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湖州、衢州 2025 年 11 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 8页,有三大题,23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
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演讲者
言语沟通是从讲话人开始的。作为讲话人,你的演讲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
己——你作为演讲者的可信度、你的专业知识、你所作的准备、你的演讲方式,以及你对
于听众和场合的敏感度。但成功的演讲还需要热情。若想听众对你的讲话感兴趣,你自己
首先要对话题十分感兴趣。
你可以学习有效演讲的所有技巧,但在技巧真正发挥作用前,你必须做到最重要的一
点——言之有物,即拥有那些能够点燃你内心热情的核心思想。
听众
听众指的是接收演讲信息的人。演讲者所说的话会经过听众的思维过滤网,即听众参
照系——人的知识、经验、目标、价值观以及态度的总和。由于听众和演讲者是不同的个
体,他们的参照系必定有所不同。参照系的不同,同样的信息对于演讲者和听众来说也就
很难完全一致。
要成为优秀的演讲者,就必须考虑到听众的参照系。也就是说,你必须“以听众为中
心”。你的讲话内容太基础或太高深都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你的讲话内容如果无法与
听众的体验、兴趣和价值观相关联,听众同样也会对你的演讲失去兴趣。
反馈
反馈指的是听众传达给演讲者的信息,通常是非言语信息。听众是否上身前倾,显得
聚精会神?听众是否满怀赞同地鼓掌?你讲了一个笑话,听众有没有哄堂大笑?听众有没
有露出满脸疑惑的表情,甚至坐立不安,不断地看时间呢?作为演讲者,你必须留心这些
反应并及时作出调整。
(摘编自卢卡斯《演讲的艺术》)
材料二:
文学演讲的内容更像是文学作品某个方面的“延伸”,通过即时的有声延伸,对作品
进行某些补充与完善。因此,文学演讲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文学周边”。一般而言,文学
演讲涉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关于文学与文本的理念,文学创作的背景和创作过程的分享,
文学经典的内在魅力,文学与现实、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话题看似“周边”,
高三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 共 8 页
其实分别指向“什么是文学”“文学从何而来”与“文学何为”等文学领域的基本问题。
文学演讲常见的内容,就是演讲者从各个角度表达自己对“文学”概念本质与具体作
品意义的看法。通过聆听各种关于文学理念的演讲,人们也会逐渐形成自己对文学的认知。
文学演讲还经常涉及文学的现实经验与历史维度。文学是沟通现实与历史的桥梁,而
文学演讲让这座桥变得更加畅通。不管是涉及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演讲者都力求对
现实境遇给予真切的回应,而对历史叙事的讲述,也让听众能拨开迷雾,更好地认识当前
亟待直面的问题。1927年,鲁迅先生在演讲时认为那种“将文章当作古董”的文风是不行
的。这就是说,文学必须根植于当下生活,必须对现实问题进行及时回应,此时此地最广
泛普通人的生活,才是文学的意义源泉。作为一种有声的文学,文学演讲除了公共性、互
动性、与作品的互文性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试图重建文学与现实的即时联系,增强当下文
学整体的“现实感”。
就传播方式而言,文学演讲是一种有声的情感传递和思想交流,通过新媒体的有效传
播,重新建立起文学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也改变文学的阅读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兴起,
近些年来一些作家、评论家的文学演讲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文
学演讲往往比纸本文学作品更快速地与“读者”建立起互动关系,让严肃而深刻的文学思
考与表达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文学演讲让文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变得更为亲近,而公众的参与,也使得聆听文学演讲逐渐变成一种普遍的有声“阅读”。
文学演讲的现场,一般都要设置互动环节,及时获得听众反馈,了解他们的关注点或
疑问处,从而进一步解释与深化演讲的内容。演讲者的即时回应也是文学演讲的一部分,
甚至是易于出彩的一个部分。北京大学陈平原先生在《“文学”如何“教育”》一文中认
为,文学讲述“单有演讲者的‘谈吐自如’还不够,还必须有听讲者的‘莫逆于心’,这
才是理想的状态”。实际上,很多演讲过程中,听众是愿意发表不同意见甚至辩驳的,作
家通过听众的建设性意见,完善作品本身,知悉自己的创作误区。批评者通过对不同看法
的吸收,也可以深化自己的认知。文学演讲中,由于演讲者与“读者”之间有良好的交流
与反馈,“文学”意义得以建构,通过这种良性的对话机制和反馈机制,文学演讲成为作
家和文学评论家完善自我的途径,也重塑了“作者”和“读者”。
作为一种视听形式的即时性传递,文学演讲与传统上固定的文学文本存在一定的区别。
很多文学演讲往往展现的是基于作家的作品又超越作品的状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
并在作品之外重审作品、诠释作品、升华作品。另外,文学评论家的文学演讲与作品的距
离,相对来说比作家还要远一些。这也是文学评论与研究的前提。这些演讲大体是对文学
的各个方面展开理论分析与研究,又与专门的研究著作不同,要更为自由和随性。无论是
作家的演讲还是文学评论家的演讲,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拥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一套可以
说相对自洽而完整的生产体系、传播体系和评价体系。
(选编自徐先智《文学演讲也是一种文学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讲者的可信度、演讲方式等影响演讲成败,若言之无物,再多技巧也难发挥作用。
B.演讲者与听众的参照系并不相同,演讲者需要考虑听众的参照系及时调整演讲内容。
C.反馈通常是听众的非言语信息,听众通过坐姿、表情等传达他们对演讲的不同反应。
D.文学演讲作为一种“文学周边”,其实指向“文学是什么”等文学领域的基本问题。
高三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 共 8 页
2.关于“文学演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演讲的核心内容是解读具体文学作品情节,对“文学”概念本质的探讨仅为次要
补充,帮助听众理解作品是其主要目的。
B.新媒体时代,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文学演讲往往能比纸本文学作品更快速地与
受众互动,让文学思考与表达得到更广泛传播。
C.在文学演讲中,相比于演讲者的“谈吐自如”,听讲者的“莫逆于心”更重要,因为
通过听众的反馈,演讲者才得以完善自我。
D.文学评论家主要是对文学的各个方面展开理论分析与研究,形成了一套自洽的评价体
系,其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常高于作家本人。
3.下列演讲中,最能体现“以听众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从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形象出发,探讨妇
女解放这一时代议题,批判旧社会,呼唤新思想。
B.1934年 10月,老舍在青岛市立中学做了《我的创作经验》的演讲,他详细讲述自己
的创作经历。讲完离场时,该校同学均起立致敬。
C.曹文轩在《四个成语——我理解的“真文学”》的演讲中,通过“无中生有”“故弄玄
虚”等四个成语,讲述自己对“文学”的看法。
D.莫砺锋在演讲中谈到《唐诗三百首》未收录李贺之诗时,一位学生当场质疑,莫先生
以此为引,讲解了文献选本的客观性、严谨性。
4.如何理解材料二划线句的意思。(4分)
5.在学生学过《老人与海》(节选)后,学校拟邀请知名校友、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教授来
校给学生做演讲。结合材料,谈谈王教授在准备这篇演讲稿时应注意哪些方面。(6 分)
(二)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文本一: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作为写作者,故乡在情感的记忆里被酿造和孵化,最终在
文字中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写作者的还乡。还乡,是文学永恒的母题之一。雨果的巴
黎,乔伊斯的都柏林,德莱塞和索尔贝娄的芝加哥,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还有我国老舍
的北京……那里都是他们的故乡。没有他们的故乡,就没有他们的文学作品。
②但是,对于写作者,故乡不必也不能如水漫延,过于庞大。我更注重的故乡应该是
福克纳说的那样一枚邮票大小的地方。如奥兹的特里宜兰,陈忠实的白鹿原,师陀《果园
城记》里的小城,甚至更小如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斯坦贝克的罐头厂街,只是一条小街巷。
③这样的想法,是 22年前的冬天,我重返老街之后逐步形成的。这条老街叫西打磨厂,
位于北京前门楼子东侧,紧靠着以前的护城河和明长城。这是一条明朝就有的老街,明朝建
都北京修皇城而聚集来自房山打制石磨石器的石匠而得名。我从小在那里长大,一直到 21
岁半去北大荒。从北大荒返城,又在那里住了两年多,一共住了 24年。
④老街只有 1145 米长,却是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的商业街,以饭店和旅店
多而著名。北京八大楼之一福兴楼,有名的冷饭庄福寿堂,都在这里。更不要说还有那么
高三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 共 8 页
多叫不上名来的年画店、刀枪铺、胡琴作坊、铜铺、铁厂、厨房、诊所、药店、醋房、绱
鞋铺、制帽铺、小人书铺、糖果厂、豆腐坊、油盐店、粮店、文具店、染料房、剃头铺、
鼻烟店,还有京城最早的民信局和银号,以及玉皇庙、关帝庙、铁柱宫,专门祭祀鄱阳湖
神萧公堂的几座老庙,粤东、临汾、宁浦、江西、应山、潮郡六大会馆等,都鳞次栉比地
挤在这条老街上。如果我不去写写它们,还有多少人知道、关心它们?
⑤尽管我的老家在河北沧县,尽管我的青春岁月是在北大荒度过的,但前者是我父辈
生活的地方,是我填写履历表的籍贯,后者我只生活了短短六年。我始终把这条老街当作
我的故乡,那里是我的情感所重所系的地方。
⑥反复回老街,陀螺一样,只在老街转,最大的收获是我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这里。
比如,我一直认为老街上除了西口的前门第一宾馆是座老洋楼,其他的都是平房四合院。
实际上老街一共有六座多层的洋楼,均为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影响下盖起来的。建筑是历史
遗留下看得见的印记,风雨百年之后,与老街传统四合院并存,在北京城众多老街上难得
一见。
⑦我忽然发现,老街上,院落不同,不仅暗含着住在里面人员身份的不同,更注定着
日后命运的不同。乡村饭店、同泰店和我住过的粤东会馆,可以成为三个代表。乡村饭店
里住的部队干部包括老红军及其家属子弟。粤东会馆里住的有工程师、技术员、翻译家、
中学老师、小学校长、职员、会计、火车司机……同泰店里住的基本是在火车站扛大个儿
的,即搬运工,还有蹬排子车的,或者拉大车、赶马车运货卖苦力的工人。
⑧这是三座建造于不同时代的院落:粤东会馆建于清代,同泰店建于民国,乡村饭店
建于新中国成立之时。时代的分野,地理的肌理,一一被时光雕刻,镌印下百年沧桑的一
册断代史。这册断代史,既属于老街,也属于北京,乃至是国家的一个注脚,有人有事,
有情感,有细节,有反思,有话可说,有案可稽,雪泥鸿爪,活色生香,百味俱生。
⑨在偌大的北京城,老街只能说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不能说没有任何意义。它的意
义,不仅在于有百年沧桑的历史,更在于一次次返乡时,让我逐渐有了一些能力,不断地
看到它、感知它与体认它。那些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融入了记忆和感情。因为那里有
我的记忆,也有老街那么多老街坊的记忆。那里有我的感情,也有老街那么多老街坊的感
情。那里有我的故事,也有老街那么多老街坊的故事。
(选自肖复兴 《为什么一次次重回老街》 ,有删改)
文本二:
①北京这座城市,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存。老的街巷也好,老的店铺也好,老
的院落也好,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见证,是这座城市的活的标本、活的注脚。我之所以讲
前门、讲老街、讲老院,是希望我们能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体验,因为北京除了
有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之外,更多的是铺铺展展的街巷、大大小小的院落。它
们是这座城市的生命细胞,我们理所当然要认识、保存它们,改造、建设它们。
②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到,城市必须保留一些各个年代混合
的建筑,保留这些建筑的意义,绝不是要表现过去岁月在这些建筑上的衰败和失败的痕迹,
这些旧建筑是不可取代的,这种价值是由时间形成的。
③历史街区、重要遗存,城市的悠久历史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那些建筑形态是我们
对城市的认知。期待我们都能怀有更多的情感,更加理解、更加保护、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选自肖复兴《重温记忆里的北京与流年》,有删改)
高三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 共 8 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前两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呈现众多中外名家作品中的故乡,对比鲜明,表
明小地方才是真正的故乡。
B.文本一作者将老街视为故乡,是因为相比河北沧县的老家和北大荒的青春岁月,他在
这里居住的时间最长。
C.文本一作者将自己“反复回老街”的行为比作“陀螺”,以陀螺的旋转不休形象传达
出他对老街探寻的专注。
D.文本二中表明旧建筑具有重大价值,即便历史岁月赋予它们的衰败和失败痕迹,也是
不可取代的、无需改造的。
7.关于文本一中的老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老街的地理方位、名称的由来,并一一罗列街上的店铺,不厌其烦,表现了对
老街的深厚感情。
B.西打磨厂作为商业街,曾聚集众多店铺、庙宇和会馆,这些场所虽多已改作他途,但
旧址和记忆仍可追溯。
C.老街是很小的地方,但它融入了很多人的记忆和情感。讲述老街,可以帮助人们了解
老街的故事,感知它的意义。
D.老街的六座多层洋楼与传统的平房四合院并存,让人看到了历史遗留的印记,凸显了
老街建筑的独特价值。
8.文本一第③段出现了“22 年前的冬天”“21 岁半”“24 年”等多个表时间的词语,产生
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中说:“我之所以讲前门、讲老街、讲老院,是希望我们能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更多的体验。”请谈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认知的。(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 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材料一:
宣帝即位,知百姓苦吏急也,召(黄)霸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后夏侯胜
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积三
岁乃出。上擢霸为扬州刺史,再迁颖川太守。
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行。霸选良吏宣诏,令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
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劝民向善防奸,务.耕桑,节用殖财。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
行之。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
其肉。民有欲诣府言事者适见之,与语道此。后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
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所问毫厘不敢有所隐。
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霸材长于治民总纲纪号令风采不及丙功名损于治郡。时京
兆尹张敞舍鹖雀飞集丞相府,霸以为神雀,议欲以闻。敞奏霸曰:“边吏多知鹖雀者,问
之皆佯不知。臣恐吏丞畏丞相旨,舍法令,行私教,有名亡实。”天子嘉敞言,霸甚惭。
又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夫宣明教化,
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君何越职而举之?”霸免冠谢罪,数日乃.
决,自是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节选自《汉书·循吏列传》)
高三语文试题卷 第 5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何伤!且
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因缘绝簿书
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
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七》)
材料三:
宣帝重二千石之任,而循吏有余美,龚遂、黄霸、赵广汉、张敞、韩延寿,皆藉藉焉。
迹其治之得失,广汉、敞、霸皆任术而托迹于道。广汉、敞以虔矫任刑杀而霸多伪饰,宽
严异,而求名太急之情一.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霸材 A 长于治民 B 总纲纪号令 C 风采 D 不及 E 丙 F 功名 G 损于治郡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务,从事,与成语“求真务实”“不务正业”中的“务”意思都不同。
B.“数日乃决”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的“乃”用法相同。
C.白,禀报,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白”意思相同。
D.一,相同,与《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的“一”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霸出任廷尉正,判案公平,为人称许,但在夏侯胜案中,因未举报弹劾而被牵连。
B.黄霸嘱咐外出的官吏要行事周密,他们不敢住邮亭,以至于吃饭时肉被乌鸦叼走了。
C.黄霸出任丞相时,有鹖雀飞到丞相府,以为祥瑞,立即上奏朝廷,被张敞当场耻笑。
D.黄霸发现,变更手下官吏可能会出现奸滑官吏销毁账簿盗窃财物的现象,这会耗费钱财。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行。
(2)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何伤!
14.王夫之认为黄霸精于权术,且“多伪饰”。在“选良吏宣诏”一事上,你是否同意王
夫之对他的评价?(5分)
(四)阅读 IV(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5~16题。
即事
【清】黄遵宪
墙外轻阴淡淡遮,床头有酒巷无车。
将离复合风吹絮,乍暖还寒春养花。
一醉警腾如梦里,此身飘泊又天涯。
①
打窗山雨琅琅响,犹似波涛海上槎 。
[注]①槎:木筏。
高三语文试题卷 第 6 页 共 8 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疏淡笔墨描绘墙外轻阴遮蔽的朦胧景致,床头有酒,巷口无车,为下文蓄势。
B.颔联借“风吹絮”“春养花”写春日景致,暗含诗人对人生聚散、世事无常的感慨。
C.颈联“一醉警腾如梦里”直抒胸臆,以醉态消解漂泊之苦,表达归隐田园的决绝之心。
D.全诗通过眼前景物触发内心感慨,结合自身漂泊经历,表达对人生际遇的复杂感受。
16.从首联的“轻阴淡淡”到尾联的“山雨琅琅”,暗含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6 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
秦始皇派遣得力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如水流逝,未曾给后人留下借鉴的
诗句是“ , ”。
(3)古人常常在临水时勾起对家人的牵挂,望月时漫起对故园的思念。请从上面两个
场景里选择一个,写出相应的诗句“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题。
①数字时代,海量资源( ),但“读不进、看不下、沉不住”成了不少人的常
态:想读书心系手机,想创作依赖 AI,看电影习惯倍速。我们该如何守护专注力?
②找回专注力,当从改变心态做起,卸下功利的枷锁,静待花开。追求高效本身并无
不妥,一些实用性技巧也确实可以快速掌握。但若过度追求快节奏,便容易形成对“深度”
的挤压。比如,3分钟可以“看完”一部电影,但无法欣赏镜头中的语言艺术;5分钟也
可以“速读”一部名著,却难以体会文字背后的意蕴。只有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追问“这有
什么用”,不再把每一项投入都视作需即时兑现的投资,才能沉.浸.于过程本身,从容涵泳。
③重拾好奇心,也是唤醒专注力的重要方式。好奇心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触发
后就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疑问、激发兴趣、探求原因、深究结果。古往今来,正
是纯粹的好奇,让我们跨越未知、走向更大的世界。何不主动创造“触发灵感的时刻”?
放下手机,在与朋友闲谈中迸发灵感,在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发现新知,在观览文物中
探寻历史。
④如果说碎片化的消遣是快餐,那么( A ),则更像一碗粗粮,初尝或许有些粗粝,
但( B ),更有益于健康。用耐心取代浮躁,让坚持成为日常,当专注成为习惯,心无
旁骛的时刻、沉浸其中的“心流”,自然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⑤数字技术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海量文化资源编织进我们的日常。我们面临的一个
重要课题,就是如何过好文化生活。从解决注意力“失焦”的问题,到培养信息甄别与批
判思考的能力,再到保持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唯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享受数
字技术带来的便利。
18.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内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唾手可得 B.触手可及 C.无处不在 D.琳琅满目
高三语文试题卷 第 7 页 共 8 页
19.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带有讽刺意味的一项是(3分)
A.但若过度追求快节奏,便容易形成对“深度”的挤压。
B.3 分钟可以“看完”一部电影,但无法欣赏镜头中的语言艺术。
C.当专注成为习惯,心无旁骛的时刻、沉浸其中的“心流”,自然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D.从解决注意力“失焦”的问题,到培养信息甄别与批判思考的能力
20.选出下面例句中与第②段中“沉浸”的“浸”意思最接近的一项(3分)
A.别时茫茫江浸月
B.整个村庄都浸透着宁静祥和的气氛
C.春雨浸润着干涸的大地
D.空气中浸着桂花淡淡的清香
21.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第④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小刚借助 AI 设计一幅图,请你结合材料,
根据图片补写句子内容(4 分)
如果说碎片化的消遣是快餐,那么( A ),则更像一碗粗粮,初尝或许有些粗粝,
但( B ),更有益于健康。
22.针对部分同学“读不进书”的现状,根据材料,提出一条具体可行的阅读建议,并陈
述理由。(5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只要你听从内心,能够承担每个选择带来的结果,人生的每个答案,都是圆满的。
——英国作家毛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卷 第 8 页 共 8 页
丽水、湖州、衢州 2025 年 11 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答案
1.D(原文是“文学演讲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文学周边’”;第二个分句偷换主语。)
2.B(A 项“核心内容”错。C 项“更重要”不正确。D项“理解程度高于作家”无依据。)
3.D(D 项中演讲者根据听众的现场反馈及时调整内容,体现了“以听众为中心”的原则。)
4.①文学演讲通过互动与反馈,使作者能根据听众意见完善作品,知悉自己的创作误区(2分)
②读者通过对不同看法的吸收,也可以深化自己的认知(2 分)。
5.①要言之有物,围绕文学基本问题做好内容准备;
②应事先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演讲内容能给予学生新的启发;
③重建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当下文学整体的“现实感”。
(3个方面各 2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不结合《老人与海》的最高得 4 分。)
6.C(A 项“表明小地方才是真正的故乡”错;B 项“把老街当作故乡,因为在这里居住时间最长”错;
D 项“无需改造”错。)
7.B(“这些场所虽多已改作他途”无中生有)
8.①精准的时间表明作者记忆的准确;(1 分)②22 年和 24 年表明酝酿写作的时间之久和居住的时
间之长;(1 分)③这些时间都表达了自己对老街的深厚感情。(2 分)
9.①西打磨厂老街上的店铺、作坊、庙宇及会馆等建筑,使读者更细致了解故乡;②发现曾被忽略
的老街建筑和不同院落居住者的身份差异,深入了解故乡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内涵;③通过了解故乡
更为丰富的面貌,发现故乡新的意义,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和体验得到深化。
10.BCF
11.A(与“不务正业”的“务”意思相同)
12.C(没有上奏朝廷)
13.(1)宣帝注意国家治理,多次下达施恩百姓的诏书,地方官吏却不贯彻执行。
(“垂意”1 分,“数”1 分,“奉行”1 分,语意通顺 1分)
(2)许县丞是个廉洁的官吏,虽然年老,还能跪拜起身迎接宾客,有什么妨碍/有什么关系
呢!(判断句式 1 分,“虽”1 分,“何伤”1 分,语意通顺 1 分。)
14.不同意。①黄霸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民为本,注重民生;②对官吏恩威并施,亲自迎接并有
意点破,既是安抚也是震慑,这只是有效管理下属的一种手段。(认为不同意最多 3分)
同意。选择可靠官吏,强力推行繁琐条令,注重民生,只是为了落实皇帝的“恩泽诏书”,这是其精
于权术的表现;(3分)有意透露肉被乌鸦叼走,则是其善于伪饰的表现。(2分)
15.C(C 项中“表达归隐田园的决绝之心”有误。颈联虽写醉中恍惚,但“此身飘泊又天涯”仍透露
出对现实的无奈与羁旅之愁,并未体现归隐的决绝态度,而是侧重于漂泊中的迷茫与感慨。)
16.①首联“淡淡”轻阴,营造出朦胧静谧的氛围,透露出诗人初始时内心淡淡的哀愁;(2分)②
中间两联情感逐渐累积,以柳絮、春花写聚散、无常之感,借酒消愁却在梦中漂泊天涯,情感由淡
转浓;(2 分)③尾联“山雨琅琅”,雨势骤急,将内心漂泊无依的悲慨推向高潮。(2 分)
17.(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8.D(“琳琅满目”通常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多用于具体可见的实物场景。)
19.B(A 强调;C 专业术语;D 比喻)
20.B
21.A:专注的学习 B:慢慢咀嚼/咂摸
1
22.示例:建议不带电子设备进入书店。(2 分)
理由(3 分):微信公众号墨香资料站
①通过隔绝干扰、利用好奇心触发主动探索。
②更易专注沉浸书中,找回良好的体验。
(建议必须与阅读相关,理由必须来自材料。)
23.
【作文审题】
该题围绕英国作家毛姆的箴言,核心在于解读“听从内心”“承担结果”与“圆满”三者间的
内在逻辑。“听从内心”是选择的起点,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俗标准与外部压力下,保持清醒的自
我认知和独立判断,其对立面是盲从、怯懦或迷失。“承担结果”是选择的延续与归宿,意味着一
种高度的人生责任感,无论结局成功与否,都能坦然接受,不怨天尤人,其对立面是推诿、逃避或
悔恨。而“圆满”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完美,而是指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自足与安宁,是
主体在“听从”与“承担”的闭环中所达成的生命状态的和谐。
从现实针对性来说,学生正处于人生选择十字路口,普遍存在“一考定终身”“选择决定成败”
的焦虑,此题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圆满是否只系于某个“正确”选择;从结果来看,学生常以结
果成败来判定选择价值。此题挑战学生这一思维,强调“承担结果”本身的价值。同时,在高度竞
争环境中,学生常被外部标准驱使,“听从内心”是对外部压力的温和反拨,鼓励学生建构内在的
评价尺度:坚守初心,执着坚韧,无怨无悔,享受人生。
从思辨空间来说,“听从内心”与“承担结果”,前者关乎自由与勇气,后者关于责任与担当,
二者构成闭环。听从内心而不计后果是任性,只承担结果而违背内心是麻木。真正的成熟在于二者
的统一。
“每个选择带来的结果”与“每个答案都是圆满”,这打破了“只有最优解才圆满”的线性思
维,它提示学生,人生的圆满蕴藏着每一次真诚的选择与负责任的担当,而非仰赖某次特定的选择。
而所谓“圆满”,并不一定是外在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与安宁。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
但只要是真诚选择并勇敢承担,就是“我”圆满的人生篇章。
【参考立意】
1.听从内心选择,追寻圆满人生;
2.做选择的主人,坦然承受结果;
3.“圆满”是过程与境界;
4.“承担”中的主动与坦然接受。
【评卷标准】
一类卷(54—60):能紧扣“听从内心”“承担结果”“圆满”三个核心要素,并深刻阐释其
内在逻辑关系。立意新颖、深刻,或具有批判性思维。材料丰富、典型,与观点结合紧密。
二类卷(45—53):能围绕核心要素展开,对三者关系有基本清晰的理解和阐述。立意明确,
符合题意。材料较为充分,能支持观点。
三类卷(36—44):基本符合题意,但可能侧重于其中一两个要素,对三者关系的阐述不够清
晰或完整。立意较为平淡。材料较为单一或与观点关联不够紧密。只围绕“倾听内心”或“承担结果”
一个角度展开论述的,最高不超过 45分。
四类卷(35分及以下):偏离题意,或对关键词理解有严重偏差;观点不明确或错误;内容空
洞,严重缺乏材料。
【切入分】
建议 44分。
2
【附】文言文材料一参考译文
汉宣帝即位后,知道百姓深受官吏严苛之苦,就征召黄霸担任廷尉正。黄霸多次判决疑难案件,
朝廷里的人都称赞他公正。后来夏侯胜因非议诏书而犯了大不敬之罪,黄霸因迎合顺从夏侯胜而不
举报弹劾,两人都被交给廷尉处理,关在监狱里判了死罪。黄霸趁机在狱中跟随夏侯胜学习《尚书》,
过了三年才出狱。宣帝提拔黄霸为扬州刺史,又调任颍川太守。
宣帝注意国家治理,多次下达施恩百姓的诏书,地方官吏却不贯彻执行。黄霸挑选优秀官吏宣
传诏书内容,让邮亭、乡官都饲养鸡和猪,用来供养鳏夫、寡妇、贫穷的人。这样以后他又制定条
规教令,鼓励百姓向善防范奸邪,致力于农耕养蚕,节约用度增加财富。这些条令起初看似繁琐细
碎,但黄霸精力充沛能够贯彻推行。他曾想派人去视察情况,就挑选了年长且廉洁的官吏前往,并
嘱咐他们要行事周密。官吏外出后,不敢在邮亭住宿,在路边吃饭时,肉被乌鸦抢走了。有个想到
郡府告状的百姓恰好看到这一幕,就和黄霸说起了这件事。后来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上前迎接
并慰劳他说:“辛苦了!在路边吃饭还被乌鸦抢走了肉。”官吏十分震惊,回答黄霸的问题时丝毫
不敢隐瞒。
五凤三年,黄霸代替丙吉担任丞相。黄霸的才能在治理百姓方面擅长,总领纲纪发布号令方面,
风度才干比不上丙吉,他的功名也比治理郡县时有所减退。当时京兆尹张敞家的鹖雀飞落到丞相府,
黄霸却认为是神雀,商议着想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张敞向宣帝上奏弹劾黄霸说:“边境的官吏大
多认识鹖雀,可问起他们时都假装不知道。我担心地方官吏畏惧丞相的意旨,舍弃法令,推行私人
制定的条规,导致有虚名而无实际功效。”宣帝赞赏了张敞的意见,黄霸对此十分惭愧。
乐陵侯史高凭借外戚的身份和过去的恩宠在宫中担任侍中。黄霸推荐史高可以担任太尉。宣帝
派尚书召见黄霸并责问他:“宣扬阐明教化,通达隐匿的民情,让监狱里没有冤屈的刑罚,城邑中
没有盗贼,这是你的职责。至于将军、丞相这类官职的任命,是我的责任。你为何超越职权来举荐
他呢?”黄霸摘下官帽谢罪,过了好几天宣帝才赦免了他,从此黄霸不敢再向朝廷提建议。然而,
从汉朝建立以来,谈论治理百姓的官吏,黄霸还是排在第一位的。
文言文材料二参考译文
许县丞年纪大,耳朵聋了,督邮禀告黄霸想把他赶走。黄霸说:“许县丞是个廉洁的官吏,虽
然年老,还能跪拜起身迎接宾客,有什么妨碍呢!姑且好好帮助他,不要失去贤者的心意!”有的
人询问他这么做的缘故,黄霸说:“多次变换地方官,迎来送往的费用,以及奸猾官吏趁机销毁账
簿盗窃财物,公私所耗的费用很多,这些(费用)都要从百姓那里取得,更换的新官又不一定贤能,
有的还不如以前的官吏,只会白白增加混乱。”黄霸凭外表宽厚内心精明,深得吏民拥护,户籍人
口每年增加,治理政绩为天下第一。
文言文材料三参考译文
汉宣帝重视二千石官员的任命,而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也留下了很多美名,龚遂、黄霸、
赵广汉、张敞、韩延寿,都是声名显著的人物。考察他们治理的得失,赵广汉、张敞、黄霸都能运
用权术,把自己的行为依托在正道上。赵广汉、张敞凭借强硬矫正的手段施行刑罚杀戮,而黄霸则
多有虚假掩饰的做法,他们宽和与严厉的方式不同,但急于追求名声的心态是一致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