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感官的本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感官的本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09 20: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一上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感官的本领》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感官小侦探训练营——揭秘感官超能力
延续单元大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系列探究活动,系统体验五种感官的功能,理解感官协同观察的重要性。
二、课程标准依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导向:
(1)科学观念:识别感官功能,理解感官是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感官获取的信息,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探究实践:亲历“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的完整探究流程,掌握科学观察方法。
2.跨学科融合:结合语文句式训练(如“我摸到……断定它是……”)、美术记录观察结果。
三、教材分析
1.本课定位:作为单元核心课,系统学习五种感官的功能,为后续《水果分享会》中的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
五大探究活动:
(1)听一听,猜一猜:对比睁眼/闭眼听声音,理解耳朵功能。
(2)摸一摸,比一比:通过触觉辨别物体特征(如软硬、粗糙度)。
(3)闻一闻,辨一辨:区分不同气味,学习安全闻味的方法。
(4)尝一尝,品一品:辨别基本味道,强调安全品尝规范。
(5)看一看,说一说:归纳视觉功能(颜色、形状、大小等)。
3.迁移应用:走进校园小树林,用感官发现自然中的有趣现象。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五种感官能认识事物的不同特征,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2.科学思维:能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感官的功能差异(如“闭眼听比睁眼听更专注”)。
3.探究实践:能通过系列实验准确运用感官描述物体特征,并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4.态度责任:养成细致观察、尊重事实的习惯,树立保护感官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践活动体会不同感官的功能,学会多角度观察。
2.难点:理解感官的协同性(如“挑西瓜需结合看、听、摸”),并准确描述感官感受。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
音频(风声、水流声、动物叫声)、神秘袋(毛绒玩具、砂纸、金属勺等)、气味瓶(醋、香水、柠檬汁)、味道盒(糖水、盐水、苦瓜汁)、多媒体课件。
2.学生材料:
《学习任务单》、彩笔、记录卡、安全吸管、清水杯。
3.环境布置:教室分为“听觉站”“触觉站”等五个探究区域,营造“侦探基地”氛围。
七、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情境导入——侦探技能挑战赛
教师活动:
“小侦探们,欢迎回到训练营!今天我们要解锁感官兄弟的超能力——眼睛像相机,耳朵像雷达,鼻子像探测器……谁能用这些超能力完成挑战?第一个任务:闭上眼睛,听听这段声音里藏了什么秘密?”
学生活动:
(1)闭眼倾听音频,猜测声音来源(如“听到小鸟叫,可能是窗外有鸟窝”)。(2)对比睁眼/闭眼倾听的区别,分享发现:“闭眼时听得更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挑战赛激发兴趣,自然引出感官功能探究。
(二)环节二:探究实践——感官超能力解锁
1.听觉挑战:听音辨物
教师引导:
“请用‘耳朵雷达’分辨声音的方向和来源,完成《学习任务单》第一关!”
学生操作:
(1)听两段对比音频(如嘈杂环境下的鸟鸣声),讨论专注倾听的重要性。
(2)记录发现:“闭眼能过滤干扰,专注声音细节。”
2.触觉挑战:神秘袋探秘
小组合作:
(1)两人一组,一人蒙眼摸神秘袋中的物品,用句式描述:“我摸到它毛茸茸、软软的,可能是小狗熊”。
(2)另一人记录特征并验证猜测。
教师点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能感知冷热、软硬,就像全身覆盖的传感器!”
3.嗅觉与味觉挑战:安全实验室
安全规范:
“侦探守则第一条:安全第一!闻气味要用扇闻法,尝味道需用专用吸管,尝后漱口!”
学生实验:
(1)扇闻气味瓶(醋、香水),用“酸酸的、香香的”描述气味。
(2)用吸管品尝糖水、盐水,联系生活(如“糖水甜得像西瓜”)。
4.视觉挑战:观察大师
教师提问:
“眼睛像高清相机,能捕捉哪些细节?对比真假花的颜色、纹理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应:
用放大镜观察真花花瓣的脉络,对比假花的均匀颜色,总结视觉功能(颜色、形状、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五感分站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官功能,培养严谨的探究习惯。
(三)环节三:迁移应用——校园侦探行动
教师活动:
“现在,请小侦探们带上任务单,走进校园小树林,用你们的超能力发现自然秘密!注意:轻声行走,仔细记录!”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观察自然现象(如蚂蚁搬家、树叶纹理),用图画或符号记录。
跨学科链接:结合语文写话,用“我发现……用……感官”句式汇报。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真实环境,强化观察与表达能力。
(四)环节四:总结升华——科学精神与民族自豪感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用感官揭开世界的面纱!科学家们正是通过细致观察,像袁隆平爷爷用眼睛发现特殊稻穗、用双手培育杂交水稻,让亿万人吃饱饭。未来,希望你们用这些超能力探索更多奇迹,为中国科学贡献智慧!”
学生活动:
(1)完成《学习任务单》自评,反思哪些感官运用得最熟练。
(2)集体宣誓:“爱护感官,用心观察,争做科学小达人!”
设计意图:将探究精神与科学家事迹结合,培植民族自信与科学志向。
八、作业设计
分层任务单(附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1. 画出五种感官并标注功能(如眼睛→看颜色)。
2. 回家用耳朵听三种声音并记录。 ★★★:图画准确、功能描述完整;声音记录详细。
★★:图画基本正确;能记录1-2种声音。
★:需家长辅助完成。
提升作业 1. 用触觉辨别家中三种物品的材质(如毛巾软、桌子硬)。
2. 为一种水果制作“感官档案”(看、闻、尝、摸)。 ★★★:描述精准、档案多角度且生动。
★★:能描述明显特征;档案包含2-3种感官。
★:在提示下完成。
拓展作业 采访家人“如何用感官判断食物是否变质”,制作保护感官宣传画。 ★★★:采访内容具体、宣传画创意十足。
★★:能完成采访和简单绘画。
★:需模板引导。
九、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分站探究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安全规范植入有效。
(2)《学习任务单》贯穿课堂,实现“探究-记录-评价”一体化。
2.改进点:
(1)对感官词汇积累少的学生,需提供“词汇银行”(如粗糙、光滑、刺鼻)辅助表达。
(2)可增加盲人科学家故事(如海伦·凯勒),强化对感官价值的理解。
附:《学习任务单》内容
任务一:超能力解锁记录
耳朵 闭眼听声音 闭眼时,我发现……
皮肤 摸神秘袋物品 我摸到……断定它是……
鼻子 扇闻气味瓶 醋的味道是……
舌头 安全品尝 糖水是……盐水是……
眼睛 观察真假花 真花有……假花没有……
任务二:校园侦探报告
用图画记录:我在小树林用(感官)发现了(现象)。
任务三:侦探自评
( )我能安全完成所有实验
( )我准确描述了3种以上感官感受
( )我参与了小组讨论并分享发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