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中学高2026届高三上11月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该地春分日北京时间6:20日出。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H是( )
A.53° B.75° C.80° D.85°
2.该地( )
A.位于杭州市的东南方向 B.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北京
C.夏至日15时物体影子朝向东南 D.年内太阳高度最大值为76.5°
3.若处于不同纬度的两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均为50°,则( )
A.该日两地昼长和为24小时 B.两地纬度数值和为80°
C.两地的经度数值相同 D.该日两地的日出时间相同
某中学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到考察点1植被茂密,为阔叶林,考察点2植被相对稀疏,为针阔混交林。同学们采集了两考察点典型树木的叶片制作植物标本,发现同种植物叶片存在差异。查询资料了解该地针叶树为马尾松,是20世纪50年代当地植树造林选取的先锋树种。下图示意此次考察的路线及主要考察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造成考察点1和考察点2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坡向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5.两考察点同种植物叶片的特征可能为( )
A.考察点1叶片为肉质
B.考察点1叶片内卷
C.考察点2叶片面积更大
D.考察点2叶片革质层更厚
6.经过自然演替,未来该区域两考察点植被将会( )
A.以针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
B.以阔叶林为主,差异不断缩小
C.植被类型不变,差异不断扩大
D.植被类型改变,差异不断扩大
红宝石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岩浆侵入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内部,经过长时间复杂置换作用而成的。图9是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示火山灰状态为常年扩散方向。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三地最可能位于 ( )
A.亚洲东部 B.北美洲西部 C.欧洲西部 D.大洋洲东部
8.形成红宝石的地质过程为 ( )
A.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置换作用
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D.置换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沉积作用
地理爱好者小明在环游世界的过程中,于2023年11月某日拍摄到某城市行道树照片(树冠和树干)(如图所示)。此种树木是该城市最主要的行道树种,大部分行道树叶子已经落去,个别枝杈开始发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图中城市最有可能是( )
A.美国旧金山 B.中国海口 C.新西兰惠灵顿 D.中国天津
10.行道树下铺设塑料网格替代原来的地砖,其主要目的是( )
A.美化地面环境 B.增加雨水下渗 C.加快雨水蒸发 D.减弱热岛效应
卤水钾盐矿是产于卤水的钾盐矿,属于液态矿床。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干涸的罗布泊发现了大规模的卤水钾盐矿,为了规模化生产钾肥,人类“营造”了一片面积达200平方千米的湖面,干涸的罗布泊再次复活。下图示意目前罗布泊附近的水系。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材料,罗布泊再次复活的主要水源是
A.河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冰川融水 D.地下卤水
12.罗布泊的复活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盐碱化增强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昼夜温差减小 D.空气湿度增加
红海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航道之一。红海的年内水分收入包括:径流注入总量(A)、海域降水总量(B)、表层洋流输入总量(M);红海的年内水分支出包括:蒸发总量(C)、深层洋流输出总量(N),其他因素忽略不计。下图表示红海周边区域及红海的盐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红海盐度北高南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北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北部受暖流影响
C.南部与外海连通更强 D.南部常年有河流汇入
14.曼德海峡处表层和底层海水运动方向为( )
A.表层和底层海水均由亚丁湾流向红海
B.表层海水由红海流向亚丁湾,底层海水由亚丁湾流向红海
C.表层和底层海水均由红海流向亚丁湾
D.表层海水由亚丁湾流向红海,底层海水由红海流向亚丁湾
埃克斯河位于英国南部,全长97km。河床多为不透水岩层,流域内森林茂盛,上游流经丘陵地区,下游为宽阔平原,流域地势高差大。河流每年在冬春季有洪水灾害。图甲示意埃克斯河流域,图乙为埃克斯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埃克斯河的水文特征是( )
A.结冰期较长 B.含沙量较小 C.枯水期较长 D.水位季节变化小
16.推测埃克斯河冬春季洪水的主要特征是( )
A.涨水速度快,退水速度慢 B.涨水速度慢,退水速度慢
C.涨水速度慢,退水速度快 D.涨水速度快,退水速度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球气候深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从A地到B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自西向东航行,而从B地到A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分析两种航行路线的利弊。
(2)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赤道附近洋流的变化、太平洋西部表层水温变化与气流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这种关系变化对澳大利亚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渔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其中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最典型分布区。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峰丛、峰林与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等。溶洞内外存在热力环流现象,其方向及范围会随着溶洞内外气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溶洞内CO2的浓度。下图为云贵高原某溶洞昼夜热力环流的方向及范围示意图。
(1)分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溶洞环流对喀斯特地貌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3月,地震引发日本本州岛东部的福岛第一核电厂核泄漏事故。下图为研究人员根据检测结果绘制的海洋表层核废物浓度最大值中心位置的变化轨迹图。图中①②③④等四段范围分别为以2016年、2021年、2026年为界,图中R海域海洋次表层的核废物浓度与S海域海洋次表层有明显差异。
(1)说出海水运动对此次核泄漏事故的主要影响。
(2)判断海洋表层核废物在图中①②③④等四段中运行速度最快的一段,并说明依据。
(3)比较图中R、S海域中海洋次表层的核废物浓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祁县中学高2026届高三上11月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D B D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D B A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从A地到B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利:顺北太平洋暖流与西风带航行,速度较快;航程较短。弊:风浪较大,冬季多大雾,不利航行。B地到A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利:顺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航行,速度较快;纬度低,温差小,风浪较小。弊:航程相对较长。
(2)由于南赤道暖流减弱,造成太平洋西部海域表层水温比常年低,下沉气流活跃。澳大利亚降水减少,甚至出现严重干旱。
(3)渔业减产。原因是东南信风减弱,使该海域冷海水上泛减少,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饵料减少。
18.(1)云贵高原有大面积分布的厚层石灰岩;云贵高原降水比较丰富,河流水流动过程中对石灰岩进行侵蚀和溶蚀,形成干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每点2分,共4分)
(2)夜间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时,气体交换活跃,洞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碳酸钙沉积;白天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时,洞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溶蚀作用增强;夜间热力环流范围更大使得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溶洞热力环流会使得喀斯特地貌沉积作用增强,起伏减缓。(每点2分,共6分)
19.(1)扩大了海洋中核废物污染范围;降低了日本(本州岛)东侧海域的污染程度。
(2)①段。依据: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下的偏西风影响强:受自西向东运动的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强。
(3)R海域大于S海域。原因:R海域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强烈,使该海域中海洋次表层核废物浓度增大;
S海域受东北信风吹拂影响,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部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中海洋次表层核废物浓度较小。
5
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