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8 19: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雨后,院里来了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人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想到这个,我忽然很难过。一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却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一只小而不美的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
(选自老舍《小麻雀》,有删改)
[材料二]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的麻雀不都是这样的吗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张在空中的透明的网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米,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选自冯骥才《麻雀》,有删改)
[材料三]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一些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了消灭害虫,从欧洲引:昧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而是少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选自谈宜斌《蓬间雀不可少》,有删改)
1.思维导图以上材料围绕麻雀写了不同的内容,请你完成思维导图。
            麻雀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读材料一,为什么小麻雀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 请写出文中与之呼应的语句。
3.材料二中,作者写了麻雀   和   这两个特点。
4.阅读材料三可知,下列描述不能表现出麻雀是捕捉害虫的能手的一项是(  )
A.18世纪,普鲁士国王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结果毛虫泛滥成灾。
B.麻雀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一些粮食。
C.在育雏期,麻雀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D.麻雀帮助美国波士顿的人们对付毛虫,人们建起了“麻雀纪念碑”。
5.麻雀是多面的:材料一中的麻雀是   的,材料二中的麻雀是   的,材料三中的麻雀是   的。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送纯净水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来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很干净。
②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连忙对儿子眨眨眼。可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臭袜子的气味。”我又气又急,伸手就要打。这时,走到门边的师傅扭过头来,满脸通红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我尴尬地止住了手。
③夜里,我跟孩子说:“那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还是感到很委屈:“我说的是实话,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④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鞋套。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直让我不安。
⑤门边有个位置!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我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门边。这样不用套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儿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吗?
⑥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突然道:“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我问道。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儿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⑦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6.文章第①段为什么要写送水师傅进门前脱掉鞋子?( )
A.说明这是他的习惯。 B.为下文作铺垫。
C.说明他没带鞋套。 D.说明他怕“我”责怪。
7.第②段中“我”对儿子“眨眨眼”的原因是什么?(  )
A.“我”的眼睛突然很干涩。
B.“我”认同儿子的话。
C.“我”想提醒儿子不要往下说。
D.“我”想与儿子互动。
8.从全文看,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位置”指的是什么?(  )
A.饮水机在门边摆放的位置。
B.“我”的家庭地址。
C.体谅他人,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D.电视机的摆放位置。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将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转换交代得很明白。
B.本文的重点内容是“我”教育儿子,通过“我”和儿子的对话,写出儿子不懂事。
C.本文第⑥段通过老人的话,从侧面体现了“我”和送水师傅的形象。
D.本文第⑦段交代了老人夸赞的原因,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10.读完文章后,林林觉得文中的送水师傅也是个“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的人。你认同林林的观点吗?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
11.第③段中,儿子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实话,不理解爸爸为什么不让他继续说。联系全文,为了帮助他理解爸爸的苦心,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太平燕
①福州的风味小吃中,能和锅边糊并列的,只有被称为“小长春”的“太平燕”了。
②在福州“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要说“太平燕”,就要先说“燕皮”的来历。
③据传,明嘉靖年间,闽北山区与江西接壤的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他家居山区,虽有山珍可享,但吃多了,便觉腻烦。于是,他家中的厨师便想出了一个新花样: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槌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儿,包上肉馅,做成扁肉,配以高汤煮熟,弄成了一碗点心。御史大人把这点心吃在嘴里,只觉得滑嫩清脆,醇香沁人,连呼“太妙”,忙问:“这点心叫什么?”那厨师见碗中的扁肉形同飞燕,便信口说点心叫“扁肉燕”。由此推演,才有了“燕皮”一说。“燕皮”本为大户人家独享,后来,打“燕皮”的手艺逐渐传开,流入福州,食者日众,“燕皮”逐渐成了福州家喻户晓、最负盛名的小吃。
④太平燕也叫“小长春”,那是因为扁肉形似长春花。“燕”与“宴”谐音,太平燕又叫“太平宴”。那么,“太平”二字因何而起?原来“太平燕”里有完整的鸭蛋,在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福州去海外谋生的人众多,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行舟之时“浪”也被压下去了,当然也就“太平”了。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民间家宴,要取“太平”“平安”之意,这“太平宴”是必吃的。
12.福州的风味小吃“太平燕”也称(  )。
A.太妙 B.小长春 C.馄饨 D.锅边糊
13.第③段中的“接壤”,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最接近( )。
A.腹地 B.邻近 C.相隔很远 D.交界
14.下列关于“太平燕”的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在福州“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
B.福州的风味小吃中,“太平燕”能和锅边糊并列。
C.“燕皮”现在仍然是富裕人家才可以享用的食品。
D.“燕皮”是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槌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制成的。
15.第③段“据传”的来历,有读者认为这是没有考证的,有点画蛇添足,应该将其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赶羊
星期五下午放了学,我去看外祖母。外祖母家离得不太远,过一座山就到了。
走到山脚下,我看见一只小羊在地里啃麦苗。走近一看,原来是我的邻居金牛哥家的,外号叫“小调皮”,是金牛哥放羊时跑丢的。
我把“小调皮”赶出了麦地,正要往前走,可是一想,我一走开,“小调皮”还会回来啃麦苗,应该把它赶回金牛哥家里去。
“小调皮”看见我去赶它,就没命地往山上跑。我好不容易才追上它,拦住了它的去路,“小调皮”低着脑袋向我冲来。我才不怕它呢,冲上去抓住它的两只角,跟“小调皮”打起了架。被抓住角的“小调皮”一步也不能前进了,可是我也不能放手。过了一会儿,我的手有些酸了,刚一松劲,它就用力顶我的肚子,把我顶了个仰面朝天,然后它撒腿就跑。
我气急了!爬起来就去追它。可是左追追不上,右追也追不上。我的力气用完了,它还在野地里闯来闯去,怎么赶它,它也不回去。算了吧,随它去吧!我失望地坐下来喘着气。“小调皮”像是在故意逗我。我一坐下来,它也停下来啃路边的草,还朝我“咩咩”地叫。
它逗我,我也气它。我学着它“咩咩”地叫了几声。没想到它望了我一眼,也叫了几声,居然还朝我走近了几步。我忽然记起来,金牛哥往常就是这样呼唤它们的。于是,我就学着金牛哥的样子,“咩咩”地叫。这招果然很灵!它跑到我身边来了,也“咩咩”地叫着,我又惊又喜。赶羊跟做其他事一样,也需要诀窍。我拔了些青草,哄着“小调皮”往前走,好半天它才跟着我进了羊圈。我高兴极了,“小调皮”也挺高兴,因为它又回到羊群里了。太阳已经下山了。外祖母家去不成了,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后悔。
16.根据文章内容,想想“我”赶羊的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我” 跟“小调皮”打架手酸松劲     “我”学羊叫    
“小调皮”     停下来,朝“我”“咩咩”地叫     进了羊圈
17.读短文,在下图中填写“我”赶羊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不怕→   →失望→   
18.外祖母家去不成,“我”为什么一点也不后悔
19.“我”最后能成功把“小调皮”赶回羊圈的主要原因是(  )
A.“我”试图凭借力气抓住“小调皮”,力气大是成功赶羊的主要原因。
B.“我”先是记起金牛哥往常呼唤羊的方式,学着“咩咩”叫,吸引了“小调皮”靠近,之后又拔了些青草哄着它,一步步引导它最终走进了羊圈。
C.文中“小调皮”在野地里闯来闯去,它是自己跑累了想回羊圈才回去的。
D.赶羊过程中,有其他人帮忙一起赶羊。
20.读完《赶羊》这篇文章,小语对文中的“我”印象深刻,和小文进行了对话。
现代文阅读
一束白色的栀子花
一来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我每年生日时送台空到我的家里。花来里没有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视频讲解里,也查不出送花人的姓名。白色的栀子花,纯洁无瑕,芬芳沁人,为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但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名者的形象。每当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差涩,或是出于怪癖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姓名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她多次问我,会不会是我曾经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免去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的老人?我实在没法儿知道。而栀子花的馥郁与温馨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护的。
我就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这一年,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选自《小学阅读与写作》,有删改)
21.根据短文填空。
生日里的栀子花是   送的,白色的栀子花,   ,   为“我”带来了无尽的   
22.“我”做过哪些好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从中体会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3.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4分)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24.读了短文,你觉得送花给“我”的人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理解
画 眉
我十二岁的时候,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这种兴致被我抛得无影无踪。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我想把画眉捉来养着,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发出嘶哑的叫声,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fú)虏(lǔ)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它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某位著名的鸟类学家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的可怕厄(è)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会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有删改
25.请梳理“而那件事发生以后,这种兴致被我抛得无影无踪”中“那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起因 “我”捉了一只美洲画眉,把它关在笼子里。
经过    
结果    
26.根据提示,体会作者的内心想法。(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站在笼子前,聆听小画眉歌唱时,“我”感到   。
②看到画眉妈妈来喂食小画眉时,“我”感到   。
③小画眉死后,听完鸟类学家的解释后,“我”感到   。
27.美洲画眉妈妈给关在笼子里的小画眉喂毒莓的原因是:    。
28.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触?写一写。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受伤的小麻雀;麻雀的性格;麻雀的捉虫本领
2.这是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人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
3.精明;机警多疑
4.B
5.弱小可怜;精明、机警多疑;具有高超的捉虫本领
【答案】6.B
7.C
8.C
9.B
10.认同。 为了避免鞋子踩脏地板送水师傅进门前脱掉鞋子;当“我”的儿子说他脚臭时,送水师傅没有生气并劝阻了“我”打儿子;再次来送水时,送水师傅为了不让脚臭味影响到顾客,主动套上鞋套,不惜影响自己送水的时间。这些事情都体现了送水师傅具有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11.我想对他说:“我们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恩考问题,送水师傅非常辛苦,爬五楼送一桶水只赚一块钱,虽然他穿着袜子进门会有味道,但这样既不会弄脏地板也可以提高送水的效率。我们得学会体谅他工作的不易,为他人着想,不要随意用苛刻的语言伤害他人。”
【答案】12.B
13.D
14.C
15.不同意。“据传”的内容是对“燕皮”的来历的一种说明,也详细介绍了制作“燕皮”的材料、过程和“燕皮”的流传,丰富了文章内容,传说的色彩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16.追不上“小调皮”,坐下来喘着气;拔了些青草,哄着“小调皮”往前走;把“我”顶了个仰面朝天,然后撒腿就跑;望了“我”一眼;也叫了几声(跑“我”身边来了)
17.气急;高兴
18.因为“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金牛哥家的羊赶回了羊圈,保护了麦苗.还悟出了做事的道理。
19.B
20.下例:善良又有爱心,乐于助人。“我”看到小羊在啃麦苗就去赶羊,并想着送小羊回家。而且“我”还很爱动脑筋,抓不住羊的时候,就想办法引羊过来;赶羊跟做其他事一样,也需要诀窍。一开始他用蛮力抓羊,根本不行,后来学羊叫、用青草哄羊,才成功把羊赶回羊圈,这说明做事要讲究方法
【答案】21.妈妈;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喜悦
22.帮助邻居卸车,帮助老人取邮件。 “我”是一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关心别人的人。
23.“我”每年生日都会收到栀子花,但是查不到送花人是谁,“我”就时时揣想,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直到妈妈去世,“我”才明白送花人是妈妈。;“我”每年生日都会收到栀子花,但查不到送花人是谁。;“我”揣想送花人,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我”终于明白送花人是妈妈。
24.鼓励"我”帮助更多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
【答案】25.画眉妈妈给小画眉喂食,第二天,“我”发现小画眉死了。;听完鸟类学家的解释,“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关进笼子里。
26.万分高兴;皆大欢喜;大吃一惊
27.它宁愿自己的孩子死,也不愿意它活着做囚徒,没有自由
28.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它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