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五柳先生传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5:33:18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 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五柳先生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本文的写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材料,了解作者、作品、会独立翻译文言文。 2、通过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能独立翻译、理解文言文。 3、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体会本文写作风格、语言特点。 4、通过启发、讨论、归纳等方式,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品德和情趣。
2学情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理解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自画像。难点是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理解五柳先生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旧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诗叫《归园田居》,在诗中,诗人陶渊明描绘了他在田园中劳动的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悠闲自得。陶渊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五柳先生”。
活动2【活动】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进陶渊明: 补充介绍陶渊明和相关背景。 2、学法指导:介绍文言文学习的三个方法和本文学习可采用的方法。 3、诵读欣赏: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停顿、节奏、读音、情感、语调等。
4、让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宏亮。
5、指导翻译课文:
不字字串讲,只重点解决重点字、词、句,不通译全文。学生能理解即可。
6、积累:古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注重积累,下面我们用5分钟时间自由诵读,背诵字词句的翻译,做好巩固工作。
活动3【讲授】解决探究
梳理结构。 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
(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
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恬淡、与世无争、心情坦然,安贫乐道。在他的名篇《饮酒》诗中,他把这种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欣赏并作为课后积累。
活动5【讲授】小结 
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归荒南野际已有数载,南山下的豆苗已茂盛,东篱边的菊花在怒放……这时月光移到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铺纸研墨,写下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下面就让我们也和他一样,心情恬淡、放松的再读这篇文章。
课件27张PPT。五 柳 先 生 传陶 渊 明作者简介学法指导诵读欣赏课文分析课后习题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
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在思想、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不求甚解法:古今相通,重在理解,
整体把握,领会要旨。文言文阅读方法推荐(一)重点词句积累法:常用实词和虚词,
特殊句式和常识,
古今对比多琢磨,
日积月累长学识。文言文阅读方法推荐(二)精彩文章背诵法:朗读理解是基础,
分层背诵有思路,
树立信心去试背,
潜移默化成财富。文言文阅读方法推荐(三) 第一步: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二步:品味课文,认识人物 性格。 第三步:再读课文,概括作传 方法。 第四步:指导背诵,培养美感。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汲( )
俦( ) 觞( ) 戚 ( )
黔( ) 娄( ) shìzhélìnhèdānjíchóushāngqiánlóu注 音qī 全文共两段, 第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本文结构1.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
2.本文的语言特点?
3.从选材和表达方式看本文写人的方法?思 考陶渊明三大爱好:1.“好读书”而“不求甚解”2.第二大爱好—— 饮酒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五



传传文赞语名号来历:性格:生活:志趣: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安贫
乐道不慕
荣利洁身
自好照应:“不慕荣利”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陶 渊 明
人物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背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志趣爱好:
1.好读书 2.性嗜酒
3.常著文章自娱。
精神面貌:
淡泊名利,独立特行,
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这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人物形象语言特点 ⒈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⒉多用否定句。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本文写人的方法 1.选材:文章抓住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
2.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三个爱好,体现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的性格。 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运用了描写手法,“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⒈给下列字注音 ⑴造饮辄尽( )
⑵箪瓢屡空( )
⑶晏如也( )
⑷吝情( ) zhédānyànlìn ⑴亲旧( )知其如此
⑵期( )在必醉
⑶环堵( )萧然( )
⑷造( )饮辄( )尽
⑸因以为( )号
⑹晏如( )也
⑺每有会意( )
⑻以此自终( )⒉解释下列字亲戚、朋友希望、愿望墙冷冷清清的样子往、到总是“以之为”,把它作为安然自若的样子对书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过完自己的一生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讨论:
陶渊明由于对当时的黑暗社会不满,才辞官隐居。如果你遇到不满意的事,你会如何面对?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