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9 18:19:05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20世纪60-70年代是一个辉煌的科技时代。这一时期中国取得的重大航空航天技术是( )
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C.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1983年12月,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亲自挥笔命名“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21cnjy.com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3.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C.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4.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局势时,得知一中国消息,感慨的说“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消息可能是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导弹发射成功 D.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
5.“在美国宣称阿波罗计划成功的约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也将自己的登月计划提到了议事日程,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有能力将中国人从地球引力的束缚中暂时的解脱出来,去探寻那未知的宇宙奥秘。”最能证明我们“能力”的事件是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2007年“嫦娥一号” 发射成功
D.2003年神舟5号成功发射
6.“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7.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8.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 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 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9.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属于新时期的是
A.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 B.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C.加入了“载人航天俱乐部”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0.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说明【版权所有:21教育】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B.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中央影响的大国
D.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奠定崇高国际地位的基础
11.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②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③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 ④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21教育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阅读下图所示纪念邮票。下列内容最符合其主题的是 ( )
A.“两弹一星”成功研制 B.“双百”方针提出
C.“载人航天”顺利实现 D.“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13.1977年7月,邓小平同长沙工学院等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你们可以花钱把外国的技术资料买来,编到教材中去,也可以派留学生去学。只有学到手了才能发展,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邓小平的这段话( )21·cn·jy·com
A.推动了中国海外留学现象的出现
B.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C.遵循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
D.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14.文革期间我国科技取得长足的发展,下列科技成果属于文革期间世界首创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形杂交水稻
D.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15.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人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21*cnjy*com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16.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科技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出现的科技成果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两弹”的研制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神舟5号”飞船成功进行载人飞行
④“银河”系列计算机诞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科技的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18.20 世纪60 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这表明导弹研制www-2-1-cnjy-com
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 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19.一位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有(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0.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 000千克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来源:21cnj*y.co*m】
A.有利于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21*cnjy*com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
代表人物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
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1·c·n·j·y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从物质型向信息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1994年,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苹果、Google、IBM、英特尔、微软、亚马逊等著名的美国企业,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领域的发展潮流,对全球信息化发展举足轻重。
——改编自《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20年评述》2013年9月16—18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将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教兴国”遂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年的发展成果辉煌,包括专利申请量2011年首次超过美国,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撑着经济发展。但是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在中国,半导体专利外国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外国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外国企业占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外国企业占90%。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将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出处:21教育名师】
——摘自2015年5月6日新华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及对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启示。
23.科技发展影响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时到中国来传教的法国学者和传教士巴多明和汤执中,首先向法国学术界介绍了《本草纲目》……达尔文对《本草纲目》赞不绝口,称它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的过程当中,有过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动物和植物在家养环境下的变异》。……而这部文章里边,他引用的资料,就是李时珍收集的关于鸡的七个品种。……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所收集的资料,对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巨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编自钱文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材料二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成就的取得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1896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敲响了祖国危亡的警钟:生物不断在“变”、不断在进化,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社会也是如此。既然人力可“与天争胜”而终“胜天”,只要人治日新、变法图强,国家就可永存,种族就可不坠,此所谓“存亡生死,其权仍操之我手”!因此,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而且刻不容缓!
—— 改编自严复的维新思想
材料四 在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该观点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规律搬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公开主张国家、民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成为殖民主义者对外扩张的“理论武器”。其结果只能是把人类兽性化,是人类社会的颓败,而不是真正的进步。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科技给西方科技带来怎样的影响?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进程的作用。2-1-c-n-j-y
(2)归纳材料二中胡锦涛讲话的主旨。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以来“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0字左右)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材料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出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功主要应用的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一“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中国化学家张准(1924年)
材料二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国人重视“科学本体”开始于20世纪初的什么运动?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三个时期科技发展的特色。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20世纪60-70年代是一个辉煌的科技时代。这一时期中国取得的重大航空航天技术是( )
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C.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60-70年代的科技,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航空航天技术”,在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此时期重大的航空航天技术,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是指农业方面的成就,BD项排除。
2.1983年12月,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亲自挥笔命名“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21*cnjy*com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依据材料文字“银河”、“神机妙算”等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的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成果,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题意,均排除。故选C。
3.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C.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文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空间技术”,可以判断该科学技术成果应为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故选C。
4.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局势时,得知一中国消息,感慨的说“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消息可能是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导弹发射成功 D.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科学技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赫鲁晓夫下台”,时间是在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正确;“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是在196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是在1973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在美国宣称阿波罗计划成功的约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也将自己的登月计划提到了议事日程,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有能力将中国人从地球引力的束缚中暂时的解脱出来,去探寻那未知的宇宙奥秘。”最能证明我们“能力”的事件是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2007年“嫦娥一号” 发射成功
D.2003年神舟5号成功发射
【答案】D
【解析】阿波罗登月计划是美国的航空航天计划,“我们有能力征服太空,有能力将中国人从地球引力的束缚中暂时的解脱出来”,说明中国也要发展载人航天计划。A不是航天计划,BC没有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因此选择D。
6.“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题文材料中“专注于田畴”“一介农夫”“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向我们暗示,它讲述的是一位在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A项是中国导弹之父;B项是数学家;C项地质学家。故答案选D。
7.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21·cn·jy·com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通过“吴刚”“嫦娥”可以看出这一“浪漫情景地”是月球,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情景地的是航空航天技术,D项运载火箭技术是航天运输工具,其用途是把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与材料相符,正确。A、B、C项均与航空航天技术无关,与材料不符,均可排除。
8.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 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 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做了很高的评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说明现代中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这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A、C、D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是教育事业的,与材料不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9.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属于新时期的是
A.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 B.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C.加入了“载人航天俱乐部”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要求,新时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故A项排除。人工合成蛋白质是在1965年,故B项排除。载人航天开始于2003年,故C项正确。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D项排除。
10.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说明2·1·c·n·j·y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B.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中央影响的大国
D.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奠定崇高国际地位的基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邓小平的话,强调了我国的原子弹、氢弹和卫星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属于尖端科技,同时又强调,中国必须拥有这些尖端科技成就,要不然不算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所以答案为D。“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故排除A项;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21·世纪*教育网
11.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②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③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 ④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原子弹爆炸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所以①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所以②与题意无关;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所以③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意无关,所以选B。
12.阅读下图所示纪念邮票。下列内容最符合其主题的是 ( )
A.“两弹一星”成功研制 B.“双百”方针提出
C.“载人航天”顺利实现 D.“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答案】A
【解析】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材料中的时间成立三十周年即1979年和“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图画主题,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13.1977年7月,邓小平同长沙工学院等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你们可以花钱把外国的技术资料买来,编到教材中去,也可以派留学生去学。只有学到手了才能发展,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邓小平的这段话( )
A.推动了中国海外留学现象的出现
B.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C.遵循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
D.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曾存在向苏联等国家派遣留学生的现象,故A项错误;1977年的中国还未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故B、D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C项正确。
14.文革期间我国科技取得长足的发展,下列科技成果属于文革期间世界首创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形杂交水稻
D.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答案】C
【解析】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故A项错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57年,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形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故C项正确;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是2005年,故D项错误。
15.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人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了航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在世界航天业的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打破大国空间技术的垄断无关,故D项错误。2-1-c-n-j-y
16.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科技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出现的科技成果是( )
①“两弹”的研制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神舟5号”飞船成功进行载人飞行
④“银河”系列计算机诞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即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发生在60年代,②是在1970年,③是在2003年,④是在80年代,故排除①②。故答案选D。
1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科技的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排除B;杂交水稻和卫星技术突破均是“文革”时期的成就,排除C、D;“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时间与①时期相符,因此选A。
18.20 世纪60 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这表明导弹研制
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 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D
【解析】材料提到,20 世纪60 年代,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导弹研制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故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19.一位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有(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文革”时间段,即1966年至1976年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排除①。“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②正确。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在1973年,③正确。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排除④。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20.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千克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有利于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意义。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
代表人物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
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答案】(1)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2分)
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3点)【来源:21cnj*y.co*m】
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
(2)不同: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仍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启迪民众,思考人生,改造社会。(2分,答案应比较对科学的“内涵”及“功用”的认识。只答出“前者重视科学的实用功能,后者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只给2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旧思想文化阻碍着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需要弘扬科学思想批判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每点2分,仼答2点,4分)
(3)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如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行。(2分)
【解析】(1)关于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主要是指四大发明中的宋代的成就,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显然一种观点认为是促进,一种观点认为是阻碍,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2)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科技的成就与影响。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从所给材料分析,主要是指学习西方文化的层次不同;关于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在认再现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原因的认识,难度系数不大。关于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可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归纳,主要从改革开放、政府重视、科技革命的推动等方面回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从物质型向信息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1994年,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苹果、Google、IBM、英特尔、微软、亚马逊等著名的美国企业,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领域的发展潮流,对全球信息化发展举足轻重。
——改编自《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20年评述》2013年9月16—18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将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教兴国”遂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年的发展成果辉煌,包括专利申请量2011年首次超过美国,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撑着经济发展。但是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在中国,半导体专利外国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外国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外国企业占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外国企业占90%。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将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摘自2015年5月6日新华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及对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启示。
【答案】
(1)背景:冷战结束,各国间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推动本国经济转型发展;市场需求的刺激;政府的远见卓识。(答5点,12分)21教育网
(2)影响:促进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繁荣;推动美国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信息经济占据主导;使得美国继续稳固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引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变革潮流;为21世纪美国在经济、技术等领域竞争继续保持优势创造有利条件。(答4点,9分)www.21-cn-jy.com
启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对基础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关注产业安全、国家安全;大力扶持、培育信息技术主导的公司壮大发展;注重原始性创新或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答2点,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总分不超过4分)
【解析】(1)背景,据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材料二“1995年”结合所学得出,冷战结束,各国间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据材料一“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从物质型向信息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得出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据材料一“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材料二“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得出推动本国经济转型发展,据材料一“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结合所学得出市场需求的刺激,据材料一“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据材料二“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得出政府的远见卓识,据材料一“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材料二“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得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2)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得出促进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繁荣,据材料一“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得出推动美国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信息经济占据主导,据材料一“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得出使得美国继续稳固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据材料一“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领域的发展潮流,对全球信息化发展举足轻重”得出引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变革潮流,据材料一“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结合所学得出为21世纪美国在经济、技术等领域竞争继续保持优势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小问启示,据材料一“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1994年,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得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府引导,据材料二“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据材料一“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得出加大对基础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据材料一“苹果、Google、IBM、英特尔、微软、亚马逊等著名的美国企业,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得出大力扶持、培育信息技术主导的公司壮大发展,据材料二“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得出关注产业安全、国家安全,据材料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得出注重原始性创新或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结合所学得出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
23.科技发展影响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时到中国来传教的法国学者和传教士巴多明和汤执中,首先向法国学术界介绍了《本草纲目》……达尔文对《本草纲目》赞不绝口,称它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的过程当中,有过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动物和植物在家养环境下的变异》。……而这部文章里边,他引用的资料,就是李时珍收集的关于鸡的七个品种。……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所收集的资料,对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巨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编自钱文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材料二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成就的取得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1896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敲响了祖国危亡的警钟:生物不断在“变”、不断在进化,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社会也是如此。既然人力可“与天争胜”而终“胜天”,只要人治日新、变法图强,国家就可永存,种族就可不坠,此所谓“存亡生死,其权仍操之我手”!因此,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而且刻不容缓!  21*cnjy*com
—— 改编自严复的维新思想
材料四 在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该观点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规律搬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公开主张国家、民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成为殖民主义者对外扩张的“理论武器”。其结果只能是把人类兽性化,是人类社会的颓败,而不是真正的进步。【版权所有:21教育】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科技给西方科技带来怎样的影响?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进程的作用。
(2)归纳材料二中胡锦涛讲话的主旨。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以来“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0字左右)
【答案】(1)影响: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作用: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推动欧洲的近代化或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2)主旨:高新科技成果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
评分准则
分数等级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6分)
论证方面
(1分)
8—9分
明确归纳中心论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论据充分,任举三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如(1)社会进化论是激励弱小国家和民族奋发图强的理论武器,也为近代西方殖民者美化侵略、推行强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2)核技术的拥有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平利用核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核技术也带来核恐怖等负面影响;
(3)网络技术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思维方式改变;但也带来垃圾信息、网络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达通畅
5—7分
隐含中心论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论据较充分,能举至少两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
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结合
3—4分
中心论点偏颇,只涉及某一个方面
论据不充分,能举至少两例展开论证
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少关联性
0—2分
缺少中心观点
至少涉及一例
要点式列举
【解析】(1)第一小问影响,材料一中“对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巨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第二小问作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欧洲开辟新航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等史实看,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2)胡锦涛讲话的主旨,材料二中关键信息:“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概括即得。 www-2-1-cnjy-com
(3)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四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进化论的影响,因此首先归纳中心论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然后另举两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如核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双重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材料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出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功主要应用的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1)影响: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从军事领域到民用领域。
(2)减少网络的消极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3)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应扬长避短,合理利用,造福人类。21cnjy.com
【解析】(1)由图片一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标题可知报道的事件是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重大历史事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标志了我国成为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原子弹技术的国家,有助于打破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维护世界和平。由图一可知核技术是用于军事;由图二可知核技术开始应用于民用。【出处:21教育名师】
(2)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可知,该公约主要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上浏览不良信息,维护青少年身心安全,要求青少年文明上网,友好交流,不欺诈他人,但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减少不利影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由材料一中图片一可知,核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核恐怖的阴影,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但另一方面核技术应用于民用领域,又给人们开辟了新能源,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材料二可知网络既可以带来不良的信息,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另一方面有加强了人民的交流与联系,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由此可知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但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所以科技的发展应该扬长避短,合理利用,造福人类。
25.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中国化学家张准(1924年)
材料二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国人重视“科学本体”开始于20世纪初的什么运动?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三个时期科技发展的特色。
【答案】
(1)现象:洋务运动期间,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是科学本体。
运动:新文化运动。(2分)
(2)成果: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或两弹一星)。(2分)
(3)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1分)
现代中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1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掌握情况。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如材料“……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突出历史现象。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的提示“20世纪初”。
(2)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本题属于基础性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回答时注意时间及具体内容的限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成果”,不可将杂交水稻之类的也答上。同时要注意以下时间的先后顺序。
(3)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近代及新中国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归纳总结特点,首先要梳理一下每一个时期中国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同时要注意结合每一个时期大的社会背景。如近代中国,受到列强侵略,与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及向西方学习紧密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