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本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了解苏词豪放的风格。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3、了解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间如梦”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课前自主梳理】
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2、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时年苏轼已近50岁。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由于内心十分苦闷,苏轼便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3、积累文化常识
①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赤墅: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文中的“赤壁”是作者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而后人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
②羽扇纶巾
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皆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挥众军之事。
纶巾:古时头巾名,佩有青丝带的头巾。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4、语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浪淘尽( táo ) 纶巾( guān ) 公瑾( jǐn )
樯橹 ( lǔ ) 酹( lèi )
(2)辨识通假
一尊还酹江月( )
[参考答案] “尊”同“樽”,酒杯
(3)一词多义
故: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
③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④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
发: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②雄姿英发 ( )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 )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 )
[参考答案] 故:形容词,旧的;名词,交情;名词,原因,缘故;副词,故意,特意。
发:名词,头发;形容词,勃发;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动词,把箭射出去。
(4)词类活用
①大江东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樯橹灰飞烟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名词作状语 向东 ②名词作状语 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5)古今异义
①大江东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国神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古义:长江。今义:泛指流量较大的河流。 ②古义:有功业,有文采。今义:轻浮放荡。 ③古义:旧地。今义:历史悠久的国家。
(6)文言句式
①故国神游。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情应笑我。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生华发。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 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应笑我多愁善感。 ③主谓倒装,应为“华发早生” 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课堂合作探究】
一、初读文本
1、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古址(三国周郎赤壁)、古人(周瑜)、古事(赤壁之战),作者通过“怀古”其目的是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2、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概括 具体所写(用原文词语)
上片:吟咏赤壁、怀想古人 所见:①
所想:②
下片:仰慕英雄、感叹自己 所忆:③
所慨:④
[参考答案] ①大江、故垒、乱石、惊涛;②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注豪杰;③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④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二、再读文本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参考答案] 词的开篇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读者的面前,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接着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而然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参考答案] 这十三个字,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正面描写赤壁形势险要、景色雄奇壮丽,把读者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乱”“穿”“拍”“卷”等动词使画面声形兼备,又有磅礴的气势,从而使“豪杰”的出场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环境和氛围。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4、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驰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词人刻画了周瑜形象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三、三读文本
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人生如梦”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参考答案] (观点一)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观点二)确实表现了他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他建功立业的急切愿望不能变成现实,他仰慕“风流人物”,特别是周瑜这样的年轻有为、志得意满的青年才俊,但是自己直到四十多岁依然壮志难酬,被贬遭放,政治理想不得实现,加之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因而消极颓废。
【课后巩固延伸】
一、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虚实相济,映衬凸显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这里塑造周瑜形象的手法就是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军,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跟作者巧妙地运用映衬的表现技巧有关。
2.写法指导
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手法。主要事物就是本体,陪衬主要事物的就是衬体。在写作上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衬托中心,突出主题,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那么,在写作时,如何使用映衬呢?
使用映衬时需要注意的是:映衬不同于对比,它有主次之分;作陪衬的事物、人物,总是用来说明或突出被陪衬事物、人物的。因此,运用映衬手法,要宾、主分明,作陪衬的事物或人物与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要让读者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
二、情境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耳,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高考真题链接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参考答案]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