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在哪里》
大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小学的科学教师XXX。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探索方位奥秘,感知空间关系》——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在哪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请问大家,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独自走进校园,当他们急切地想向小伙伴分享一个新发现,他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没错,就是——“它在哪里?”方位,是儿童认知世界、与他人交流的基石。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从“自我中心”的视角,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世界?这正是我们本单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的说课将严格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为指导思想,秉承“素养导向、注重实践、综合育人”的理念,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是单元主题与情景的确立。
基于对教材的深度研读,我将本单元的主题定为 “探索方位奥秘,感知空间关系” 。这一定位,不仅涵盖了“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知识点,更指向了学生空间观念这一科学核心素养的萌芽。
为了让学习真实发生,我创设了贯穿始终的单元大情境——“校园寻宝奇遇记”。孩子们将化身“小探险家”,为了找到神秘的“宝藏”,必须解锁“方位识别”这项核心技能。从认识自己的身体方位,到掌握固定的东南西北,再到学会利用太阳这位“天然的指南针”,每一课都是一次闯关升级。这个情境贴近生活、充满童趣,能极大地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动机,让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主动建构。
二、深钻细研,明方向与脉络——我们教什么?
其次,是课标分析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直接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 “物质与能量” 核心概念下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学段目标明确要求:1-2年级学生要“能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这是学生今后学习物体运动、力、乃至地球宇宙空间科学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排极具逻辑性,三课内容环环相扣:
第一课《前后左右》:从最熟悉的自身出发,建立相对方位概念,是认知的起点。
第二课《东南西北》:引入固定方向,从相对走向绝对,是认知的发展。
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将方向与自然现象关联,让知识有用武之地,是认知的应用与深化。
三课构成了一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自我到环境的完整认知阶梯。为此,我构建了如下知识框架图,清晰地展示了各课时之间的递进关系:
(可配合PPT展示框架图)
[单元主题:我在哪里]
↓[第一课:前后左右] → (相对方位,以自身为参照)
↓[第二课:东南西北] → (绝对方向,固定参照系)
↓[第三课:太阳的位置] → (自然参照,应用与规律)
↓[综合应用:校园寻宝挑战]
三、以生为本,定目标与策略——学生如何学会?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方法策略。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爱玩。但他们同时也充满好奇心,乐于模仿和参与。他们已有“上下、前后”的模糊经验,但需要系统化、科学化。
基于此,我制定了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理解相对方位与绝对方向的区别与联系。
2.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比较,进行简单的方位推理与描述。
3.探究实践:能在真实场景中利用多种方法辨别方向。
4.态度责任:培养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采用了**“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的教学方法组合拳:
1.身体方位操:让方位认知与肢体运动结合,符合孩子天性。
2.教室寻宝、校园探秘:将课堂延伸到真实环境,实现知识迁移。
3.太阳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渗透科学方法。
相应地,我引导学生采用身体学习法、游戏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在合作中成长。
四、教学评一体,巧设活动与评价——如何保障学会?
学习活动与评价策略是保障学习效果的关键。我始终坚持“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我的有活动都围绕“校园寻宝”情境展开,层层递进:
第一课,通过“身体方位操”和“教室寻宝”,解锁“相对方位”技能。
第二课,通过“制作方向卡片”和“校园方向探秘”,掌握“固定方向”密码。
第三课,通过“太阳观察日记”和“太阳辨方向”,获得“自然罗盘”神器。
最终,举行“校园寻宝大挑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体验成功的喜悦。
评价贯穿始终。我设计了分层、可操作的星级评价表。例如,“身体方位操”活动中:
三星标准:能快速准确响应指令,还能创编新动作。
二星标准:能基本正确完成指令。
一星标准:在提示下能完成部分动作。
这样的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就感。作业设计同样分层,分为基础、提升、拓展三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双减”政策精准落地。
五、总结升华,谈特色与反思——我们的追求是什么?
各位评委,老师们,回顾本单元的设计,我的核心追求是:让科学回归生活,让学习真实发生。
本设计的亮点在于:
1.情境驱动,贯穿始终:一个“寻宝”情境,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解决问题的完整链条。
2.身心合一,体验为本:让思维在动作中发展,让知识在体验中内化。
3.教学评一体,看见成长:评价不再是终点,而是促进学习的“导航仪”。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单元设计,点燃的不仅是孩子们对方位知识的兴趣,更是他们主动探索这个世界的热情。当他们能清晰地告诉朋友:“我在操场的北边!”,当他们傍晚能指着夕阳说:“看,西方!”,我知道,科学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萌芽。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