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八角楼上
副标题:—— 点亮暗夜的灯火,凝聚革命的力量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图片展示:左侧呈现漆黑的冬夜山林景象,右侧展示八角楼上透出微弱灯光的场景(灯光用暖黄色突出),背景配上简约的革命时期建筑线条画。
引导语: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夜,当整个山林都陷入黑暗时,有一座八角楼里却亮着一盏灯。这盏灯是谁点亮的?它又照亮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走进《八角楼上》,探寻这盏灯背后的故事。
幻灯片 3:背景介绍 - 时代与地点
文字说明:故事发生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当时,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条件十分艰苦 —— 没有足够的粮食,没有温暖的棉衣,夜晚更是漆黑一片。八角楼是井冈山茅坪村的一座小楼,因楼顶有八个角而得名,这里曾是毛主席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图片辅助:插入井冈山根据地地图、茅坪村八角楼实景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知识拓展:简单介绍 “井冈山精神” 的核心 ——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为后续理解毛主席的精神品质做铺垫。
幻灯片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引导: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 课文主要写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做什么?2. 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毛主席在八角楼上深夜写文章;当时环境很艰苦,冬天寒冷,光线昏暗(只有一盏油灯)。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描写环境和毛主席动作的句子可以放慢速度,初步感受氛围。
幻灯片 5:课文解析 1 - 环境描写(寒冷与昏暗)
原文呈现: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关键词分析:
“寒冬腊月”“单军衣”“薄毯子”:突出天气的寒冷和生活条件的艰苦,没有温暖的棉衣,只能靠单薄的衣物抵御严寒。
“深夜”“油灯”:体现时间很晚,且当时没有电灯,只能依靠油灯照明,光线微弱。
情境体验:让学生想象 “寒冬腊月穿单衣” 的感受,或在教室里调暗灯光,模拟 “油灯照明” 的昏暗环境,体会毛主席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不易。
幻灯片 6:课文解析 2 - 毛主席的动作与专注
原文呈现: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他在沉思什么呢?他在想,怎样才能让穷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把革命推向前进……
动作解读:
“凝视”:专注地看着油灯,说明毛主席在认真思考,油灯的 “星星之火” 不仅照亮了书桌,也照亮了他的革命思路。
“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通过细节表现毛主席思考的专注,完全沉浸在革命工作中,忘记了寒冷和周围的一切。
小组讨论: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专注?结合背景想一想,他思考的 “革命方向” 对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幻灯片 7:课文解析 3 - 灯光的象征意义
原文呈现:这盏灯,照亮了毛主席深夜工作的身影,也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象征解读:
表面含义:油灯的光让毛主席能在深夜写文章、思考问题。
深层含义:“灯光” 象征毛主席的革命思想和信念,它像黑暗中的希望,指引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也温暖着穷苦大众的心。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理解 “平凡的油灯” 背后的不平凡意义,感受革命先辈在艰苦中坚守信念的精神。
幻灯片 8:重点字词学习 - 楼
字形讲解:左右结构,左边 “木” 的捺变点,右边 “娄” 的上部要紧凑,下部 “女” 的撇点要舒展,托住上部。
字义解释: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如 “八角楼”“高楼”。
组词与例句:楼房、楼梯、教学楼。我们的学校有一栋漂亮的教学楼。
幻灯片 9:重点字词学习 - 争
字形讲解:上下结构,上部 “ ” 要写得小巧,下部 “彐” 的横折要圆润,最后一横要长,贯穿整个字的宽度。
字义解释:力求获得,互不相让;或指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如 “革命”“争取”。
多音字提示:“争” 只有一个读音 zhēng,但易与 “挣(zhēng/zhèng)” 混淆,可简单对比区分。
组词与例句:争取、斗争、争先恐后。我们要努力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幻灯片 10:重点字词学习 - 代
字形讲解:左右结构,左边 “亻” 要窄,右边 “弋” 的斜钩要写得有力,不要写成 “戈”(多一撇)。
字义解释: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指代替、代表,如 “时代”“代表”。
组词与例句:时代、代表、代代相传。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新时代。
幻灯片 11:词语积累与拓展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近义词:数九寒天;反义词:盛夏酷暑。例句:寒冬腊月里,边防战士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星星之火:比喻微小但有发展前途的事物,文中指油灯的光,也象征革命的希望。例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就能取得成功。
沉思:深入地思考。近义词:深思、思索;反义词:浮想、走神。例句:爸爸坐在沙发上沉思,好像在想重要的事情。
幻灯片 12:人物品质分析 - 毛主席
品质总结:
艰苦奋斗:在 “寒冬腊月穿单衣、靠油灯照明” 的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深夜工作,不抱怨、不退缩。
专注投入:思考革命问题时,忘记寒冷和周围环境,全身心沉浸在工作中。
心系人民:思考的核心是 “让穷苦大众过上好日子”,体现出对人民的关爱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图片辅助:展示毛主席在革命时期工作的老照片,如在窑洞写文章、与群众交流等,进一步印证其品质。
幻灯片 13:联系生活实际 - 传承革命精神
举例引导:毛主席在艰苦中坚守信念、努力工作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消防员叔叔冒着危险救火,医生阿姨熬夜救治病人,还有我们身边的老师,加班批改作业…… 他们都在像毛主席一样,为了他人、为了目标默默付出。
思考提问:作为小学生,我们能怎样学习这种 “艰苦奋斗、专注投入” 的精神?(如:认真完成作业,不抱怨学习中的困难;遇到难题时专注思考,不轻易放弃等)
幻灯片 14:课堂互动 - 情境朗读
活动说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 “分层朗读”—— 第一部分读环境描写(要读出寒冷、昏暗的氛围),第二部分读毛主席的动作(要读出专注、坚定的语气),第三部分读灯光的象征意义(要读出庄重、敬佩的情感)。
评价要点:关注学生是否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展现出不同段落的情感;鼓励学生加入轻微的动作,如 “拨灯芯”“凝视”,让朗读更具感染力。
幻灯片 15:课堂互动 - “我给八角楼的灯写一句话”
任务布置:这盏八角楼上的灯,见证了毛主席的辛苦,也照亮了革命的道路。如果让你给这盏灯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可以是感谢、敬佩,也可以是自己的决心。
示例参考:“谢谢您,八角楼的灯,您照亮了过去,也照亮我努力学习的路。”“八角楼的灯,您让我知道,再艰苦的环境,也挡不住坚定的信念。”
分享展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句子,贴在教室的 “精神墙” 上,共同传承这份精神。
幻灯片 16:课堂总结
内容回顾:回顾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毛主席的动作与品质,以及 “灯光” 的象征意义,梳理故事脉络。
精神提炼:再次强调 “艰苦奋斗、专注投入、心系他人” 的革命精神,告诉学生这种精神不会过时,要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收获分享: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这堂课的收获,如 “我知道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故事,以后我也要认真学习,不抱怨困难。”
幻灯片 17: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1. 抄写本课重点生字(楼、争、代),每个字组 3 个词;2. 用 “寒冬腊月”“沉思” 各写一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要联系课文内容。
实践作业:1. 和家人分享《八角楼上》的故事,听家人讲一个革命先辈的小故事,下节课在课堂上分享;2. 画一幅 “八角楼上的灯” 的图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对这盏灯的理解(1-2 句话)。
2024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4 八角楼上
第六单元 阅读
a
i
T
u
j
m
i
a
N
g
搜集线索
活动1
第一课时
线索 理解文题
1
八角楼
因为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楼”叫“八角楼”。
线索 字词大本营
2
lóu
dòu
dài
lín
là
jūn
báo
八角楼
斗争
年代
夜幕降临
腊月
军衣
薄毯子
词语我会认
艰苦
jiān
níng
gé
lì
zhāng
wò
huī
jué
yóu
凝视
革命
胜利
油灯
察觉
光辉
文章
握笔
mìng
斗
dòu
多音字我会读
斗篷
奋斗
战斗
dǒu
北斗星
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他披着斗篷,独自坐在湖中心的船上垂钓。
觉
jué
睡觉
午觉
觉得
感觉
jiào
微风吹过面颊,那种清凉的感觉让人舒服极了。
我们要安静一些,妈妈正在哄弟弟睡觉。
楼
代
穿
生字我会写
路
视
利
书写指导
lóu
左窄右宽。“木”的捺变点,“米”撇伸向“木”侧,“女”的撇点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左窄右宽。右部“弋”的横向右上倾斜,斜钩舒展,不要忘写右上的点。
dài
上宽下窄。 “穴”覆盖“牙”,“牙”的撇舒展。
chuān
书写时,注意左半部分是“礻”,不要多写一点;右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shì
lì
左宽右窄。左半部分的“禾”的捺变点,右半部分的“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左半部分的足字旁的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右半部分“各”的横撇和捺交叉点在横中线上,注意左右穿插。
lù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并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线索 课文内容
3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寒冬腊月的深夜
茅坪村的八角楼上
毛主席
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恭喜你完成搜集线索的任务,获得时光留声机!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八角楼上
14
bā jiǎo lóu shàng
打开留声机
聆听八角楼上的故事
活动2
读第1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条件差、困难多、生活苦
时间
人物
地点
什么是“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指为了和敌人作斗争,毛主席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期。当时井冈山的条件非常艰苦,所以课文说“艰苦斗争的年代”。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强调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
对比朗读
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
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朗读时,体现毛主席动作、神态的语句要稍作强调,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在冬夜里,毛主席正在干什么呢?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在寒冷的深夜,生活条件是那么艰苦,而毛主席还在忘我地工作,这多么令人敬佩啊!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寒冬腊月的深夜
冷
条件艰苦
工作忙
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腊月时天气是怎样的?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当时条件艰苦,大家都用油灯照明,油灯发出类似蜡烛的微光,毛主席将灯芯拨一下,火焰能更亮一些。
想一想:毛主席为什么要拨灯芯?
当时点的是油灯,燃烧一段时间后需要拨一拨,昏暗的灯光才会变得明亮一些,说明当时各种设施十分简陋,生活很艰苦。
观察课文插图中毛主席的神态,说一说:毛主席在做什么?
毛主席在专注地看着灯火,陷入深深的思考。
联系下文,思考:这“星星之火”有什么含义?
“星星之火”指清油灯的微小的灯光。
“星星之火”指毛主席的革命思想就如星星之火,有旺盛的生命力,终将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凝视”就是专注地看。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凝视、沉思、察觉”是什么意思?
· ·
· ·
“沉思”就是深刻地思考。
· ·
“察觉”是发觉、看出来的意思。
联系下文,思考: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想些什么?为什么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毛主席在想:灯一拨就亮,火一点就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红旗就是明灯,就是火种,它一定会燃遍全国。他越想信心越足,因为想得太专注,所以连毯子滑落下来都没有察觉到。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光辉
毛主席在这盏油灯下写了许多文章,这些文章像明灯一样照耀着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所以课文说是“光辉著作”。
著作
怎样理解?
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毛主席穿着……,披着……,坐在……
他右手……,左手……
凝视 沉思 滑落 察觉
对照插图再次讲述毛主席那个夜晚工作的情形。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毛主席深夜工作时忘我的状态,体会毛主席日夜辛苦工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
读一读
小说讲述了两个八路军小战士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最后获得胜利的故事。小说颂扬了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时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课外书屋
一、选一选正确的读音或生字。
八角(楼 搂)
夜幕降(临 邻)
斗争(dǒu dòu)
寒冬腊(nà là)月
练一练
√
√
√
√
二、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
( )着笔 ( )单军衣
( )星星之火 ( )灯芯
( )薄毯子 ( )在竹椅上
握
穿
凝视
拨
坐
披
年 代
明 亮
穿
中 国
胜 利
道 路
C
【点拨】“寒冬腊月”指寒冷的冬季,图A 是夏日海滩场景,图B 是雪景,符合冬季的特点,所以选B。冬季通常穿厚厚的棉衣,而毛主席却穿单军衣,这体现了当时条件十分艰苦。
B
厚厚的棉衣
当时条件十分艰苦
上课
铃声响起
教室里
安静了下来
返回
【点拨】毛主席沉思时连毯子滑落都没有察觉到,体现了毛主席工作十分专心,并非不怕寒冷或走神。
A
B
返回
A
D
C
指示工农革命
军办被服厂
给房东送新棉衣
返回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