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0 09:02:22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
1.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这里的他们是指( )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1825年,在美国的印地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21·世纪*教育网
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3.“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欧文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4.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的原因是( )www-2-1-cnjy-com
A.马克思主义学说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共产党宣言》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C.《资本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经济危机的理论
D.马克思主义学说使一些经济学家觉悟提高
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来源:21cnj*y.co*m】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6.下面分别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巴黎公社九十周年》和《纪念巴黎公社100周年》两枚邮票。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反映出巴黎公社突发性城市起义的特点
B.表明巴黎公社有成熟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
C.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
D.反映出巴黎公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谈到巴黎公社时,这样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www.21-cn-jy.com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
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D.巴黎公社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充分条件
8.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下列内容属于《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是( )
A.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B.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9.巴黎公社建立后,对外发表公报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的特权,它衷心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由此可以看出,巴黎公社是( )
A、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
C、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D、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10.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21教育网
A.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B.分析了当时巴黎的客观形势
C.提供了审视历史的正确视角
D.反映了对工人运动的偏见
1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的记者发回电文说:“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据此判断当时的情境是( )
A.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夺取了政权
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成立
C.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把持政权
D.北洋军阀政府对俄国革命持中立态度
12.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2·1·c·n·j·y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13.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 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14.著名学者金雁认为“对外战争冒险失利触发了社会危机后,全俄便急剧卷入革命漩涡。随着貌似强大的沙皇专制似乎完全‘出人意料地’突然崩溃,君主立宪制的前景已不复存在。”
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B.二月革命的爆发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 D.《四月提纲》的颁布
15.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 D.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16.美国学者齐格勒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前的社会主义者( )21*cnjy*com
A.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
B.与其他政党斗争目标趋于一致
C.推动了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善
D.保障了工人阶级政治民主权利
17.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21cnjy.com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18.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到:“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
A.摆脱压迫,取得民族独立 B.击退外国干涉,保卫新生政权
C.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政权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19.《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推翻沙皇政权 B.发表《四月提纲》
C.推翻临时政府 D.通过《和平法令》
20.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按照海伍德的观点准确描述20世纪上半期发生在苏俄的革命应该是( )2-1-c-n-j-y
A.社会革命源于政治革命的完成 B.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完成
C.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不同步 D.“十月革命”比“二月革命”彻底
二、材料解析题
2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社员的薪金最高不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 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 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摘自《学海导航》
材料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较有哪些主要的进步性? (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欧洲所有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3)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中国的新民主革命和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
(5)中国和俄国的革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取得了成功。 说明了什么?
23.历史上,中俄两国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道路各有什么特点?
(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21*cnjy*com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列宁《四月提纲》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的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导致当时产生这种认识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无产阶级夺权的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历史事件是什么?
2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21·cn·jy·com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1)概括材料一中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革命的第一阶段”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列宁主张采取什么方式,最终主张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毛泽东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列举两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史实。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
1.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这里的他们是指( )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社会乌托邦”可知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故正确答案为D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在14~16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而马克思、恩格斯论述时所处的年代应是19世纪,故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他们”是指19世纪初期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运动。故本题选D。
2.1825年,在美国的印地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
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人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3.“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欧文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与题目中的信息“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不符,故排除;B项与题目中的信息“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不符,故排除;D项属于自然科学理论,与题目中的信息“平等自由的引领者”、“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不符,故排除;C项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即“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抛弃了空想的成分”、“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故本题应选C项。
4.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的原因是( )21*cnjy*com
A.马克思主义学说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共产党宣言》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C.《资本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经济危机的理论
D.马克思主义学说使一些经济学家觉悟提高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可知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故A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未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故B项排除。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经济危机的理论属于凯恩斯主义,故C项排除。使一些经济学家觉悟提高不等于尽人皆知,故D项排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其中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故选C。其他三项说法均错误。
6.下面分别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巴黎公社九十周年》和《纪念巴黎公社100周年》两枚邮票。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反映出巴黎公社突发性城市起义的特点
B.表明巴黎公社有成熟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
C.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
D.反映出巴黎公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由此分析可知题干图片体现了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因此C符合题意。而A的表述语题意无关,B“成熟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表述有误,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合史实。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谈到巴黎公社时,这样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
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D.巴黎公社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充分条件
【答案】B
【解析】“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所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或者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A、D两项与题干没有关联故错误;巴黎公社并非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故选B项
8.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下列内容属于《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是
A.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B.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题目中要求的是属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属于社会发展规律,所以C项正确,B是手段D不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A是巴黎公社的中的措施。
9.巴黎公社建立后,对外发表公报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的特权,它衷心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由此可以看出,巴黎公社是( )
A、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
C、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D、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是巴黎一个城市的起义,所以A正确,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1875年成立的,C错误,D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政权。
10.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
A.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B.分析了当时巴黎的客观形势
C.提供了审视历史的正确视角
D.反映了对工人运动的偏见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眼是“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造反者们”反映出该学者否定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巴黎的客观形势,故B项错误;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不符合史实,不是审视历史的正确视角,故C项错误;该学者的观点否定了巴黎公社的民主措施,“造反者们”的称呼反映出对工人运动的偏见,故D项正确。
1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的记者发回电文说:“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据此判断当时的情境是( )
A.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夺取了政权
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成立
C.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把持政权
D.北洋军阀政府对俄国革命持中立态度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17年11月8日”,这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次日,故领导革命的“广义派”是指布尔什维克党,据材料,“政府”是反抗的对象,所以应该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当时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把持政权;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成立;从材料“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可以看出北洋军阀政府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12.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俄国十月革命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正确选项为D;A项错误,推翻沙皇的是二月革命;C项错误,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D项不符合史实。
13.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 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2-1-c-n-j-y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答案】B
【解析】本题以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共性与联系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继续”应是指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B项正确;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一战,但这并不符合题干问题的要求,A项排除;B项在二月革命即已实现,排除;D项“共同执政”说法与史实不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著名学者金雁认为“对外战争冒险失利触发了社会危机后,全俄便急剧卷入革命漩涡。随着貌似强大的沙皇专制似乎完全‘出人意料地’突然崩溃,君主立宪制的前景已不复存在。”
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B.二月革命的爆发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 D.《四月提纲》的颁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俄国二月革命的相关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国家局势日益恶化,激发了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沙皇被迫退位,则“君主立宪制的前景已经不复存在”,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2·1·c·n·j·y
15.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出处:21教育名师】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 D.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到,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苏联政府出于政治目的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故C项正确。列宁的英明决策与材料无关,故A项排除。革命具有残酷性和革命的方式无关,故B项错误。当时苏联政府出于政治目的,不是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来源:21cnj*y.co*m】
16.美国学者齐格勒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前的社会主义者
A.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
B.与其他政党斗争目标趋于一致
C.推动了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善
D.保障了工人阶级政治民主权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可知A错误。因为B显然错误,布尔什维克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利益,与其他政党的目标不可能一直。又根据材料“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可知D表述片面化,故D错误,D正确。
17.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临时政府没有真正认识人民的力量,没有满足群众的急切要求,是终被推翻,当时人民的迫切要求是生存与和平,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满足了人民的要求,B项正确。
18.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到:“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
A.摆脱压迫,取得民族独立 B.击退外国干涉,保卫新生政权
C.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政权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答案】C
【解析】俄国属于帝国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中国没有击退外国干涉,不符合材料所说“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故B项错误;1912年,高尔基所说“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是指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建立,故D项错误。
19.《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www-2-1-cnjy-com
A.推翻沙皇政权 B.发表《四月提纲》
C.推翻临时政府 D.通过《和平法令》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917年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历史信息,结合“最为强烈、最为普遍”的限定,当指通过《和平法令》。故选D。  21*cnjy*com
20.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按照海伍德的观点准确描述20世纪上半期发生在苏俄的革命应该是
A.社会革命源于政治革命的完成 B.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完成
C.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不同步 D.“十月革命”比“二月革命”彻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内容可知,海伍德认为政治革命具有暴力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由此来看待苏俄的革命可知当时的苏俄首先实现了政治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然后进行了社会革命,二者并不同步,故选C。AD无法体现,B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
2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社员的薪金最高不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 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 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摘自《学海导航》
材料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较有哪些主要的进步性? (6分)
【答案】
(1)相同点: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6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历史意义: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发展提供政治前提。(6分)
(3)主要进步性: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6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政权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材料三中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可知两者都“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根据材料一中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和材料三中的“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可知都“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最后根据两者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得出这两个政权性质上都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2)注意审题,这一题要求根据材料二来归纳和概括,所以不可以将所学知识全搬过来。根据材料中的“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可以得出“使马克思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根据“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可知“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根据“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可知“为工业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3)这一题需要将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进行比较,然后才能得出结论。由“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和“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可知其进步性体现在“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由“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和“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可知其进步性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欧洲所有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材料二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3)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www.21-cn-jy.com
(4)中国的新民主革命和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
(5)中国和俄国的革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取得了成功。 说明了什么?
【答案】
(1)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恩格斯考察历史问题的着眼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3)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了一定发展,这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俄国是政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使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
(4)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俄国是先攻打城市,再扩展到农村,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
(5)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解析】(1)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依据材料“共产主义的幽灵”指出“幽灵”指的就是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就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2)巴黎公社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每个阶层政治上的举措失败,究其根源都要看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恩格斯考察历史问题的着眼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分析背景要考虑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了一定发展,这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俄国是政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使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
(4)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和中国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但是革命的道路不同。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中俄革命道路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从中得出的认识是:革命道路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搬他国经验。
23.历史上,中俄两国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道路各有什么特点?
(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答案】
(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4分)21cnjy.com
(2)特点: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4分)
(3)认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4分)
【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马克思,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即可得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列宁,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即可得出,列宁认为“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实际上是在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再结合所学关于俄国革命道路特点,不难得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即A.俄国是“城市中心”道路;B.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21·cn·jy·com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比较容易入手,从而,本问比较简单。审题和作答时候,重点注意把握以下维度:A.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B.革命道路的选择要做到实事求是;C.不能够照搬他国革命道路模式等。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21教育网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的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导致当时产生这种认识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无产阶级夺权的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1)用暴力夺取政权
事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残酷镇压无产阶级,进行和平革命是不可能的)。
(2)都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
理由:无产阶级斗争条件的有了变化---能有效的使用普选权
(3)特点: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
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群众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
主张:和平过渡 武装夺权 七月流血事件
【解析】(1)认识:由材料一中的“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可以得出认为无产阶级夺权的方式是用暴力夺取政权。事件:由于材料选自《共产党宣言》,所以得出上述认识的事件应该是之前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因为这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残酷镇压无产阶级,进行和平革命是不可能的)。【版权所有:21教育】
(2)由材料二中的“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和材料三中的“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可以得出两者都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理由:由材料二中的“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和材料三中的“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可以得出理由是无产阶级斗争条件的有了变化---能有效的使用普选权。
(3)特点:由材料四中的“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即可得出结论。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前,列宁曾经幻想和平过渡。但最终十月革命是武装夺权,原因是七月流血事件使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不存在了。
2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1)概括材料一中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革命的第一阶段”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列宁主张采取什么方式,最终主张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毛泽东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列举两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史实。
【答案】(1)任务:改造私有制,发展社会生产力。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推动了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2)“革命的第一阶段”:二月革命。
过渡方式:“和平过渡”的方式。
政权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3)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史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游击战;土地革命。(答出任意两个即得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以得出改造私有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思想武器。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指推翻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从而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第二小问结合有关史实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