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坐井观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坐井观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8 17: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__二__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理解故事道理,收获思维宝藏-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寓言故事的入门篇目,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构建了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场景,是低年级学生感知寓言文体特点的重要载体。 内容特点:故事脉络清晰,围绕 “天有多大” 的核心矛盾展开,人物形象鲜明,通过简短对话推动情节发展,适合低年级学生梳理故事结构。 语言特色:生字分布集中(如 “沿、答、渴、喝”),部分字词易混淆;句子以短句为主,穿插简单对话,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 教学价值:在认读生字、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 “人物 - 事件 - 矛盾” 的故事认知框架,为第二课时深入理解对话和寓意奠定基础。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本课思维核心问题: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想法不同? 问题系统: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有哪些? 青蛙和小鸟分别是什么观点?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 学习独立识字,能运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分析字形,区分形近字(如 “渴”“喝”)和多音字(如 “答”“哪”)。 1. 属于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汉字,梳理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建立汉字学习的初步认知。2. 通过组词、造句、儿歌等形式,丰富汉字的积累,提升运用汉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1. 能准确认读 “观、沿、渴、喝” 等生字,读准多音字 “答、哪” 的不同读音,能正确书写 “观、呀” 等字,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合理。2. 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易混淆字,如用 “口渴要喝水,张口‘喝’,缺水‘渴’” 的儿歌准确运用 “渴” 和 “喝”。
阅读与鉴赏 1.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2.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3. 能借助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1. 属于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汉字,梳理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建立汉字学习的初步认知。2. 通过组词、造句、儿歌等形式,丰富汉字的积累,提升运用汉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坐井观天》,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和小鸟的见识广博,把握对话的节奏感。2. 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青蛙和小鸟争论的核心问题(天有多大),并能简单分析两者观点不同的原因。3. 能结合故事内容,初步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如 “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要多见识外面的世界”。
表达与交流 1.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2. 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讲述故事时能做到完整、有条理。3. 尝试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造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属于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汉字,梳理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建立汉字学习的初步认知。2. 通过组词、造句、儿歌等形式,丰富汉字的积累,提升运用汉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1. 能在小组或班级中清晰地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不遗漏关键情节(如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争论的过程)。2. 能针对 “青蛙和小鸟想法不同的原因” 发表自己的看法,用 “因为…… 所以……” 等句式组织语言,表达有条理。3. 参与 “最佳故事分享者” 评选时,能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故事道理的应用,如 “我以前总觉得家门口的公园最大,去了游乐园才知道还有更大的地方,就像青蛙跳出井口一样”。
梳理与探究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简单探究。2. 能尝试用简单的方式(如思维导图、表格)梳理课文中的信息(如角色、观点、理由),初步培养信息整理能力。3. 能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如 “怎样让青蛙知道天的真正大小”,培养初步的探究思维。 1. 属于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汉字,梳理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建立汉字学习的初步认知。2. 通过组词、造句、儿歌等形式,丰富汉字的积累,提升运用汉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1. 能借助任务单中的表格,准确梳理青蛙和小鸟的 “观点、理由、想法来源”,做到信息对应无遗漏。2. 能针对 “青蛙是不是错了” 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从 “青蛙的生活环境”“认知局限” 等角度分析,不片面下结论,如 “青蛙没见过更大的天,所以才这么想,不能完全说它错了”。3. 能结合课后小挑战,尝试用思维导图梳理 “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方法”,如 “遇到不懂的事,像小鸟一样多观察、多询问”。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拼音认读能力和简单汉字储备,能独立朗读简短课文,对 “青蛙”“小鸟” 等动物形象有生活认知。 1.易混淆形近字(如 “渴” 和 “喝”、“沿” 和 “治”),对多音字或笔画复杂的字(如 “答”)掌握不牢。 2.初读课文时,难以准确划分对话角色,朗读缺乏节奏感。 3.梳理故事主要内容时,容易遗漏 “争论的核心问题” 等关键信息。 1.通过字形对比、组词造句、趣味儿歌等方式区分易混淆字。 2.采用 “角色标注”“分角色跟读” 等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对话归属,培养朗读节奏。 3.借助思维导图或关键词填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脉络。
课时目标 1.认识"观、沿"等生字。会写"观、呀"等字。会写"坐井观天、哪儿"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了解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评价任务 完成任务单
课时任务 “理解故事道理,收获思维宝藏”分享会。 评选最佳故事分享者,即能运用所学讲故事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呈现故事,能结合自己的思考讲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将故事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运用故事中收获的思维方式,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解决本课思维核心问题: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想法不同?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有哪些?(提取信息) 青蛙和小鸟分别是什么观点?(探究思考)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思维表达)
环节任务 学评任务 问题系统 学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 (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
(一)情境导入(约 5 分钟) 通过组词(如 “观看”“观察”)理解 “观” 的含义,进而理解课题意思 解题 1. 观察图片,展开想象,自由发言。2. 齐读课题,通过组词(如 “观看”“观察”)理解 “观” 的含义。 1. 出示 “井口” 和 “天空” 的对比图片,提问:“如果一只住在井里的青蛙,和一只飞过天空的小鸟聊天,它们会聊些什么?”2. 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指导学生齐读课题,理解 “观” 的意思(看)。 评价标准星级说出“观” 的含义 ☆说出课题 的含义 ☆
(二)初读课文,读写生字(约 25 分钟) 读写生字 解决生字 1. 听录音,圈生字,尝试认读;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课文有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2. 跟随教师认读生字,通过儿歌、组词、语境理解等方式区分易混淆字,记忆生字。3. 参与开火车、同桌互查活动,巩固生字认读。4.学写字。 1. 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 -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尝试认读。 - 思考:课文里有谁?它们在做什么?2. 生字教学: -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重点指导 “渴”(三点水,想喝水)和 “喝”(口字旁,用嘴喝)的区分,编儿歌辅助记忆(“渴了要喝水,三点水;喝了要用嘴,口字旁”)。 - 针对 “答”“沿” 等字,通过组词(如 “回答”“井沿”)、联系课文语境(“青蛙坐在井沿上”)加深理解。3.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同桌互查。4.书写指导 评价标准星级正确认读二类字☆正确书写一类字☆
(三)再读课文,梳理内容(约 10 分钟) 梳理内容 梳理内容 1. 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错误,做到流利朗读。2. 思考问题,完成关键词填空,明确故事的人物、地点和核心矛盾。 1. 指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指名读、分组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 - 提问:“青蛙和小鸟在哪里见面?”(井沿上) - 追问:“它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天有多大) - 出示关键词填空:“课文里有( )和( ),它们在( )见面,争论( )的问题。” 评价标准星级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完成关键词填空☆
(四)精读对话(约 20 分钟) 朗读课文2-7自然段,用“ ”画出青蛙说的话,用“ ”画出小鸟说的话。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有哪些?(提取信息) 1. 学习第一次对话1. 回答问题,体会天很大。2. 想象并填空:小鸟飞过了(高山),飞过了(草原)...2. 学习第二次对话1. 朗读对话。2. 比较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3. 用 “无边无际” 说句子(如:无边无际的大海)。3. 学习第三次对话1. 朗读对话。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对两个 “笑” 的理解。3. 有感情地朗读。 1. 学习第一次对话 (2-3 自然段)1. 指名朗读,提问:从 “飞了一百多里” 你能看出什么?2. 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的地方。2. 学习第二次对话 (4-5 自然段)1. 分角色朗读。2. 出示句子对比: -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提问:哪句更能表现青蛙的自以为是?3. 理解 “大话”、“无边无际” 的意思。3. 学习第三次对话 (6-7 自然段)1. 指名读,提问:两个 “笑” 一样吗?2. 引导学生分析青蛙的 “笑”(自信、固执)和小鸟的 “笑”(无奈、善意)。3. 指导朗读,重读 “天天”、“一抬头”、“不会弄错”、“吧” 等词。 评价标准星级正确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用正确的语气朗读对话☆
(五)探究寓意(约 10 分钟) 青蛙和小鸟因为天多大而发生争论。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观点? 青蛙和小鸟分别是什么观点?(探究思考) 1.思考小鸟和青蛙因为什么在争吵?它们的观点是什么? 2.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猜猜它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分别是什么心情?(演一演,你是什么心情) 出示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引导思考。 说出青蛙和小鸟分别是什么观点。
(六)总结升华(约 2 分钟) 思考核心问题: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想法不同?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思维表达) 1.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2. 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 “环境决定认知”。3. 完成 “第四次对话” 的想象填空,进行口语交际。 1. 抛出核心问题: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想法不同? 2.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 “生活环境”、“生活经历” 等方面思考。 3. 提问:青蛙错了吗?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环境限制了它的认知)。 4. 想象延伸: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发生什么?它看到了什么? 它会对小鸟说什么? 说出青蛙和小鸟观点不一致的原因。
课堂小结 齐读寓意:看问题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 2.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举例说明。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书空一类字,口头组两个词。 【发展性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说说它们观点不一致的原因。 【拓展性作业】说一说: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有学生问题解决的问题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