D.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11.路飞同学运用AI技术自定义学习主题,搜索西方谚语:“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下列哪一项和AI生成答案有关
A.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 D.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2.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东方中国的孔子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仁”的思想;而西方的这位思想家提出“认识你自己”,把关注点放到了人的内心世界,这位西方思想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莎士比亚
13.“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表述的是西欧大学兴起的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特点
14.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 城市兴起与市民阶层产生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5.下图表示的是美国18世纪7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动力F1是指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B.图中遇到的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图中b处的事件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图中c处《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美国的诞生
16. 历史史实是指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罗马民法大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D.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版图都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客观上都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17. 多元史观的理解和运用是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不同史观对“工业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
A 革命史观 民众日益分为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
B 唯物史观 以英国为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 全球史观 逐渐形成全球性交通网络,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生态史观 使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18.梁思成说“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映了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达· 芬奇提出“绘画如同镜子真实反映人与自然”;“希腊建筑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高度赞誉了希腊建筑艺术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的深远影响。下列属于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
A.高架引水渠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大竞技场遗址 D.绘画《最后的晚餐》
19.2025年10月19日法国巴黎卢浮宫的抢劫事件快速登上热搜,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在巴黎,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个历史短剧——《1789年7月14日,不同寻常的一天》,准备在校园晚会上演出。在设计的台词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砍掉查理一世的头!” B.“雅各宾派万岁!”
C.“打到巴士底狱去!” D.“法兰西第一帝国诞生了!”
20.“一个国家总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政治家雄韬大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科学界聪明睿智,造福万代……历史的进程往往因杰出人物而发生变化。下面小卡片是某同学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评价摘要,这位同学研究的人物是
●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同胞心中最伟大的人物:不恋权势,拒做国王
A.华盛顿 B.伯利克里 C.拿破仑 D.克伦威尔
21.这次战役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这次战役是
A. 来克星顿枪声 B. 波士顿倾茶事件 C. 萨拉托加大捷 D. 约克镇战役
22.史之鉴同学在整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这一课内容时,绘制了下图年代尺。从中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具有不妥协和彻底性 B.具有反复性和曲折性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反侵略与反封建结合
23. 法国大革命前,“革命”一词主要表示“动乱”之意,是贬义词;法国大革命之后革命思潮兴起,“革命”成为褒义词。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A.支持北美独立,体现进步精神 B.打击英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
C.反对特权统治,争取人民主权 D.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自决
24. 马克思说,“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光芒”。“历史首创”是指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C.“第一国际”成立 D.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
25.辩论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增进知识的理解。某校准备进行主题辩论会,正方辩手准备的下列论据能证实的观点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C.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 D.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创新推动发展,守旧阻碍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摘编自《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这一法律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成果,打破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古老习俗……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共和国开始从习惯法进入成文法时代。
——摘编自《世界古代史》
材料三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仍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和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最终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材料四
阿拉伯人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借用了拜占庭的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吸收和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存了拜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等,阿拉伯人自己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造,变成阿拉伯(伊斯兰化)的东西。
——王三义《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1)材料一中,日本向“老师”学习后进行了一场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其改革
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写出材料二中“这一法律”的名称并简述其重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被历史大潮所湮没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文明兴盛的表现。(至少两项)(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地的棉花生产始于家庭组织。在古代,棉花产品的生产纯粹是家庭产业,每一个社会单位完全自给自足。12—14世纪,意大利的企业家把原棉预付给周围农村的妇女,雇佣她们纺纱,然后与城市里组织成行会的工匠签订合同,雇佣他们制造棉布;接着企业家给货物打上自己的标记出口到海外市场。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14世纪上半叶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精神时代的到来。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将欧洲从中世纪(指封建社会)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
材料四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12—14世纪意大利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精神时代”的核心思想。分析文艺复兴能“将欧洲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示意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洲。图中①、②两洲之间航线的最早开辟者是谁?(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所指的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这个历史事件使世界发生哪些变化?(3分)
28.(14分)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都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被称为近代宪法。资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
——摘编自许兵《试论近代宪法的基本功能》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地、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图1 1765年发明的珍妮机 图2 1785年改进的蒸汽机 图3 1825年斯蒂芬森实验蒸汽机车
材料四
“这里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无穷无尽的长蛇般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那是一种沁入人心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
——摘编自狄更斯《雾都孤儿》
材料五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在几乎所有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摘编自董志勇《“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英、美颁布的法律文献的内容及影响,请你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满足的因素。(2分)
(3)根据材料三,请写出图1和图2的发明者改进者分别是谁?图3正式载客使用标志什么时代的开始?(6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2分)
(5)综上所述,从近代科技进步的历程中,你获取了哪些发展人工智能的启示?(2分)
29.(12分)历史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相互关联的过程。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近代欧美的社会巨变(17-19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1640年 1688年 1776年 1787年 1848年 1871年
(A)______革命序幕 (B)______ 不流血的政变 (C)______思想的旗帜 (D)______制度的蓝图 (E)______ 新时代的宣言 (F)______ 无产阶级的曙光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② 英国“光荣革命” ③ 美国宪法颁布
④ 巴黎公社 ⑤ 美国《独立宣言》发表 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请将材料中历史事件的序号,准确填写在示意图中对应的位置(A--F处):( 6分 )
(2)请从上述事件中任选两个,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 6分 )
(要求:写出你选择的两个事件序号及对应内容,阐述清晰,史实正确,逻辑合理。)
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10页)曲靖一中卓立学校2025年11月初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B D D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B C C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B D
26.(12分)
(1)性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2分)
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分)
(2)《十二铜表法》(2分)
影响: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分)
(3)沉醉已有辉煌成就,不及时学习他国优秀文化成果,固步自封。(2分)
(4)数学: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写出两项即可,每项1分,共2分)
27.(12分)
(1)新的表现:存在雇佣关系;产品面向市场;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等。(2分,两点即可)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1分)主要原因: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
(3)大洲:①欧洲,②美洲,③亚洲。开辟者:哥伦布。(4分)
(4)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 变化: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造成了殖民地落后和贫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文明开始互动;全球扩张开始。(2分,两点即可)
28.(14分)
(1)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2分)
(2)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2分,写出两点即可)
(3)图1发明者:哈格里夫斯(2分); 图2改进者:瓦特(2分);图3:铁路时代(2分)
(4)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城市兴盛和城市人口增长;现代工厂取代传统手工工场;新式交通工具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等。(2分,2点即可)
(5)启示: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重视科技发展和创新注重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科技是把双刃剑,要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注重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趋利避害,让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2分,言之有理即可 )
29.(12分)
(1)A: ⑥ B: ② C: ⑤ D: ③ E: ① F:④ (对应正确一个1分,共6分)
(2)示例答案(任选一例):(6分)
示例1:选择A(⑥)和B(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开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展开长期斗争。经过多年较量,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光荣革命“”(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光荣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取得的成果,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示例2:选择C(⑤)和D(③):《独立宣言》(C)阐述了天赋人权等资产阶级思想,美国宪法(D)将这些理念制度化,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政体。前者是理论宣言,后者是制度实践,共同构建了美国的政治体制。
示例3:选择E(① )和F(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E)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下,巴黎公社(F)建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两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示例4:选择B(②)和D(③):英国光荣革命(B)确立了议会主权和君主立宪制,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范例;美国宪法(D)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政体。两者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示例5:选择A(⑥)和E(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A)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翻封建制度;《共产党宣言》发表(E)则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的崛起。两者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