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9 17:25:47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www.21-cn-jy.com
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彻底改变了社会落后面貌
2.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月革命??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3.“列宁以上述的理论为依据,使他的党作好了1917年第二阶段革命的准备——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体现“上述理论的”文献是( )2·1·c·n·j·y
A.《土地法令》 B.《和平法令》
C.《四月提纲》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4.《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5.“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上述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B.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己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6.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以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其具体含义是 www-2-1-cnjy-com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从和平斗争过渡到暴力斗争
D.从对外战争过渡到国内革命
7.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来源:21cnj*y.co*m】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8.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C、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9.王康在其《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中说:“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结果
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C.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D.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10.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21*cnjy*com
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1.“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12.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B.提出适时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D.提出暴力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主张
1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直接目的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14.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21·世纪*教育网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15.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16.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其最重要的表现是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了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17.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说:“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为实现革命的过渡,列宁要求( )21cnjy.com
A. 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沙皇制度建立议会制共和国
B. 缔结真正民主的非强制的和约使俄国退出一战
C. 布尔什维克党要适应这种特殊的条件开展群众工作
D. 实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
18.1917年11月,中国国内报刊纷纷报道:“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乱……俄京现无政府亦无议院,若数日内社会党首领不能阻止稳固政府,俄京不免大乱。”材料所述事件
A.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完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19.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
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20.1917年3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结果说明当时【版权所有:21教育】
A.资产阶级代表在苏维埃占多数
B.布尔什维克党对民主革命前途认识的局限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军队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临时政府一方面受到民主党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党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最后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出处:21教育名师】
——《震撼世界的十天》
材料二 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政府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无能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克伦斯基的。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帖了。”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
——摘编自《十月革命史》
材料三 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政府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苏维埃获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
——摘编自《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三,回答布尔什维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女工高呼“打倒战争!”“要面包!”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各工厂的男工也加入游行队伍。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起义工人得到士兵的支持,起义迅速发展,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正在前线指挥俄军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3月15日宣布退位。2-1-c-n-j-y
材料二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根据材料判断它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的三个文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的?各有什么作用?
(3)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关系如何?
23.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21教育网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21*cnjy*com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次革命?
(2)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3)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时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
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10.23)》
材料三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
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
要任务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2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 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 年欧洲革命和1871 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 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来到,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 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2)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3)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巴黎公社建立后、十月革命胜利后和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和探索?21·cn·jy·com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  21*cnjy*com
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彻底改变了社会落后面貌
【答案】C
【解析】分析选项:A项属于二月革命的成果;B项属于十月革命后俄国发展的方向;D项说法过于绝对。 综合上述分析,这两场革命及其后的国内战争为俄国社会转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故选 C 项。
2.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月革命??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由图可知,甲点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乙点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答案选C。二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三大工人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
3.“列宁以上述的理论为依据,使他的党作好了1917年第二阶段革命的准备——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体现“上述理论的”文献是( )
A.《土地法令》 B.《和平法令》
C.《四月提纲》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第二阶段革命……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可知,指的是二月革命之后,指明革命方向的《四月提纲》,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土地法令》是十月革命开始后才颁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和平法令》是十月革命开始后才颁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是俄国十月革命时候才颁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材料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是在俄国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提出的问题,意味着无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故本题选择B项。
5.“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上述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B.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己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答案】A
【解析】 “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一说法与现实矛盾,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制度仍有自我调节的空间,排除B。;十月革命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否定但不是彻底否定,世界各种文明是相互借鉴的,排除C。十月革命是为落后的俄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排除D。故此题应选A项,“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实际上是说俄国十月革命是立足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而非盲目照搬马克思主义。
6.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以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其具体含义是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从和平斗争过渡到暴力斗争
D.从对外战争过渡到国内革命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四月提纲》,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以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具体含义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正确。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近代中国,故A项排除。从和平斗争过渡到暴力斗争,不符合当时革命的性质,故C项排除。从对外战争过渡到国内革命,不符合当时俄国的史实,故D项排除。21cnjy.com
7.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十月革命……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与俄国的国情符合,故D项正确;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过于强调外部因素,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故C项错误。
8.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C、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答案】B
【解析】AD项说法本身错误;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所以“早产”之说是错误的,排除C;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成功说明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各个国家的国情,同时本身也是不断的发展的,故选B。
9.王康在其《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中说:“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结果
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C.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D.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材料中“既是……也是……”的表述可知,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D符合题意;彼得大帝和十月革命没有关系,排除A;当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一环,是一战激化了矛盾,所以十月革命是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排除B,选C;十月革命和启蒙运动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故选C。21教育网
10.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21*cnjy*com
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C
【解析】分析选项,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而十月革命是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爆发的,排除A项;D项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选C。
11.“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由题干内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12.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B.提出适时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D.提出暴力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主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记忆、再现相关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米涅夫的这番言论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结束,之所以他说列宁是错的,是因为列宁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了,因为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所以答案选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材料所述已经是在二月革命之后,沙皇统治已经被推翻,故排除D。
1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直接目的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是指1917年4月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四月提纲》提出之初遭到党内的反对,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事实的证明,列宁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14.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表格的四次调查的内容及其不同回答,说明俄国人仍然在反思十月革命,①正确;且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在不同年份是变化的,②不正确;对十月革命持肯定态度的在四个时期都占多数,说明③正确;对比表格中不同问题的数字信息,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只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并非“主要”,④不正确。
15.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答案】A
【解析】十月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阶段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的特点,与材料中“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表明,重点是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故B项错误;虽然说“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但也不是“可随时转为”,故C项错误;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但列宁于1917年4月回到彼得格勒,“二月革命”没有涉及列宁高超的领导,故D项错误。
16.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其最重要的表现是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了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答案】B
【解析】学生依据历史事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要解决本题必须知道二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状况,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即一个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后是革命权力机关;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一般而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后,由资产阶级掌权,但很明显俄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掌管国家事务,这是二月革命与其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不同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版权所有:21教育】
17.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说:“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为实现革命的过渡,列宁要求( )
A. 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沙皇制度建立议会制共和国
B. 缔结真正民主的非强制的和约使俄国退出一战
C. 布尔什维克党要适应这种特殊的条件开展群众工作
D. 实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四月提纲》的认识。材料中提出“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中提出群众轻信与社会主义为死敌的政府,故B项错误,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生产和分配,故D项错误,排除。C项符合当时的特殊条件,故选择C。
18.1917年11月,中国国内报刊纷纷报道:“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乱……俄京现无政府亦无议院,若数日内社会党首领不能阻止稳固政府,俄京不免大乱。”材料所述事件
A.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完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917年11月”和“俄京现无政府亦无议院,若数日内社会党首领不能阻止稳固政府,俄京不免大乱”可以判断出本题考查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A项错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B项是巴黎公社,与题干要求不符;C是二月革命,与题干不符。21·cn·jy·com
19.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 )
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
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胜利指的是十月革命,它是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故选C。ABD都不属于它的独特贡献。2·1·c·n·j·y
20.1917年3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结果说明当时
A.资产阶级代表在苏维埃占多数
B.布尔什维克党对民主革命前途认识的局限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与归纳的能力,材料中苏维埃全体会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排除A;材料中“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说明他们对民主革命的前途认识不明确,B符合题意;无产阶级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排除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军队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临时政府一方面受到民主党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党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最后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震撼世界的十天》
材料二 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政府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无能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克伦斯基的。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帖了。”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
——摘编自《十月革命史》
材料三 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政府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苏维埃获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www-2-1-cnjy-com
——摘编自《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三,回答布尔什维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
【答案】
(1)状况:军队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农民发起针对地主的暴力行为;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导致企业停产和运输系统瘫痪;资产阶级和高级军官都不愿满足农民的要求,反而支持科尔尼洛夫建立军事独裁。
(2)政治优势: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在苏维埃选举中成为多数。军事优势:组织并领导着工人赤卫队的武装力量,也获得了很多正规军的支持。
(3)原因: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局面,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在镇压科尔尼洛夫叛乱中暴露了没有军事力量支持的弱点;不能停止战争,无法解决俄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工人的饥荒困境;不能分配土地给农民以满足农民的愿望,失去了农民的支持。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农民”“兵士”“有财产阶级”等关键信息。结合上下文概括各阶层的状况、态度。(2)根据“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找出关键信息表述即可。(3)可从国内外矛盾形势的发展及各阶级的态度进行分析。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女工高呼“打倒战争!”“要面包!”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各工厂的男工也加入游行队伍。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起义工人得到士兵的支持,起义迅速发展,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正在前线指挥俄军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3月15日宣布退位。
材料二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根据材料判断它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的三个文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的?各有什么作用?
(3)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关系如何?
【答案】
(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分)
(2)历史背景:1917年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次日完全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也相继起义成功。在革命胜利之际,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三个重要文件。(1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作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法令》通过后苏俄政府退出大战,新生政权获得了喘息之机;《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持。(6分)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1分)
【解析】(1)由“1917年3月”、“打倒战争”、“ 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 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可以判断这场革命是反对沙皇政府的革命运动,所以这个事件是二月革命,它的性质是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法令》使苏俄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喘息之机;《土地法令》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但七月事件的爆发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1917年秋天俄国出现经济危机,政局更加动荡不安,也加剧了人民对临时政府的愤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说二月革命的爆发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3.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次革命?
(2)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3)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新高潮”指的是十月革命。
(2)一种是和平过渡,另一种是武装起义。最终选择了武装起义。
(3)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通过《土地法令》宣布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1)根据题干时间“1917年8月”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得出“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新高潮”指的是十月革命。2-1-c-n-j-y
(2)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可知革命方式由和平过渡转变为武装起义。
(3)结合所学,回答十月革命后的革命措施:(1)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通过《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提出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3)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时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
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10.23)》
材料三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
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
要任务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2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2分)。
【答案】
(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1·世纪*教育网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
(3)对和平与土地的要求。
(4)不是偶然的。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向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反动军队的叛乱被平定后,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在革命危机时刻发动了武装起义;广大的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和平与获得土地,但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给予满足。
【解析】本题是对十月革命背景、过程等相关内容的考查。(1)主要考查了《四月提纲》的内容,对革命两个阶段不同任务的考查;(2)考查十月革命的过程;(3)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俄国人民当时的要求:材料三——和平、材料四——土地;(4)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来源:21cnj*y.co*m】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 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 年欧洲革命和1871 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 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来到,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 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出处:21教育名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2)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3)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巴黎公社建立后、十月革命胜利后和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和探索?
【答案】(1)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恩格斯考查问题的着眼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2)20 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了一定发展,这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3)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俄国是政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它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使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
(4)巴黎公社成立后,宣布以公社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若干委员会,掌管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对公职人员的薪金进行限制。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走上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和监督权力的实施。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各级自治机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以上史实都体现了无产阶级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和探索。
【解析】第(1)问从生产力的角度作答;第(2)问资本主义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第(3)问从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来找答案;第(4)问注意三个国家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