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在哪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在哪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09 20: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66140-8420101181481037211012500610-1041401082421048260
12687300-83820
3867157083425大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大象版)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我在哪里》
大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大象版)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我在哪里》
-93980010160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大象版
年级
一年级上册(新教材)
单元名称
第3单元《我在哪里》
单元主题
探索方位奥秘,感知空间关系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单元主题
探索方位奥秘,感知空间关系
本单元以"位置与方向"为核心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意识。单元主题聚焦于"我在哪里"这一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体现科学学习的生活化和实践性特点。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寻宝奇遇记
创设"校园寻宝"的大情景,将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串联起来:学生扮演"小探险家",在接受一系列"方位挑战"的过程中探索校园的不同场所,最终通过掌握的方位知识找到"宝藏"。这一情景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富有童趣和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物质与能量(核心概念12)中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方面,具体涉及位置描述和运动方向的认识。
学习内容
属于"运动与力的作用"主题下的"位置与运动"内容,对应学段目标中"能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的要求。
学段目标
(1-2年级)
能使用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远近、方向。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第三单元《我在哪里》,共包括3课:第一课《前后左右》、第二课《东南西北》和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变化》。
第一课《前后左右》聚焦于相对方向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认识“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例如,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的活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还通过游戏如“用‘上、下、左、右’指挥蒙住眼的同伴”来强化方向辨识能力。课程强调感官体验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相对位置关系,为后续方向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东南西北》内容进阶到绝对方向的学习,引入“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生通过儿歌(如“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和实践活动(如“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内建筑的位置”)来掌握方向辨认。课程还涉及路牌、太阳位置等生活场景的应用,帮助学生将抽象方向与具体环境联系,提升空间定向能力。
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变化》将方向与自然现象结合,重点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规律。学生通过定时观察(如早上、中午、下午的太阳高度和方向)、记录数据(如绘制太阳位置变化图),并探讨太阳位置与方向的关系(如利用太阳辨认东西方向)。课程强调长期观察和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规律,并理解方向在日常生活和科学中的重要性。
本单元三课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递进逻辑,共同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认知:
基础到进阶:第一课《前后左右》以学生熟悉的相对方向为起点,建立初步的空间感知;第二课《东南西北》引入绝对方向,扩展方向认知的广度;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变化》则将方向与自然现象结合,提升到应用和探究层面。
技能衔接:三课均围绕“方向”这一核心概念,但侧重点不同:第一课注重感官体验和相对位置,第二课强调符号化方向(东南西北)的掌握,第三课聚焦方向在自然中的验证和应用。三课技能层层叠加,帮助学生从经验认知走向科学认知。
主题统一:所有课程都服务于“我在哪里”的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从自我中心(前后左右)到环境中心(东南西北),再到宇宙视角(太阳运动),逐步扩大认知范围,体现科学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位置可以用方位词描述;
理解前后左右是相对方位,与观察者位置有关;
认识东南西北是固定方向;
了解太阳位置变化与方向判断的关系。
科学思维
能比较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能根据已知方向推断其他方向;
能通过观察发现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
探究实践
能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方向观察和判断;
能通过实践活动验证方位判断的正确性;
能设计和执行简单的方位探究活动。
态度责任
培养对方位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小组合作中愿意分享和交流;
初步建立将方位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六、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需要在教学中予以关注:
1.认知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方向概念理解有限。需要通过身体参与、直观演示和游戏活动来建立方位概念。
2.经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初步的方位经验(如上下、前后),但尚未系统化、科学化。对东南西北等固定方向概念较为陌生。
3.注意力特征: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每项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4.动手能力:喜欢动手操作和身体运动,但需要清晰的示范和指导。小组合作能力初步形成,需要教师提供合作框架和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教学应注重活动性、趣味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七、活动设置
(一)第一课《前后左右》活动设计
1.活动一:身体方位操
(1)活动目标:通过身体运动巩固前后左右的方位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达成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做方位指令操(如"举起右手"、"向左转"),逐渐加快指令速度,增加挑战性。
(3)学科融合:与体育学科融合,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2.活动二:教室寻宝
(1)活动目标:能用前后左右描述教室内物体的位置关系。
(2)达成方式:学生分组描述指定物品的位置(如"讲台在我的前面"),其他组员猜测物品名称。
(3)实践拓展:引导学生描述座位与门窗、黑板等固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第二课《东南西北》活动设计
1.活动一:方向卡片制作
(1)活动目标: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固定方向,制作方向识别工具。
(2)达成方式:学生用卡纸制作方向卡片,标注东南西北,并在教室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定位。
(3)美育融合:卡片设计融入美术元素,增强学习趣味性。
2.活动二:校园方向探秘
(1)活动目标:能在实际环境中应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和方向。
(2)达成方式:带领学生到校园中,以某个固定点(如旗杆)为参照,描述周围建筑物的方向位置。
(三)第三课《太阳的位置》活动设计
1.活动一:太阳观察日记
(1)活动目标: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变化,发现规律。
(2)达成方式:学生在一天中的三个时间点(早、中、晚)观察并简单记录太阳位置,课堂交流发现。
(3)学科融合:与语文学科融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2.活动二:太阳辨方向
(1)活动目标:能利用太阳位置判断方向,理解自然现象与方向的关系。
(2)达成方式: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太阳位置判断东南西北,验证方向卡片是否正确。
(四)单元整合活动:校园寻宝大挑战
1.活动目标: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方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达成方式:各小组根据藏宝图(使用方位词描述的线索),在校园中寻找"宝藏",巩固方位知识应用能力。
八、教学方法
根据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校园寻宝"大情境贯穿单元教学,增强学习连贯性和趣味性。具体操作:在单元开始时创设寻宝挑战情境,每节课解锁新的方位技能,最终完成寻宝任务。
2.体验式学习法:通过身体参与和直接体验建立方位概念。具体操作:设计方位操、方向游戏等身体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方位知识。
3.图示辅助法:利用地图、示意图等视觉工具辅助方位教学。具体操作: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教室平面图、校园示意图,将立体空间关系转化为平面表示。
4.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方位问题。具体操作:将学生分为4-5人小组,共同完成方向判断、位置描述等任务,促进同伴学习和交流。
九、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身体学习法:鼓励学生用身体感知和记忆方位。具体操作:学习方位词时配合相应的身体动作,如说"左"时举起左手,强化身体记忆。
2.观察记录法:培养 systematic 观察和简单记录的习惯。具体操作:指导学生用画图或简单符号记录太阳位置变化,培养科学观察能力。
3.比较分类法:通过比较不同位置关系,理解方位概念。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位置,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4.游戏学习法:在游戏中巩固方位知识。具体操作:鼓励学生课后玩"方向指令游戏"、"位置描述游戏"等,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将评价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进展。
(二)分活动评价表
1.第一课《前后左右》分活动评价表
(1)活动一:身体方位操评价表
★★★
能快速、准确、独立地响应所有方位指令,动作协调,并能模仿或创编新的方位指令。
★★
在教师带领下,能基本正确响应大部分方位指令,动作较为协调,偶尔需要观察同伴。

在教师反复提示和动作示范下,能完成部分简单的方位指令(如举手、抬脚)。
(2)活动二:教室寻宝评价表
★★★
能清晰、准确、有条理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书本在我前面桌子的左边”),能主动帮助同伴纠正描述错误。
★★
在教师引导下,能使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与自己的基本位置关系(如“铅笔盒在我的右边”),描述基本正确。

在教师用“是左边还是右边?”等方式提示下,能选择正确的方位词进行简单位置描述。
2.第二课《东南西北》分活动评价表
(1)活动一:方向卡片制作与应用评价表
★★★
能独立、正确地将方向卡片与教室实际方向对应,并能向同伴解释如何利用参照物(如窗户、门)来判断方向。
★★
在小组合作或教师少量提示下,能将方向卡片与教室实际方向基本对应正确。

在教师手把手指导或同伴帮助下,能将方向卡片贴在大致正确的方向上。
(2)活动二:校园方向探秘评价表
★★★
能熟练运用方向卡片,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校园中指定目标的方向,并能描述从当前位置到目标的方向变化。
★★
能手持方向卡片,通过观察和思考,基本正确地判断出目标的大致方向。

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引下,能通过转动身体和卡片,找到目标的方向。
3.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分活动评价表
(1)活动一:太阳观察日记评价表
★★★
能坚持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进行观察,记录清晰、形象(如画图并标注时间),并能口头描述出太阳位置变化的明显规律。
★★
能在家长提醒下完成至少两次观察,能用图画或简单符号进行记录,并能说出“早上和晚上太阳位置不一样”。

在家长帮助下完成一次观察,能用涂鸦或粘贴方式记录下太阳的位置。
(2)活动二:太阳辨方向评价表
★★★
能主动利用太阳位置准确判断出东南西北,并能解释判断的依据(如“早上面对太阳就是东”)。
★★
在教师提示“早上太阳在哪边”后,能利用太阳位置判断出东和西,进而推断出南和北。

在教师直接告知“早上面对太阳是东”后,能通过转身指出其他三个方向。
十一、作业设计
第一课《前后左右》作业
基础作业
用“前后左右”向家人描述你的小书桌上一件物品相对于你坐姿的位置。
★★★:能独立、准确、流畅地描述,如“台灯在我写字手的右边”。
★★:在家人简单提问(如“是在左边吗?”)引导下,能基本正确描述。
★:在家人示范或指着物品追问下,能说出“这边”或那个方位词。
提升作业
画一画你的小书桌。在画上标出“前、后、左、右”,并至少写出两件物品的位置,如“铅笔盒在正前方”。
★★★:图画清晰,方位标注正确,能描述两件以上物品的准确位置。
★★:图画基本能看出轮廓,方位标注基本正确,能描述一件物品的位置。
★:能尝试画图,并在家人帮助下贴标签或指认方位。
拓展作业
和家人玩“指挥家”游戏:蒙上眼睛,听家人的方位指令(如“向左走两步”),拿到指定物品。
★★★:能快速、准确响应复杂指令,游戏成功率高,并能互换角色发出清晰指令。
★★:能响应“向前/后/左/右”一步等简单指令,基本完成游戏。
★:在家人肢体引导或简化指令(如“转向这边”)下,能参与游戏。
第二课《东南西北》作业
基础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你家客厅确定“东南西北”,并找一个每个方向的标志物(如“东边是窗户”)。
★★★:能主动利用所学方法(如太阳)判断,标志物找得准确,并能清楚说明理由。
★★:在家长主导下能参与判断,能指出正确的标志物。
★:在家长明确告知方向后,能跟着指认标志物。
提升作业
记录从你家大门到小区门口(或垃圾箱)主要经过了哪些方向的变化(如:先向东走,再向北拐)。
★★★:能清晰记录两段以上有方向变化的路径,描述准确。
★★:能在家长提示下,记录一段路径的方向(如“我们一直是朝东走”)。
★:能口头说出“拐弯了”,并在家长帮助下说出拐向哪个方向。
拓展作业
问问家人或查绘本,除了太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能发现并说出两种以上方法(如树木年轮、北斗星),并能简单描述。
★★:能在家长帮助下找到一种额外的方法,并能说出名称。
★:对家长提供的其他辨方向方法表现出好奇心。
第三课《太阳的位置》作业
基础作业
分别在早上上学和下午放学时,抬头看看太阳,告诉家人它大概在你的哪个方向(前、后、左、右、头顶)。
★★★:两次观察认真,描述方向准确,并能说出“早上在左边(东边),下午在另一边”。
★★:能完成观察,描述的方向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在家人提醒下完成观察,能指出太阳的大致方位。
提升作业
选一天,在早上、中午、下午三个时间点,画三幅简笔画记录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低。
★★★:能坚持完成三次记录,图画能清晰体现太阳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能完成两次记录,图画能大致体现高低变化。
★:在家人协助下完成一次记录。
拓展作业
想一想:如果是阴天,看不到太阳,在我们小区里,你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大概的方向?
★★★:能结合生活观察提出一种以上有依据的方法(如看楼号牌、小区指示图、树叶茂盛程度)。
★★:能提出一种方法,无论是否可行,体现了思考过程。
★:愿意和家人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