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老人与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创作及作品风格;
过程与方法——体会“独白”式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体会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老人凭着勇气 、毅力和智慧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
相比较散文、诗歌、戏剧体裁来说,学生对小说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并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小说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上的欠缺,使得他们在理解《老人与海》这种具有很强象征性和哲理意味的小说时,很难深入挖掘小说文字表层之下所潜藏的意蕴;于是,我想以《老人与海》为例,尝试引导学生学会挖掘小说故事情节之外的外延与内涵!
3重点难点
1.体会“独白”式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体会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理解“硬汉”形象的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961年海明威去世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唁电中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台湾青年作家李湃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海明威。”
海明威是一个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在他有生以来最为满意的这部作品中,一个老人,一片大海,一条大马林鱼之间的故事又会给我们以怎样的启迪呢?
活动2【讲授】人物形象分析
1.小说中,老人与大鱼三天两夜的战斗无疑是艰苦卓绝的,你觉得选文中哪个镜头最令你印象深刻?画面中的老人具有怎样的气质?
[明确]老人刺杀大鱼的镜头。勇敢无畏,经验丰富。
幻灯展示 课文43段,赏析动词——语言简洁,动词准确。
2.在课文中,人物动作描写的同时还伴有大量的自言自语式的心理描写。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结合具体的语境,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
[明确]A与自己的对白。为自己鼓劲,支撑自己忍耐痛苦。
B与鱼的对白。表现了老人对鱼的力量与美的欣赏,对强大对手的敬畏与尊重。
3.动作描写主要展现的是老人和鱼的战斗,那么,心理描写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表现的是老人与自己的较量。从这些心理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灵魂深处的两个影子,一个是衰老、疲乏被大鱼拖得精疲力尽,在疲惫头晕眼花与痛楚中走到体力和意志力的极限,走到崩溃的边缘;另一个却理性、忍耐、倔强、坚持,不给自己退路,为自己鼓劲加油,用必胜的信念一次次把软弱退却的念头打败,最终战胜自己。这些内心独白,忠实的记录了桑迪亚哥的内心活动,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的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更有利于刻画老人坚韧刚毅、勇不言败、勇敢无畏、理性智慧、高贵尊严的硬汉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你认为老人是凭什么战胜了大马林鱼?
[明确]老人不是靠体力取胜,而是凭借智慧、理性、自信、意志和决心,凭着身上那股坚毅、执着、刚强、永不服输、绝不言败的精神,凭着他特有的勇敢、无畏、藐视死亡的气概,一次次忍受痛苦,挑战生命极限,获得了生命的尊严。
活动3【活动】主题分析(小组研讨交流)
在我们所节选的文字中,老人、鱼、大海以及作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每组派一名同学就所探讨的内容来进行交流。
[明确]老人与鱼的关系——
/惺惺相惜的兄弟/尊敬的对象
与海的关系——
大马林鱼与老人的形象是相互映衬,彼此生辉的。老人与鱼的较量,则是一次英雄与英雄的壮美对决。
老人老人爱海,他目之所极的海洋,大抵都是色调明丽且极富动感:“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水在阳光照耀下变幻出奇异的光彩。”“水面上几摊被太阳晒得发白的黄色马尾藻和一只紧靠着船舷浮动的僧帽水母,它那胶质的浮囊呈紫色,具有一定的外形,闪现出彩虹般的色彩。”老人曾说:“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故人。”
整部小说以海作为背景依托,宏大的环境描写更能烘托了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败,旺盛斗志,人格尊严,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和高大的形象。
大海是环境力量的象征。其中有友善的力量,也有邪恶的势力。在大海里,老人走得不远便一无所获,而走得太远,又会得而复失,因此,老人与大海的搏斗,象征了人类和自然、命运以及一切外在邪恶力量的抗争。
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于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程度才能衡量出来”。老人令人敬佩的勇气也是通过他对对手――大海,大鱼表现出来的。
老人与作者的关系——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面对着战争后遗症给社会带来的混乱和毁灭、给人们带来的遗憾和幻灭,他觉得人们要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具有老人那种"打不败"的硬汉子精神。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硬汉子的宣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活动4【活动】主题探究
海明威曾说“冰山户外之雄伟壮观,是正因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 “冰山原则”也是海明威的创作原则,我们已经走近海明威这位水面上的老人。《老人与海》水下八分之七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篇文章,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明确] 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奋斗的人生观/精神与肉体的辩证关系——人只要精神上不放弃,即使肉体消失了,也会永存于世;相反,如果人没有精神了,那活着的肉体就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的确,在精神和肉体之间,精神比肉体更重要。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就是要从国民健康的肉体中拯救出更伟大的精神来。
说到底,人的真正胜利也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
活动5【练习】设置情境,心理描写练习
1.文章对老人有着细腻的心理描写。请你也给这条大马林鱼设计一段心理独白。
2.想必 你一定不会忘记体育课上800米跑时的痛苦难熬,请你仿照海明威的独白式心理描写,写一写你当时的心理感受。
课件35张PPT。老人与海海明威【美】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
——《纽约时报》评论关于作者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语言简洁明了。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海明威出生在美国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9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前线。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凭借这部作品,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轶事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老人与海》故事梗概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圣地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圣地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阅读文章,注意积累下面的生字词。zuàn jìng yǎo yè
攥住 强劲 舀 挎 兜圈子 拉曳
jǐ qí dā yìn shū
镰刀 脊鳍 耷拉 鮣鱼 倏地
mán yū jiàn
鳗鱼 缆柱 熬 迂回 间歇 斯文
lù chuō xū
踩 倚 暴露无遗 戳 黑魆魆作业:小组研讨老人与鱼的关系;
老人与海的关系;
老人与作者的关系;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美国总统 肯尼迪
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海明威。
——台湾作家李湃简洁的语言 精准的动词老人放下绳索 ,一脚踩住了,把渔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就在大胸鳍后面一点的地方,这胸鳍高高地竖立着,高齐老人的胸膛。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自言自语式的心理描写与自己的对白——
我必须让它的疼痛老是在一处地方,他想。我的疼痛不要紧。我能控制。但是它的疼痛能使它发疯。
“我没抽筋”他说,“它马上就会冒出水来,我熬得住。你非熬下去不可。”
我必须把它拉得极近,极近,极近,他想。我千万不能扎它的脑袋。我该扎进它的心脏。
“要沉着,要有力,老头儿。”他说。
拉呀,手啊,他想。站稳了,腿儿。为了我熬下去吧,头啊。为了我熬下去吧。你从没晕倒过。这一回我要把它拉过来。
为自己鼓劲,忍耐痛苦。自言自语式的心理描写与鱼的对白——
你要把我害死了,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老人这样想道:“可他们那些人配得上吃它吗?不,当然配不上。它行事磊落,性情高贵,就冲它的风范,没有人配得上吃它。”对强大对手的敬畏与尊重。老人凭什么战胜了大马林鱼?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海明威小组研讨老人与鱼的关系;
老人与海的关系;
老人与作者的关系;
老人与鱼的关系关键词:
第一组 敌人
第二组 征服
第三组 引导大马林鱼与老人的形象是相互映衬,彼此生辉的。他们是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兄弟。老人与鱼的较量,则是一次英雄与英雄的壮美对决。老人与海的关系 关键词:
第四组 机遇 磨砺
第五组 依靠 斗争
第六组 机遇 财富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他不仅仅从大海获得生存条件、生存技巧,还从大海获得朋友和对手。大海是他的生活场所和战斗场所,也将成为他的最后归宿.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是既依存于大海又要与大海斗争。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恰似人类与自然之间,生于自然,取之自然,归于自然。老人与海的关系 《老人与海》中对大海的描写“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水在阳光照耀下变幻出奇异的光彩。”
“水面上几摊被太阳晒得发白的黄色马尾藻和一只紧靠着船舷浮动的僧帽水母,它那胶质的浮囊呈紫色,具有一定的外形,闪现出彩虹般的色彩。”
“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故人。”整部小说以海作为背景依托,大海是环境力量的象征。其中有友善的力量,也有邪恶的势力。因此,老人与大海的搏斗,象征了人类和自然、命运以及一切外在邪恶力量的抗争。
宏大的环境描写更能烘托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败,旺盛斗志,人格尊严,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和高大的形象。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于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程度才能衡量出来。
——黑格尔老人与作者的关系关键词:
第七组 折射
第八组 象征
第九组 寄托
第十组 代表老人的象征 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真正的硬汉”,是“生命英雄”的象征。在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勇于向人类生命的极限挑战。他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出海84天后一无所获,仍旧在第85天仍旧出海,经历漫长的等待终于在第85天看到了希望——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他具有坚强的斗志,与大马林鱼三天三夜顽强的搏斗,与鲨鱼勇敢的斗争;他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他在逆境中敢于克服种种困难。老人的这些精神是永恒的,即使他死去,他的精神会永远存在,沉睡的身体,依旧挡不住顽强的精神与是世界的对峙。
老人与海明威共同的特点 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特征和海明威有几分相似。年轻时期的海明威好胜,有很强的进取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海明威已到中年,他的精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减退。在海明威的内心世界,他很烦躁,但绝不失去希望和自信。当然了,也不会轻易放弃的。老人圣地亚哥这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品质恰是海明威最为欣赏的。海明威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坚强意志,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真诚的友谊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这部分正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老人与海明威的生活关系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另外,我们发现从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之后,海明威整整十年没有发表什么重要作品,而1950年出版的《过河入林》又遭到舆论界的一致批评,“众多评论家甚至断言海明威的才智已经枯竭,再也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这个情形与桑提亚哥老人一开始的景况多么的相似,老人背了运,一连八十四天打不到鱼,当他坐在海滨酒店时,周围的渔夫都在嘲笑他或者对他寄予同情。书中隐含着的象征海明威还通过象征性描写隐晦地表达了他对美国现实地极度悲观。小说有多处描写“能够使人联想到距离耶稣蒙难”的情景。当桑提亚哥看到星鲨时,他的喊叫就像“一个人感到钉子穿过他的双手钉进木头里而不由自主发出的喊叫声。”这里暗示的“一个人”就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再如桑提亚哥“他扛着桅杆坐在那儿”,还有他睡觉的姿势,“两条胳膊直直地伸在外面,两只手心朝上,就这样瞅着了。”作者用这些象征性描写是在暗示:美国的耶稣又被钉在十字架上了,基督精神死亡了。海明威正是以这种无言的、隐晦的,基督徒或许能够领会的方式,向他的绝大多数信奉耶稣基督的同胞、世人传递他对美国现实的莫大悲哀。海明威身经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也曾涉足非洲丛莽险遭不测,他做过战场记者、斗牛士、拳击家、猎手和渔夫,他吃过野蛮部落的佳肴,蚯蚓和蜥蜴,他下苦功创作一种独特的文体,一生创作大量作品,他身上中过237块弹片、头上缝过57针,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由于无法治愈疾病带给他极度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1961年,他自感无法生存下去,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硬汉子的宣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海明威曾说“冰山户外之雄伟壮观,是正因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 “冰山原则”也是海明威的创作原则。我们已经走近海明威这位水面上的老人,《老人与海》水下八分之七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篇文章,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说到底,人的真正胜利也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作业文章对老人有着细腻的心理描写。请你也给这条大马林鱼设计一段心理独白。
想必 你一定不会忘记体育课上800米跑时的痛苦难熬,请你仿照海明威的独白式心理描写,写一写你当时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