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重点难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3.了解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设置情景
同学们一齐背诵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的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认识这位一代名家。
活动2【讲授】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看课文作圈注。注意生疏字和多音字。注意断句和某些字词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机指导。3.学生分读课文(1)男生读第1段,女生读第2段,说两段的不同: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是描述;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是评论。(2)女生读第1段,男生读第2段,说两段的关系:第1段中的“不慕荣利”与第2段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相呼应。4.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注疑难字句。小组内解决疑难字、词、句。组内解决不了的由教师予以指引。5.结合文意,译读课文两人一组,学生口头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视。
活动3【活动】品读课文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逐句分析。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五柳先生。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活动4【练习】悟读升华教师设问
①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活动5【作业】作业设计
1.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2.《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 3.模仿迁移: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传。要求把“不戚戚于……,不汲汲于……”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课件21张PPT。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生活学习目标一 ·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二.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 .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 . 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一、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哪些反映了他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考考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三)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 渊 明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不为五斗米折腰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你了解什么是"传"吗?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求(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注意节奏、感情(一、二段感情的异同)
3、初步了解文意课文朗读Next
嗜 辄 吝 褐
箪 汲 俦 觞
瓢 屡 娄 欤
shāngShìzhélìnhèdānjíchóupiáolǚlóuyú检 查 预 习翻译要求:
重点字词——准确
归纳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一些简单句式会意:领会书中的意思
辄:就,于是
萧然:空荡,空寂
晏如:高兴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样子(汲:取水于井)
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Next重点词语寻向所志(标记)
处处志之(做标记)
颇示己志(志趣)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合作探究
2.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 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1."五柳先生"得名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3.哪些语句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隐者风范(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志趣):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生活):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志趣):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五柳先生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
1、背诵全文。
2、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作业:谢 谢!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