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心亭看雪 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2:40:04

内容文字预览

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运用电子资料包,了解前人对本文的经典赏鉴。
2、合作学习,揣摩作者的“痴”情,学习作者写景、记人的独特手法。
3、合作探究,探讨作者的“痴”的积极与消极,学习追求高雅的情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上,已经通过《小石潭记》了解了写景的顺序、情景交融、修辞运用等写景技巧。但是,不能理解这些方法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本节课有利于学生揣摩写景技法的妙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写景、记人的独特手法。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痴”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学生开课演讲:《我心中的雪》
学生开课演讲:《我心中的雪》
【视频音频】要求有音乐及雪景视频烘托气氛,引入情境。强调演讲内容要有对经典写雪的文字的涉猎,和自己对雪的个性认识。
教师点评导入:
雪是自然之景,然而人的心境不同,就会勾勒出不同的图画。同学心中的雪说出了她······的心。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经典小品文《湖心亭看雪》,不但心境不同凡响,更笔法经典,堪称艺术品。历代的名人对它的评价非常高。比如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的评价——
【PPT1】“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
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
承天寺夜游》
和明张岱的
《湖心亭看雪》”(摘自1984第
2

《青年文摘》)
梁衡
《秋月冬雪两轴画》

(组织生读。)
那么,张岱笔下的雪景到底传达了怎样的心境呢?他的笔法又妙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向一位古人学习,悟雅情,品妙笔。
活动2【活动】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运用电子资料包,了解前人对本文的经典赏鉴。
合作学习,揣摩作者的“痴”情,学习作者写景、记人的独特手法。
合作探究,探讨作者的“痴”的积极与消极,学习追求高雅的情趣。
活动3【活动】学生合作朗读粗感知
(一)诵读知痴情
A、朗读初体验(请一名同学读,大家仔细听,带我们走近文章)
【PPT3】原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组织生读。)
点评侧重是否流畅。
B、听读再体味(这一次听读,要求要高一点,文章流露主要的心情是什么?)
【视频音频】配乐朗读片段
(组织生评:喜忧参半,一会探讨)
C、齐读三体悟(这一次齐读,要求再高一点,文章中有一个高度概括人物情感和形象的词是什么?)
【配乐】齐读
(组织生评:痴)(老师板书:痴)
活动4【活动】学生合作赏析细体悟
A.观字说“痴”(什么是“痴”?)
【PPT4】
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困惑无知。痴,篆文
(疒,疾病)
(疑,困惑无知),造字本义:心智有障碍,反应迟钝,缺乏判断力。隶书
将篆文的“疒”
写成
。俗体楷书
用既表义又表声的“知”(智)代替“疑”,表示“痴”是心智存在问题,同时大大简化了字形。
1、迟钝;呆滞;傻。2、疯傻;癫狂。3、沉迷;迷恋。4、天真;幼稚。
总结一下,张岱应该是怎样的人呢?有点傻,有点呆,有点与众不同。
B.赏析读“痴”(讨论:文中哪里体现了作者的“痴”,他到底痴迷于什么呢?表现“痴”情时,张岱用了什么妙招?)
a.解读合作任务及要求
【PPT5】合作任务:
文中哪里体现作者的“痴?(诵读解释)
他到底痴迷于什么呢?(概括板演)
表现“痴”情时,张岱用了什么妙招?(概括板演)
合作要求:
1、请1——4组依次研究一个层次,结合上下文思考:







2、严谨讨论:
要推敲文字说话;结合上下文思考;查找资料印证。不可回避问题,不可仅凭感觉。
3、简练书写:
用高度凝练的词(最好是成语),概括体悟出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技巧。一笔一划规范书写。
4、生动讲解:
讲解思想情感要结合语句,讲解写法要解释其妙处,可以用朗读、提问、表演等方式,尽量生动,便于同学理解和认同。
5、具体分工:
组长轮换主讲人、诵读人、表演人等分工,力求人人参与。
b.小组交流个性思考成果,形成共识,板演共识成果。5分钟。
【电子计时器】
教师黑板固定区域:
痴行:
痴景:
“痴”情
痴饮:
话痴:
c、小组分组讲解,活动展示。
教师提升:
明确:
痴行——高雅脱俗(听觉之妙)
【PPT6】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表达的是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从视觉去写,异曲同工。)
明确:痴景——天地空阔(整体:远——近、三“与”排比)
人世渺小(局部:大——小、量词比喻)
天人合一
(白描)
a.游戏体验,首先环顾四周,慢慢目光由远及近,再到自己;其次目光从自己望向远处,体验作者突出自身渺小的“痴人”境界。
b.去掉“与”朗读,。
三个“与”字很神奇,有一种排比的气势在里边。
(可是有人说这三个“与”重复且多余,删掉之后意思不会受到影响。你怎么看?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好像确实没有问题。)删掉了就好像“天云山水”是分开的,有了界限了。连在一起成为了茫茫一片)。
c.
还原量词(一条、一座、一艘、二三个)朗读
d.【PPT7】崔自默《湖心亭看雪》图,真景对比图。突出“空阔”人的渺小。
明确:痴饮——精神慰藉
渴求知己(细节、对比)
表演一下,应该什么动作神态?
明确:话痴——孤芳自赏(侧面烘托、侧面烘托)
表演一下,猜猜作者离开时的动作神态?
活动5【活动】学生合作深探究
教师提升设疑:讲到这里,大家试着朗读一下,要求再高一些。正如有人说“一芥”的形容,用典于庄子《逍遥游》,那么,你认为作者是否已经找到那份逍遥呢?
【PPT8】
(战国)庄子《逍遥游》中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配乐】朗读
小结板书:隐逸。有人说隐逸是消极的,但是,没有人是生而甘愿隐逸的。张岱如许多文人雅士一样想吟风弄月、衣食无忧,但现实却异常残酷,他们无可奈何却又不愿屈服。往往高雅情趣的坚守,必须忍受超凡脱俗的孤寂,但终究能体会到天人合一的逍遥。所以文中“痴”的真谛不是“病”,而是对世事的皆“知”,洞悉后的坚守。
活动6【活动】学生回顾再提问
对仍存在的困惑,提出疑问,并解答。
活动7【讲授】教师提升小结
希望同学也向张岱学习,俯仰之间露真性,字字锤炼表真情,借无情草木无情游,抒写活生生的人世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