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二 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我要的是葫芦》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23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 初步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如 “谢”“盯” “慢”左形右声),积累同类生字。 2. 分类整理课文中描写 “植物”“生长” 的词语(如 “葫芦藤、蚜虫”),丰富词汇储备。 1.喜欢识字写字,能主动在生活中观察汉字。 2.书写姿势正确(头正、肩平、身直、足安),书写效果达标。
阅读与鉴赏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喜欢阅读图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并能与他人交流。 阅读《我要的是葫芦》这一浅近寓言故事,感受种葫芦人、邻居等角色特点,初步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2. 借助图片、关键词辅助,梳理故事中的关键信息(角色、情节、结果)。 能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如 “我觉得种葫芦的人太只关注葫芦,不注意叶子了”),分享对角色的看法。 2. 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复述《我要的是葫芦》主要内容。
表达与交流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观察生活中“事物联系”的现象,用完整句子描述(如 “因为叶子上长了蚜虫,所以葫芦都落了”)。 2. 参与小组合作,围绕《我要的是葫芦》共同完成故事续编,乐于表达想法。 表达时语句通顺,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词语(如 “因为叶子上有蚜虫,所以小葫芦慢慢变黄了”)。 2. 敢于在班级展示《我要的是葫芦》的续编。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结合《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内容,探究寓言的寓意,明白 “事物之间有联系,要关注整体” 的道理。 2. 参与绘制“根茎叶葫芦”的关系图 ,理解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深化对《我要的是葫芦》故事的理解 能主动发现并总结《我要的是葫芦》中 “事物相互联系” 的规律。 2. 能用图画或简单文字记录自己对《我要的是葫芦》寓言道理的理解。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对寓言有初步兴趣,能借助拼音朗读; 能区分角色对话,有 “事物间存在联系” 的生活经验(如知道植物生长各部分相互影响); 3. 喜欢游戏化任务,对 “探究”“解谜” 类活动兴趣高,像 “持‘联系放大镜’探谜” 这类任务能激发参与热情。 难把握种葫芦人 “只重结果、忽视过程”、邻居 “焦急劝告” 的语气差异,易读成统一语调; 2. 对“事物间联系” 的抽象道理理解浅,难像在 “葫芦秘密关联图” 绘制中深入体会故事里的联系; 3. 续编《第二年种葫芦日记》时缺乏逻辑,难体现种葫芦人认知转变。 播放课文角色音频,开展 对比朗读,用 “星级评价” 强化邻居焦急劝告、种葫芦人不以为然与固执的语气差异; 用 PPT “葫芦生长动态视频”(展示根、茎、叶、葫芦的关联)具象化 “事物联系”,结合 “植物生长观察” 实践活动; 3. 提供 “日记写作支架”:“第二年,种葫芦的人____地发现叶子上有蚜虫,他____,结果____。”
课时目标 通过借助拼音、小老师领读等方法,正确认读 “葫、芦、谢、以” 等 8个生字;能规范书写 “种”等10个生字。 通过范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和邻居的急切劝告;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借助图片和课文内容,说出喜爱葫芦的人最终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3. 尝试续编第二年种葫芦人续种葫芦的故事。能做到条理清晰、声音洪亮。 评价任务 1: 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 评价任务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 评价任务 3: 能参与 “故事续编”,表达大方自然。
课时驱动任务 智慧故事解谜会 ——争当智慧小侦探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走进《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世界,化身 “小侦探”,参与 “智慧故事解谜会” !要成为 “智慧小侦探”,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破“字词宝箱”:认读生字,获得 “基础侦探星”; 2.破“谜团宝箱”:找出 “那么爱葫芦的人最终却没能得到葫芦” 的核心问题,获得 “侦查侦探星”。 集齐两星,可进入第二课时 “终极解谜会”! 1.还原现场: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得 “朗读侦探星”; 2.续编解谜:续编第二年种葫芦人续种葫芦的故事(含忠告),得 “创意侦探星”; 3.汉字侦查:写好生字,得 “书写侦探星”。 集齐三星,成为 “全能智慧小侦探”,颁发荣誉证书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任务及标准
初读课文:破 “字词宝箱” 情境导入:“欢迎加入智慧侦探社!今天我们要破解《我要的是葫芦》的神秘谜团,先闯第一关 —— 字词宝箱!” 活动一 :侦查生字 借助拼音读生字(“宝箱密码”) 同桌互查;教师重点指导 “芦” 易错音; 交流识字方法,如形声字归类:出示 “盯、慢、谢”,观察 “左形右声”(如 “盯” 左 “目” 表义,右 “丁” 表音)。 4.查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随机点名组词读,挑战成功,获得“放大镜”。 活动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喜爱葫芦的人最终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的原因? 学生开始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读书姿势。 评价活动一: “开火车破密码” 读得准★ 声音洪亮★ 达标:2 颗★。 评价活动二: 评价标准星级声音响亮☆流利☆正确☆
展读课文:找 “核心谜团” 活动一:侦查对话 1.展示读课文,以开火车或小组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认真听,听完后评价。 活动二:寻找谜团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人物都有谁?说了什么? 2. 学生依次分享
还原现场:读好对话 活动一:语气侦查 1.教师出示 PPT 重点对话句,学生尝试朗读。 2.分析语气: 种葫芦的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不屑一顾、语速快);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语调逐渐上扬) 小组赛读、男生女生比赛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句。表现了对蚜虫的不屑一顾、满不在乎)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肯定的语气,感情不如上一句强烈) 老师范读、学生感受语气的变化,学生展示对比朗读 邻居:“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读出“劝告”的语气,语调上要显得急切一些) 种葫芦的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惊诧、不理解。) 学生模仿读、分角色读(一人扮邻居,一人扮种葫芦人,一人当 “裁判侦探”)。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说话人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时还可以想象出说话人吃惊的表情)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肯定的语气。感情没有上一句强烈。) 学生展示对比朗读 活动二:关系侦查 1.出示 PPT 视频,理解根、茎、叶、葫芦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叶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蚜虫会抢走叶子的营养,叶子枯萎后葫芦缺营养会掉落。 2.小组合作,绘制关联图: 小组合作绘制“葫芦秘密关联图”,用线条连接“根、叶、蚜虫、葫芦”,找出事物之间看不见的联系。 小组展示:2-3 组上台展示关联图,讲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补充完善。 评价标准 读出种葫芦人的不屑一顾 ★读出邻居诚恳劝告的语气 ★
(第二课时) 终极解谜:故事续编 活动一:复述故事 1.读:快速的读一读课文,说:和同桌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续编准备:PPT 出示 “续编支架”:喜爱葫芦的人最终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的原因是什么?“你会送给种葫芦人一句什么忠告?; 3. 小组解谜:3人一组,一人编种葫芦的人、一人编邻居、一人当旁白 4. 展示解谜:小组上台展示续编故事 其他同学当 “评委侦探” 打分。 评价标准 内容讲清楚《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 ★加入想象,续编第二年种葫芦人续种葫芦的故事。★送给种葫芦人一句忠告。 ★表达声音洪亮,自然大方。 ★
汉字侦查:规范写字 活动一: 侦查汉字 出示 “种”、“棵”、“以”、“次”等生字,以 “汉字小侦探” 身份观察,利用小口诀:“一看结构(左右结构),二看占格(左窄右宽 / 头齐脚齐),三看关键笔画(如 “种” 棵 “居” 的撇捺舒展)”; 书写侦查: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PPT 出示 “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图片); 自我侦查:对照 PPT 评价标准(①笔顺正确;②结构合理;③书面整洁 ④书写美观),用 “★” 自评。 师展示反馈,生对标评价,修改。 评价维度星级书面整洁☆书写美观☆结构匀称☆关键笔画正确☆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 “葫、芦、盯、赛” 这些生字,读活了种葫芦人与邻居的劝告对话,还懂了 “事物之间藏着紧密联系,不能只盯着目标、忽略关键细节” 的道理。希望课后大家也能像细心的小侦探一样,多留意生活里的 “小关联”。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给爸爸妈妈讲一讲 《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 ,并完成《第二年种葫芦日记》。 【发展性作业】阅读主题丛书《网里的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其中蕴含的“小道理”,将其浓缩成一句话,准备好在课堂上分享给老师与同学们。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