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8 16: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理解“不”字的言外之意。
2学情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此之前,学生们学习过陶渊明的诗文《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对陶渊明有了一定了解,而且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2.品味语句,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形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五柳先生传
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学习陶渊明的诗文,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他的一篇传记类文章《五柳先生传》。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五柳先生传》。
2.学生自读,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的素材自习配乐诵读录音。教师通过电子平台监测学生朗读情况。
3.
思考题:“本文为五柳先生作传,从哪几个方面写五柳先生?”
(1)请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提供电子书包——讨论平台,监测学生学习情况,适时点拨学生学习方向。
(2)学生在充分阅读、研讨后在电子书包上作简要分析。
要点提示:
第一部分,叙事。
名号: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第二部分,赞扬五柳先生的精神。
精神面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教师总结:本文正是按照史传的体例写的,有传,有赞。第一部分是传,主要用于概括人物生平,第二部分是赞,主要用于评价人物品格。
二、细读文本、分析人物
教师提供电子书包——讨论平台,针对“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这一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监测学生学习情况,适时点拨学生学习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在电子书包上把每名同学的思考记录在电子文本中,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要点提示:
原文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分析: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淡泊宁静,不慕荣利。
原文语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分析:本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原文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追问: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分析: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里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原文语句:“性嗜酒,……期在必醉”
分析:饮酒随性,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原文语句:“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分析:著文章是五柳先生的又一爱好,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原文语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分析:生活简单贫寒,通过“晏如也”三字,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生参与活动
(1)同学们可以将自已的思考所得,人物形象的归纳上传至电子共享,同学们可以进行组内及班级内的资源共享,同学们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在此基础上同学们通过电子投票选出最优秀小组。
(2)利用电子书包中收集图片的功能,收集各组任务,结合白板,展示各组学习成果,既调动个体动脑,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队荣誉感,巩固咀嚼比较法品味语言。
教师总结:晋宋时期,讲究门第,可先生却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详;世人都羡慕名利,害怕贫贱,追求富贵,可先生却不慕荣利;世人好读书,是为名利所驱“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而先生却好读书,不求甚解,写文章却自娱。家徒四壁,却安然自若。世人有的,先生却“无”;世人津津乐道的,先生却不屑一顾,处处显示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文中用了大量的否定句,正象钱钟书先生所评价的“不”字为一篇眼目,写出了先生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与众不同,坦率耿直,确是真名士自风流。(析书)
三、拓展延伸,问题探讨
思考题:有人说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呢?你能根据你对陶渊明的了解以及所学诗文加以证明吗?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查阅教师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交流,完成思考题。
明确:
陶渊明诗歌《归园田居》、《饮酒》
本首诗歌抒发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高尚的节操,“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此愿就是:辞官归隐,寄情田园,返璞归真。这正与本文中的五柳先生的理想一致。
陶渊明诗文选录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止酒》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饮酒》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咏贫士》
由以上诗词可见,陶渊明的理想、爱好、生活处处相同,可见本文即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所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四、教学总结
陶渊明是南山下的一株黄菊,在众芳摇落之际,他独自媗妍;陶渊明是天宇间的一朵白
云,在乌云蔽日之时,他飘然远离,固守着自身的纯洁。笼中的金丝雀或会因乖巧引起
人们的怜惜,但只有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鸿雁才能激起我们的崇敬。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体会五柳先生在浊世之中,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操节。
活动3【测试】文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

嗜酒(

黔娄(

衔觞(

箪(

俦(

吝情(

不汲汲(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2)便欣然忘食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
(4)晏如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6)以乐其志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往、到)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样)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辈,同类)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5.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