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做家务》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做家务》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该课时的内容契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的核心要求。其设计深刻体现了从“双基”向“核心素养”的转型,是一堂素养导向的生动实践。以“做家务·摆筷子”这一真实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1双2根”的数学关系,将生活概念“双”抽象为数学概念“2”,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与量感。 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从“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到填写表格的半抽象概括,再到自编口诀的符号化表达,完整构建了乘法的认知模型。特别是引导学生发现“后一句结果总比前一句多2”的规律,以及阐明“二五一十”既可表示“2个5”也可表示“5个2”,深刻揭示了乘法的算理与交换律思想,有力地发展了学生的推理意识。 它严格遵循了“具体情境—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形成规律—抽象口诀”的路径。让学生先“摆”再“填”最后“编”,确保了乘法口诀不是机械记忆的产物,而是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乘法口诀学习的延续,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乘法并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一双筷子2根)到乘法算式,再到编制并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教材编排层层递进,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编制口诀的方法,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性,并为后续学习其他乘法口诀及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并经历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对“几个几”和乘法口诀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在初步发展中。他们喜欢动手操作,乐于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做家务”“摆筷子”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应用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你在家里做过什么家务?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出示教材第45页主题图。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学生回答,分享自己做家务的经历。 从学生熟悉的“做家务”话题切入,快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营造轻松、亲切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新课学习。
二、探究 探究一:感受筷子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关系。 1.说一说,摆一摆。 【课件出示】 师:星期天,晨晨的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晨晨也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晨晨在做什么呢?你知道图中的小朋友一共 要摆多少双筷子吗?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知道了这些信息,你们能帮助晨晨接着把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 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有几双123456789有几根246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生1:晨晨在摆筷子,桌子上摆了9个碗和3双筷子。 生2:摆了9个碗,可能吃饭的有9个人,应该要摆9双筷子。 生3:已经摆了3双筷子,还要摆6双筷子。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实物(图)到抽象数字的过程,深刻理解“几个2”连续相加的含义,为乘法口诀的编制奠定坚实的直观基础。
探究二:编出2的乘法口诀。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 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 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 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 共同整理展示: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5)师小结: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的多2;二五一十可以算2个5的和,也可以算5个2的和。 (3)小结归纳。 师:在编制口诀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1:在编口诀时,先说两个乘数,并且把较小的乘数放在前面,后面再说积。 预设2:积不满十加“得”字,积满了十不用加“得”。 生:1个2。 同桌交流、汇报:1×2=2。 生:2个2 交流、汇报。 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要 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从乘法算式到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观察、讨论口诀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感受数学的规律美。
三、变式 师:回顾编口诀的过程,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编出5和2的乘法口诀的?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 生:先用加法算出结果,然后编出口诀。比如可以用7个5相加,算出五七三十五。 生:可以根据前一句口诀,算出下一句口诀。比如知道了二六十二,再加1个2,就能算出二七十四。 引导学生回顾和比较两次编口诀的过程,提炼出编制乘法口诀的通用方法(连加、利用相邻口诀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续自主学习其他口诀做好准备。
四、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3.说一说,做一做。 4.先在图上圈一圈,再数一数,说一说。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五、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 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课外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再补充口诀。 2.填一填。 3. 看图列乘法算式。 (1)一共有多少颗 (2)一共有多少个 二(1)班的苗苗和她的5个同学一起去公园玩,公园儿童票每张2元,他们买票共花去多少元? 5.把一根木料锯成2段要2分钟,把这根木料锯成6段要用几分钟?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创设“摆筷子”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筷子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筷子的双数越多,根数就越多”,进而探究“2的乘法口诀”。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较充足的探索空间,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尽情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中,完成积极有效的知识建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