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箴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谨言箴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8 17:13:01

文档简介

谨言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曾国藩生平,了解“箴”的特点,理解、积累名句。
2、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组内交流探究、师生合作探究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加强个人修养,学习谨言、慎言的美好品德。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文言文教学,我们仍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继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内容。
2、难点:赏析精彩语句,领悟曾国藩蕴于文中的情感,学习谨言、慎言的美好品德。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 导入
请大家看几个成语:三缄其口;守口如瓶;沉默是金;祸从口出;言多语失;静坐常思己过,闲事莫论人非;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这些词语共同传达着一个什么信息?
活动2【活动】二 解题
何为“箴”?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一般写成韵文。
活动3【活动】三  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师总结 屏幕 出示: 曾国藩图片、 曾国藩简介。
活动4【活动】四  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分组竞赛形式展开,以自然行为组,共分四组。
(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看哪一小组课前朗读更用心,教师顺势纠正学生易错字音、节奏。
(2)对译课文,看哪一小组对译更默契,翻译得更细心。
(3)积累文言词语,看哪一小组的文言词语积累的更仔细、更全面。
活动5【活动】五 内容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或故事谈对内容的理解。
(一)作者在文中指出哪些是言谈的大忌?目的是什么?(“巧言”“闲言”“夸言”“传言”“铭言”都是言谈大忌)目的:告诉我们要“谨言,慎言。”
(1)巧言者有何特点?(虚伪,左右逢源;阿谀谄媚;曲意逢迎;满脸堆笑;低三下四;点头哈腰;卑躬屈膝;口蜜腹剑;唯唯诺诺。。。。。 (2)巧言者取悦于人,为何自扰其身?(花言巧语,献媚取宠,多半为取得不可告人的目的,挖空心思算计,搞的心神不宁。刻意为人,主动迎合,不如直言者,不用委婉,不用掩饰,不用闪烁,也不用费尽心思扰乱心神,始终行事坦荡,保持从容,淡定。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闲言为何亦觉汝神呢?结合“光叙不行”(光绪不行)的故事感受闲言的害处,闲言有时会让人钻了空子。扰乱心神。 (4)“解人不夸,夸人不解”指的是哪两种人?(聪明人和傻子)(高深者,浅薄者)
俗话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高人从不自夸,夸夸其谈的人不是智者,浅薄者多以酒囊饭袋硬充有识之士,用“真知灼见,经世识人”的表象对自己的浅薄加以掩饰,夸夸其谈,口沫四溅,信口开河,这种人简直就是跳梁小丑,让人看不起。
(5)道听途说有什么危害?结合“曾参杀人”“三人成虎”的故事使同学们明白:很多话不要人云亦云,以一种热烈的姿态去逢迎,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最害人的就是那些不负责任的传言,以讹传讹,主观放大事实,歪曲事实,伤害他人还不自知,竟以为言之凿凿呢。 (6)“巧言”“闲言”“夸言”“传言”的害处大家都明白,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反对铭言呢?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意味着你要承担一份责任,信誓旦旦,结果却重蹈覆辙,自食其言,不负前言,岂不失信?如若落得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名声岂不更是贻笑大方!
师小结:巧言自扰,闲言无用,夸言有失涵养,传言自欺欺人,铭言自攻而无信,所以作者的主张“谨言慎言”
(二)写作特点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论述“谨言”的?(---从反面入手,以“言”为纲,反对“巧言”“闲言”“夸言”“传言”“铭言”,从而恰到好处地表明了自己“谨言”的主张。
(三)阅读拓展
结合下文,谈谈主张言论自由的今天,你对如何说话是否有新的看法?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无巧。”——《菜根谭》
A监狱重犯,搞个单间,使其没有说话机会是一种惩罚,畜生没有语言也要用各种鸣声,表情,动作表达各种情意。寂寞难堪的时候说几句闲话未尝不是一种内心的释放,但是前辈的告诫还是要虚心纳之。谨慎说话为好,况且无言者可令人高深莫测,口无遮拦者,会让人一眼看穿。
B说实在的,它是活得太小心,太累,这点从上面这篇《谨言箴》中也可看出。曾的谨慎是其所处社会环境决定的。在那皇权大如天的年代,稍有不慎,触怒天
C遇事三思后行,深思熟虑,谈话明快简洁,措辞谨慎,凝重沉稳,缜密老到平淡质实。
D嘴要吐真言,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知人不必言尽,责人不必苛尽,得理不必争尽,凡事不必做尽。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箴言:”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活动6【活动】六 课堂训练
背诵课文,看哪一小组背得更流畅自如。
活动7【活动】七作业布置 
(1)实际动笔:默写《谨言箴》并书写300字的心得,从学习中收获了深刻的感悟。
2)读书推荐:阅读韩愈《五箴》、阅读曾国藩《五箴》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谨言箴
曾国藩
巧言——扰身
闲言——搅神
夸言——扰涵 谨言
传言——扰信
铭言——扰生
活动9【活动】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谨言箴》是一篇文言文,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枯燥乏味,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各个小组大部分学生表现异常积极踊跃 ,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理解课文,潜心投入,联系实际品味, 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对于难点采取师生合作探究,教学相长,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探知,效果不错。
课件22张PPT。谨言箴 曾国藩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沉默是金
祸从口出
言多语失
静坐常思己过
闲时莫论人非
逢人只说三分话
不可全抛一片心
谨言 这些成语共同传达出一个什么信息呢
1.箴:古代常用的规劝他人或警示自己的一 种文体。
2.箴文价值:都为家教、治学、修身、养性、处世、居官之用。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晨钟暮鼓之警;说理至切,举事至赅,择词至精,成篇至简;字字沁人心脾,言言落人肺腑。
文体常识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权臣,古文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28岁中进士,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生平简况
古文、诗词造诣高,既秉承了桐城派风格,更创立了晚清湘乡文派,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包括《家书》、《日记》、《读书录》等。
文学简况 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及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由于他等人的力挽狂澜,使得清王朝苟延残喘。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近代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政治生涯背景简介 出身寒门、秉性纯朴的曾国藩,成为高官后,每日自修、自省、自律,严加修养一言一行,立下十二条日课:主敬、静坐、早起、读书谨言等。并于1844年,模仿韩愈的《五箴》,也写了一篇《五箴》,高悬于书房内。
《谨言箴》即为五箴之四,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原文欣赏 谨言箴
曾国藩
巧言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
  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
  骇者终明,谓女贾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
  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作者在文中指出哪些是言谈的大忌?
目的是什么?“巧言”“闲言”“夸言”“传言”“铭言”都是言谈大忌
目的:告诉我们要“谨言,慎言。”阿谀谄媚、满脸堆笑口蜜腹剑光叙不行
  罗竹林在吝啬鬼谷大肚家当长工。谷大肚为了使长工少吃饭菜,每顿吃饭时总要同长工们叙叙闲话。这一天吃饭时,谷大肚“叙”起了光绪与道光两个皇帝。
  罗竹林忙说:“光绪的老爷爷是道光,依我看,光叙(绪)不行,还是倒(道)光好!”说完,把桌上的几碟菜全倒进了几个长工的饭碗里。
曾参杀人这则故事告诫人们:
不要轻易地去传播流言。最害人的就是那些不负责任的传言,以讹传讹,伤害他人还不自知,竟以为言之凿凿。由此可以看出:道听途说,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三人成虎
这句成语,乃 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
必须经过细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战国策 》《三人成虎 》
----本文的铭言不仅指铸刻下来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更指虽作铭文告诫自己却出尔反尔、屡次不改的“铭文”背后的一种行为。作者希望自己或他人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不只是仅仅作铭文而已。“巧言”“闲言”“夸言”“传言”的害处大家都明白,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反对铭言呢?
《后汉书·耿合传》
意思是说
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反之,若一个人胸无大志,就是再立下宏图大志也是枉然。有志者事竟成
无志者事事空------刘秀 ---从反面入手,以“言”为纲,反对“巧言”“闲言”“夸言”“传言” “铭言”,从而恰到好处地表明了自己“谨言”的主张。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论述“谨言” 的?

巧言------扰身
闲言------扰神
夸言------扰涵
传言------扰信
铭言------扰生
反面 入手
谨言
慎言板书设计
读书拓展读下文,结合本课谈谈在主张言论自由的今天,你对如何“说话”是否有了新的看法?
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
宁拙无巧。
- - - -《菜根谭》
注释:①愆尤:指责归咎。②骈集:连接而至。③訾议:有非议、责难。④丛兴:纷纷到来。
-----谨言慎言,言多必失。夸夸其谈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作业布置
实际动笔:默写《谨言箴》 并书写300字的心得。
读书推荐:阅读韩愈《五箴》、阅读曾国藩《五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