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
2.冰变成水需要( ) 热量。
3.夏天用湿抹布擦黑板,很快就会干,这是因为水变成了 。
4.如图所示,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下,然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塑料袋内装满了 。
5.我们在街上常能看到杂耍艺人用一个气球变换出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因为空气没有固定的 。
二、判断题
6.水有三种形态,冰是固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 )
7.为了获得准确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
8.只有动物和人呼吸需要空气,植物不需要空气。( )
9.将一团橡皮泥捏成猪八戒的形状就不是原来的物质了。( )
10.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
三、选择题
11.电水壶在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自动断电。以下对水沸腾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壶口冒出“白气” B.壶内有气泡产生 C.水温不断上升
12.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大约是( )。
A.100℃ B.80℃ C.0℃
13.小智拿的这种挂耳咖啡最佳冲泡温度是85-95℃,小智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14.冲泡过程中,不断有咖啡的香味飘进小智鼻子,这是因为( )。
A.空气会流动 B.小智靠得太近 C.空气占据空间
15.小智在咖啡里面加了一大块冰塘,但爸爸喝的时候发现,一开始咖啡味道偏苦,而喝到后面却很甜,这是因为( )。
A.冰糖全溶解在杯底了 B.冰糖未溶解完全,甜味分布不均匀 C.冰糖沉在杯子底部,没有溶解
16.要想让爸爸快速喝到一杯甜度一样的咖啡,小智可以通过( )实现。
A.冷藏1分钟 B.用勺子搅拌 C.加入多几块方糖
17.小智要做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险,他从以下实验材料中选择了几种(画图的),他这样选择是为了研究( )。
A.水温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B.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C.冰糖颗粒大小对其溶解快慢的影响
18.天气太热,爸爸给咖啡里加了点冰,过了一会儿杯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 )。
A.杯里的水渗出来了 B.冰融化而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19.小智还给爸爸烤了面包,在烤面包片的过程中,面包从湿湿软软地变成了干干、脆脆的。这是因为面包里的水( )。
A.受热蒸发了 B.凝固了 C.融化了
20.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天气太热了,小智额头上都是汗珠
B.早上晾在阳台上的湿衣服,傍晚就干了
C.放在桌上的一杯水一个星期后变少了
21.小智喝牛奶时突发奇想,用吸管向奶盒中吹气,牛奶从盒中溢了出来。这是因为(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能被压缩 C.空气能占据空间
22.溢出来的牛奶弄脏了衣服,小智洗衣服时产生了许多泡泡浮在水面是因为( )。
A.空气比同体积的水轻 B.空气有质量 C.空气占据空间
23.七月份,科学研究社组织“保冰比赛”,比谁能让相同的冰块融化得最慢。下列最不可能得冠军的是把冰块( )。
A.装进塑料瓶中的小智 B.裹在棉花里的慧慧 C.握在手里的天天
24.如右图所示,小智在试管水面处捆上橡皮筋,把试管插入装满碎冰的烧杯中,并在碎冰中加入很多( ),这可以使碎冰周围温度更低。
A.水 B.食盐 C.碎冰
25.水变成冰之后,和原来捆橡皮筋的地方相比,冰柱升高了,说明冰的体积( ),所以冬天时北方的自来水管容易裂开。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26.我们能感知空气的存在最合适的方法是( )。
A.闻一闻 B.扇一扇 C.看一看
27.拍一拍,气球很轻。小智想知道,空气是否有质量呢?他先在简易天平左端放上一个充满空气的小皮球,右端放入若干绿豆并调节使天平达到( )状态。
A.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28.向皮球中打入空气后简易天平处于图a所示状态,在右边加入2粒绿豆后天平处于图b状态,说明打入的空气质量( )。
图a: 图b:
A.大约等于2粒绿豆 B.小于2粒绿豆 C.大于2粒绿豆
29.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右端除了使用绿豆,还可以使用( )。
A.玻璃弹珠 B.苹果 C.米粒
30.将注射器吸进空气,用橡皮塞堵住出口,用力压活塞(如右图),这时,如果将手松开,看到的现象是注射器活塞( )。
A.无变化 B.弹起来 C.降回去
31.比较水和空气能不能被压缩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注射器相同就可以了,水和空气的多少不用管
B.注射器要相同,抽进去的水和空气也要一样多
C.水占据的空间很难被压缩
32.小智在研究社通过实验比较了空气和水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B.水的形状不可以改变 C.水和空气都会流动
四、实验题
33.为了解“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小智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要求 图示 纸团情况
①塑料杯内底部粘纸团,再将塑料杯竖直倒扣在水槽中。 干的 湿的
②在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塑料杯内的底部粘纸团,再将塑料杯竖直倒扣在水槽中。 干的 湿的
(1)请你根据第1、2列的实验方法,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出纸团情况。
(2)以上实验说明了:
(3)下列选项中,利用了空气上述性质的是( )。
A.风吹动帆船 B.瘪轮胎充气鼓起来 C.充气游冰圈漂在水面上
34.在研究社中,小智和慧慧一起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智提出了他的实验计划:
①先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再往一个杯子里倒入50毫升的热水,往另一个杯子里倒入50毫升的冷水。
②分别取20克的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份。
③将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继续搅拌……,直到食盐(或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1)慧慧认为小智提出的实验计划第①步中有问题,请你帮他改正确。
(2)判断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的依据是( )。
A.搅拌1次,杯中还留有余下的食盐(或小苏打)
B.杯中的水变浑浊了
C.不管怎么搅拌,杯中都有余下的食盐(或小苏打)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食盐溶解了7份,小苏打溶解了2份。说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同时也说明了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填“有限”或“无限”)的。
(4)下列实验方法,对小苏打溶解数量有影响的是( )。
A.增加水量 B.加快搅拌 C.磨得更细
(5)操作过程中不小心混进去了沙子,他们想把沙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应选择右图实验装置中的 ,这个方法叫 。
甲 乙 丙
(6)在利用酒精灯加热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上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火焰的内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A B B C C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C B C B A A C B
题号 31 32
答案 A B
1.0
【详解】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水结冰后体积增大。
2.吸收
【详解】冰变成水,再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水,再变成冰的过程需要释放热量。
3.水蒸气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在这个过程中,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夏天用湿抹布擦黑板,很快就会干,这是因为水受热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4.空气
【详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因为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所以塑料袋内可以装满空气。
5.形状
【详解】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没有固定的形状,一个气球变换出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的无固定形状。
6.×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露、雾是它的液态形式;冰、霜、雪是它的固态形式,
7.√
【详解】温度计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在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注意:①手持温度计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②等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的液面,且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8.×
【详解】我们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在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动物和人呼吸需要空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需要空气。
9.×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将一团橡皮泥捏成猪八戒的形状,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题干错误。
10.√
【详解】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在对密闭的容器中的空气施加压力时,空气的体积就被压缩,使内部压强增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11.C
【详解】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气”;同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水温不断上升是错误的。
12.A
【详解】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大约是100℃。此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
13.C
【详解】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因此小智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位置正确的是C。
14.A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冲泡过程中,不断有咖啡的香味飘进小智鼻子。
15.B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爸爸喝的时候发现,一开始咖啡味道偏苦,而喝到后面却很甜,这说明冰糖未溶解完全,甜味分布不均匀。
16.B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用热水、搅拌、研碎是加快溶解的三种基本方法。要想让爸爸快速喝到一杯甜度一样的咖啡,小智可以通过用勺子搅拌实现。
17.C
【详解】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冰糖颗粒大小,所以研究的是冰糖颗粒大小对其溶解快慢的影响。
18.C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爸爸给咖啡里加了点冰,杯子的温度较低,杯外壁的小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19.A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在烤面包片的过程中,面包里的水受热蒸发了,因此面包从湿湿软软地变成了干干、脆脆的。
20.A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早上晾在阳台上的湿衣服傍晚就干了、放在桌上的一杯水一个星期后竟然变少了,这些都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蒸发现象。天气太热身体出汗是为了散发热量,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不属于蒸发现象。故选A。
21.C
【详解】空气具有流动性,充斥在地球的角角落落,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小智喝牛奶时用吸管向奶盒中吹气,空气占据了牛奶的空间,所以牛奶从盒中溢了出来。
22.A
【详解】空气有质量,但是质量很轻。洗衣服时产生的泡泡里都是空气,泡泡浮在水面是因为空气比水轻。
23.C
【详解】冰在不同的条件下,融化的速度不同。要想冰块融化最慢,就要减少热传递,塑料瓶和棉花能够减缓热传递。而天天把冰块捂在手中,手里的温度较高,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热量较多,所以天天的冰块会最早融化,最不可能得冠军。故选C。
24.B
【详解】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或降低温度因此在碎冰中加入很多食盐,这可以使碎冰周围温度更低。
25.C
【详解】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不同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结冰后液态变为固态,质量不变,但是体积变大。自来水管里的水在寒冷的冬天容易结冰,结冰后体积变大,因此冬天时北方的自来水管容易裂开。
26.B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所以我们能感知空气的存在最合适的方法是扇一扇,能感觉到风,这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27.A
【详解】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要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我们需要用到天平,在简易天平一端放上充满空气的小皮球,另一端放上若干豆子,使天平达到左右平衡的状态,此时绿豆的质量就是气球的质量,从而测量出空气的质量。故选A。
28.A
【详解】右边加入2粒绿豆后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这是使天平重新平衡所需要的质量。因此说明打入的空气质量等于2粒绿豆的质量。
29.C
【详解】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右端除了使用绿豆,还可以使用米粒。因为米粒较轻,适合通过对比探究空气的质量,而玻璃弹珠和苹果与空气的质量差距较大,不适合用于探究空气的质量操作。
【点睛】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非常轻。
30.B
【详解】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因此将注射器吸进空气,用橡皮塞堵住出口,用力压活塞,这时,如果将手松开,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因此注射器活塞会弹起来。
31.A
【详解】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压缩后的空气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空气是不能被无限压缩的,因为空气中的分子之间的间隙是有限的。比较水和空气能不能被压缩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注射器要相同,抽进去的水和空气也要一样多,才能一起比较。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空气占据的空间很容易被压缩,但不能压缩为零,水占据的空间很难被压缩。故选A。
32.B
【详解】A.水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正确;
B.水的形状不可以改变,错误;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因此形状可以被改变;
C.水和空气都会流动,正确。
33.(1)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要求 图示 纸团情况
①塑料杯内底部粘纸团,再将塑料杯竖直倒扣在水槽中。 干的 湿的
②在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塑料杯内的底部粘纸团,再将塑料杯竖直倒扣在水槽中。 干的 湿的
(2)B
【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详解】(1)在塑料杯底部塞一个纸团,把塑料杯放入水中,将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入水中,我们会看到纸团不会湿,是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空间,让水无法进入。如果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再慢慢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被完全浸湿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小孔流出了,水占据了空气的位置,将纸浸湿。
(2)综上所述,实验说明了空气能占据空间。
(3)空气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是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空气的体积容易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瘪轮胎充气鼓起来就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34.(1)先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再往一个杯子里倒入50毫升的冷水,往另一个杯子里倒入50毫升的冷水。
(2)C
(3) 强 有限
(4)A
(5) 乙 过滤
(6)B
【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详解】(1)对比实验要求单一变量,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变量为食盐和小苏打两种物质。小智又分别用了热水和冷水,多个变量影响实验结果。
(2)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食盐溶液达到溶解度,不管如何搅拌,杯中都有余下的食盐(或小苏打)是不能再溶解的依据。
(3)根据题干数据可知,食盐溶解了7份,小苏打溶解了2份,食盐溶解的份数比小苏打多,说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准备了8份食盐和小苏打,溶解最多的食盐也只溶解了7份,未完全溶解,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4)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增加水量对小苏打溶解数量有影响,会增加小苏打溶解的量。
(5)食盐和沙混合后,由于食盐易溶于水,沙子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因此应该选择实验装置乙来过滤。
(6)A.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上,错误;加热完后,蒸发皿温度很高,不能用手触碰;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正确;
C.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火焰的内焰,错误;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火焰的外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