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是学生在学习中,仍犯有不深入文本、学习应付被动的劣性,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心理。本文有较详细的书下注释,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在教学时,我尽量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必要时精当讲解,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激情导入
柳树一直是中国诗歌所歌咏的对象,早至《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有菀者柳,不尚息焉”等种种说法,历代许多诗人、文学家都喜柳、咏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部分,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第一位以柳树为号的诗人,陶渊明,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
活动2【讲授】正音读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同学们对本课的字音是否有疑问?如果没有,同学们要注意书上的注音,教师带着学生朗读书上带注音的字。(要求学生齐读课文)
活动3【活动】学习释疑: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请小组同学相互配合,一人一句,交替着将全文口头翻译一遍)
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同学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请同学们归纳要掌握的重点词句
(1)许:处所,地方 (2)详:详细地知道 (3)因:就 (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5)焉:语气助词 (7)甚解:特别深的理解。 (8)会意:心意相通,领会其意。 (9)性:本性 (10)嗜:爱好 (11)旧:老朋友 (12)或:有时 (13)置:准备 (14)招:邀请 (15)造:到 (16)辄:每每,总是 (17)尽:喝个尽兴 (18)期:期望,希望 (19)曾不:从来不 (20)吝情:拘泥 (21)环堵:房屋的四周墙壁 (22)萧然:空洞无物的样子 (23)短褐:粗布短衣 (24)穿结:破损不堪 (25)晏如:安然自在(26)终:结束 (27)戚戚:忧愁的样子 (28)汲汲:竭力追求(29)兹:此,指五柳先生 (30)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1)俦:类, (32)酣觞:尽兴饮酒(33)以:来 (34) 乐:使……快乐(35)志:心意,志向
2. 古今异义
因以为号焉 (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是两个词;今义:常用作一个词,认为)
或置酒而招之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造饮辄尽 (古义:往、到;今义:创造,制作等)
3. 一词多义
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以乐其志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黔娄之妻有言 (结构助词,的)
家贫不能常得 (动词,得到)
忘怀得失 (名词,得到的(东西))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名词,处所)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副词,表示估计,左右)
闲静少言 (动词,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 (名词,话,言语)
亲旧知其如此 (代词,他)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活动4【讲授】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我国史书比较发达,传记一类文字也出现较早。《史记》《汉书》都包括大量人物传记,但是这些都是史传,本质上属于历史。所以,尽管他们也具有文学性,甚至被称为“传记文学”,对材料也有重要的剪裁和取舍,但总要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物的生平事迹。《五柳先生传》则不同,它是纯文学性传记,不等于人物的纪实。
《五柳先生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传记,开创了文学传记体。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请学生归纳后按顺序用原句说出,并用自己的话说明具体意思。(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强调重点实词,用幻灯展示)
籍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姓字:亦不详其姓字
名号来历: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爱好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志趣高雅的五柳先生。
二是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期在必醉 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生活状况:居室简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描述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衣食不继: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评析人物形象(学生搜集资料,结合陶渊明的背景分析陶渊明的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并调动视频强化学生理解。)
请同学们用“从……我看出五柳先生……”的句式回答,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先生?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活动6【活动】重读文章,体会不在文中的作用。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所以,本文虽是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他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对于陶渊明来说,虽然并不符合全部实际,却比任何史传的记载都更能表现出陶渊明的风貌。它着重刻画出一种人物精神,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为“陶渊明精神”,这是作者理想的,衷心倾慕的、在诗文作品竭力表现的精神,也是作者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这就是艺术和典型的力量。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课件11张PPT。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传
东晋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
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请同学们归纳要掌握的重点词句1.书下注释。2. 古今异义
因以为号焉 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是两个词;
今义:常用作一个词,认为
或置酒而招之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造饮辄尽 古义: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 一词多义
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以乐其志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或置酒而招之 (代词,他)
黔娄之妻有言 (结构助词,的)
家贫不能常得 (动词,得到)
忘怀得失 (名词,得到的(东西))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名词,处所)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副词,表示估计,左右)
闲静少言 (动词,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 (名词,话,言语)
亲旧知其如此 (代词,他)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
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
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
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
特点。传记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
请学生归纳后按顺序用原句说出,
并用自己的话说明具体意思。籍 贯:名号来历:思想性格:爱 好:生活状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姓 字一 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二是饮酒。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居室简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衣食不继: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籍 贯:名号来历:思想性格:爱 好:生活状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姓 字:一 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二是饮酒。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居室简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衣食不继: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2.请同学们用“从……我看出五柳先生……”的句式回答,
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先生? 自然简朴超凡脱俗的隐士。五柳先生的性情宁静、品格淡泊的隐者心境。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志趣高雅的五柳先生。 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重读文章,体会“不”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
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
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九不5.谈谈你所知道的陶渊明。 陶渊明(365_427),又名潜,字元亮,谥靖节,
浔阳紫桑(今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中国第一位纯粹的田园诗人。他出身没落的士族,
少有大济苍生的理想。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
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入仕之
后,做过小官。41岁任彭泽县令,仅仅80多天就挂
职而去,毅然归隐。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
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
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主要作品有:文:《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诗:《归园田居》、《饮酒》。
籍 贯:名号来历:思想性格:爱 好:生活状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姓 字一 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二是饮酒。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居室简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衣食不继: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重读文章
读一读,背一背
传:用于概述人物生平行事。
赞:用于评价人物品格。作业:一.阅读萧统《〈陶渊明集〉序》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
①
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
② ③
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
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④ ⑤
(选自2003年吉林省中考试题)
注: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跌宕:文章富于变化。
③莫与之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④笃:坚定。
⑤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跌宕昭彰
(2)不以躬耕为耻
2.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或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二.背诵并默写全文。
三.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或者自己父母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
字数3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